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讀

我反復地講述著同一個故事,那就是我自己和這個世界。

——福克納

一、“拙劣的伶人”

《喧嘩與騷動》是福克納第一部贏得世界聲譽的杰作,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小說英文原名為The Sound and the Fury,源自莎士比亞的戲劇《麥克白》:

我們所有的昨天,不過替傻子們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熄滅了吧,熄滅了吧,短促的燭光!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臺上指手畫腳的拙劣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息中悄然退下;它是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喧嘩與騷動,卻找不到一點意義。注1

起初福克納給這部小說取名為《黃昏》。看了小說,其寓意不言而喻。該小說分為四章,后來又增補了一個附錄。福克納說:

我先從一個白癡孩子的角度來講這個故事,因為我覺得這個故事由一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人說出來,可以更加動人。可是寫完以后,我覺得我還是沒有把故事講清楚。于是我又寫了一遍,從另一個兄弟(即昆丁)的角度來講,講的還是同一個故事,還是不能滿意。我就寫第三遍,從第三個兄弟(即杰森)的角度來寫,還是不能滿意。我就把這三部分串在一起,還有什么欠缺之處就索性用我自己的口吻加以補充。我還把這個故事最后寫了一遍,作為附錄附在一本書的后邊,這樣才算了卻一件心事,不再擱在心上。注2

因此,《喧嘩與騷動》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沒有附錄的,一個是有附錄的。后者分四章和一個附錄,第一章是班吉的視角,第二章是昆丁的視角,第三章是杰森的視角,第四章則是一個全知的視角,主要寫迪爾西和杰森,而附錄將康普森家族的歷史及小說中的人物介紹了一遍,每個人物多則數千字,少則一句話。介紹最多的是凱蒂,以此彌補她在前面的“缺席”。康普森家本來是四兄妹,三位兄弟都分別以專章來書寫,恰恰就沒有凱蒂的一章。這并不是說凱蒂不重要,恰恰相反,她是小說中的核心人物,她的命運在不同程度上改變了康普森家族三兄弟的命運。她是三兄弟的關切所在,甚至是依賴—有物質上的,更有精神上的。她是神秘的存在,是猶如命運、猶如時間的神秘存在。

各章不同的視角所講述的人與事是有交集的,但并不完全是同一故事的不同講述,每章側重的是對不同人物命運和形象的塑造:

第一章是班吉部分。班吉的敘述大約分為三個部分:童年、十歲之后及現在,也就是威爾希、T.P.和拉斯特先后照看他的時間。而三部分的敘述都是以凱蒂為中心。班吉是一個白癡,到了三十三歲還像一個嬰兒。一方面他是弱智,不會說話,只會不停地嚎叫哭鬧。另一方面,他卻有異常的、本能似的感知能力,異常的嗅覺和聽覺。他能嗅到死亡和美好的氣息,聽見暮色降臨,像一個通靈者。作者拿他與杰森這樣所謂的正常人相比,讓我們多角度看到什么是聰慧,什么是愚蠢。

班吉對凱蒂百般依賴,而凱蒂對他也百般呵護,不離不棄—從中可見凱蒂不僅有美麗的外表,還富有同情心,善良,正直。班吉的這種依賴有對母性之愛的渴望和依賴,更有對漂亮異性的本能依戀。他總依靠在大門邊等著凱蒂回來,在放學的女孩子中追尋凱蒂的身影,能聞到凱蒂身上散發出的樹木的氣味。當凱蒂出嫁之后,她留下的一只拖鞋也能帶給他安慰。凱蒂就是他的一切。與凱蒂形成對比的是他人對班吉的嫌棄,這更顯出凱蒂的愛心之純粹與深厚。對于這個世界,班吉能感知卻無能為力,他和世界之間隔著一道柵欄—他只能透過柵欄觀望,沿著柵欄奔跑—所以小說中的“柵欄”無疑是有象征性的。

第二章是昆丁部分。這是四章中篇幅最長的部分,也是最為重要、最為復雜的部分—包括在藝術形式方面。福克納說自己是《喧嘩與騷動》里的昆丁。這么說可能是因為昆丁最能體現出福克納的性情、人生觀和世界觀。在四兄妹中,昆丁的性格是最為復雜的。他是哈佛的學生,是位知識分子,他思考的問題更多是精神上的、形而上的,涉及普遍性的人生意義。他是一個內心極為糾結的人,反復思考“貞操”“榮譽”“時間”“死亡”這些問題。他在思考中不僅沒有釋然,反而是作繭自縛,難以自拔,最后以自殺來解脫。

他有兩個“自我”— 一個生活在現實生活中,另一個如影隨形,時刻打量著現實中的“我”,對其言行進行考量。昆丁像一個詩人(不要忘了福克納最早是一位詩人),特別敏感—而人的脆弱往往來自敏感,正如有時人的堅強來自麻木。兩個“我”難以協調時,矛盾劇增,便會產生撕裂,嚴重時也許可以稱之為精神分裂。

他對妹妹凱蒂的愛戀是亂倫之戀,所以從一開始他便沉浸于矛盾之中,愛不能割棄,卻又不可獲得,同時還深懷罪惡感,并受內心道德的譴責。當他挑戰凱蒂的情人達爾頓時,對方的粗獷和武力又讓他自慚形穢,倍感羞辱和自卑(小個子福克納也是一個自卑感很強的人),而又無可奈何。凱蒂的失貞更讓他感到家族受辱,榮譽掃地。即使他離開家鄉進入哈佛后,仍然無法忘懷這一切,仍然糾結于“貞操”和“榮譽”。他甚至幻想與凱蒂同歸于盡,焚于地獄的烈焰,既洗清了罪惡,又能永遠在一起。

昆丁所處的環境正是美國南北戰爭之后一個斷裂的時代,南方社會正處于一個歷史的拐點,過去的種植園經濟正在瓦解,而工商業資本主義正在興起。過去的社會是一種“農耕社會”,正如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所說,這是一種“熟人社會”。人們依賴土地生存,世代長期生活在一起,彼此熟悉,靠道德倫理等維持秩序。而興起的社會中,人是不斷流動和遷徙的,生活是機械化的,價值觀是唯利是圖的。在過去,白人莊園主雇傭黑人奴隸,生活養尊處優,過著唯我獨尊的紳士生活。而這種生活正在瓦解,白人—尤其是白人紳士的優越感正在消失,過去的倫理道德,包括作為清教徒的信仰也受到動搖。

用現在的話說,昆丁是“一根筋”,沒有與時俱進,還沉湎于過去的生活。小說中寫到他在回鄉的火車上看到黑人大叔會覺得親切,某種意義上講,這源自他在黑人身上找到的優越感。即使在哈佛,貴族顯擺的市儈風氣也同樣存在。他選擇自殺,和中國五四運動之后王國維的沉湖有相似之處,正如陳寅恪所評價:“凡一種文化值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痛苦。其表現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達極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殺無以求一己之心安而義盡也。”注3

第三章是杰森部分。作為昆丁的兄弟,杰森像是作者特意設計的昆丁的“反義詞”。昆丁的追求是精神上的,苦惱也是精神上的;而杰森的追求是物質上的,苦惱也是物質上的。如果說昆丁是仰望“月亮”的人,那么杰森則是盯著“六便士”的人,他身上充滿了邪惡。福克納說“杰森是我塑造的最丑惡的人物”,尖酸刻薄,喜歡花言巧語,喜歡告密,喜歡欺騙。他因為嫌棄自己的兄弟班吉,竟然閹割了他,最后將他送去了瘋人院。他欺哄自己的母親,嫉妒自己的兄弟昆丁,更是欺詐妹妹凱蒂,將其寄給女兒小昆丁的錢長期據為己有。妹妹想看女兒一眼,他也要借機敲上一筆。他寧愿將演出票燒毀了也不給用人拉斯特,只因為拉斯特掏不出五分錢。他自以為聰明,機關算盡,最后卻竹籃打水一場空—多年挪占的錢被小昆丁洗劫一空,在生意上也功虧一簣。

如果說凱蒂是活在“愛”之中,那么杰森則是生活在“恨”之中—幾乎無所不恨。凱蒂的悲劇可能是“愛”帶來的,而杰森的悲劇則是“恨”帶來的,他最終也是一個失敗者,一個可憐蟲。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是工商業資產階級的一個符號,小說中說他“心智健全”無疑是一種反諷。

凱蒂沒有專章來敘述,但她一直是小說的“中心”。福克納說:“對我來說,凱蒂太美,太動人,故不能把她降格來講述那些正在發生的事情,從別人眼里來觀看她更激動人心。”注4她忽隱忽現,左右著小說中其他人物的喜怒哀樂甚至命運。有論者說她是逐漸走向“墮落”的—最后給納粹軍官做情婦,過上奢靡的生活。但我認為她并沒有“墮落”,一直沒有,她是不斷地“淪落”,為生活、為女兒、為家族。她的悲劇不斷地深化,而我對她的同情也隨之不斷深化。她有愛心,體現在對班吉的同情呵護上及對昆丁的愛上。她性情率真,敢作敢為,敢愛敢恨,敢一個人承擔命運的苦果。作為一個女孩子,她敢于爬上樹丫,衣服被打濕,不顧會遭父親責罰。但命運多舛,造化弄人,她的悲劇在某種意義上是其率真的天性帶來的。她的“淪落”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南方傳統“淪落”的一個隱喻。

四兄妹的父母也各顯個性。父親杰森先生是一個酒鬼,他能看清家族的命運卻無能為力,愛閱讀的他也在思考一些人生的終極問題,但終日頹廢,死在酒上。而母親康普森夫人自視清高,長期臥榻,喋喋不休,像過去的貴族一樣頤指氣使,盡管她的階級、她的家族,甚至她的生命已經日薄西山。這對夫妻代表著莊園主正漸行漸遠的身影。

康普森家的黑人女仆迪爾西是作者敬畏的人物,福克納這樣評價迪爾西:“她是我所喜愛的人物之一,因為她勇敢、大膽、慷慨、溫柔和誠實;她永遠比我勇敢、誠實和慷慨。”注5迪爾西代表著未來。她有仆人忠誠的品質,任勞任怨,盡自己的本分。她竭力保護弱者—班吉和小昆丁。不同于一般的仆人,她敢于和杰森頂撞,杰森也懼她三分。她是人性善的化身,無論面對什么變化,她似乎都處變不驚,泰然處之。她的內心是平靜的,因為她是一個虔誠的信徒,具有篤定的信仰。她的堅韌正是源自這種信仰:經受一切所要經受的。這個人物形象讓我們看到另一種值得贊許的生活。

福克納寫人物,寫人物的命運—包括厄運,往往帶著一絲詼諧,筆端有點兒調侃,對人物的命運既同情又無奈,只能“聽之任之”,報以一笑,可能這也是他對人類處境的理解和看待方式。

二、時間的哲學

關于《喧嘩與騷動》的主題,有論者認為是“貞操”和“死亡”。對愛、對畸形之愛的書寫,對“貞操”糾結的表達,這些自然是小說的一個方面。“貞操”是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神學家圣奧古斯丁就認為貞操乃道義之最。而昆丁對“死亡”的思考與自殺也自然是小說的重點。

“死亡”也可列入時間主題。我以為文學有兩個必要的向度:生命向度和審美向度。生命向度涉及“死亡”,涉及“流逝”。小說中有許多關于時間的敘寫,比如鐘表、影子、鐘聲和流水等。薩特說:“福克納的哲學是時間的哲學。”注6授予福克納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辭中說:“福克納的作品是在哀悼一種生活方式。”作為福克納代表作的《喧嘩與騷動》也不例外。他書寫的是南方種植園經濟的逐步瓦解,傳統社會秩序正在改變。過去南方的生活雖有值得批判的地方,但對于在這種文化中成長起來的人,尤其是白人種植園主來說,這種生活卻是令人懷念的。所以對南方傳統消逝的失落與哀悼的書寫應是此小說的主題之一。美國文藝理論家芬克爾斯坦說:“不僅是他對愚昧虛弱、正在消失的顯貴的描繪,還有對舊日的南方本身的描繪,都帶上了陰森森的安魂曲的調子。”注7宏觀地看,南方的衰落,社會的變遷,關涉的其實就是一個時間主題。

福克納一生都在寫一個“郵票般大小的故土”,他創作的小說被稱為“約克納帕塔法”系列,包括十幾部長篇和幾十個短篇,都是以約克納帕塔法縣,尤其是以它的縣城杰弗遜鎮為中心的。約克納帕塔法縣和杰弗遜鎮是以他的家鄉拉法葉縣注8和奧克斯福注9為藍本虛構的。《喧嘩與騷動》 是這個系列作品之一。

福克納的創作具有強烈的“地方性”,其實很多偉大的作家莫不如此。福克納的“地方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國的“南方性”,他描繪了南北戰爭結束后南方的生活和人們內心的沖突。作品中的風土人情、人物的語言都具有濃郁的地域色彩。我以為“地方性”和“時代性”可以讓作品獲得獨特性,形成作品的血肉、外貌,但這顯然不是文學的終極目的。偉大的作品往往通過特殊的“地方性”和“時代性”來表達有關生命存在的、更普遍性的東西。如果僅有“地方性”和“時代性”,就是“就事論事”的寫作,偉大的作品應該在“地方性”中表現出“世界性”,在“時代性”中表現出“劃時代性”。“時代性”和“地方性”只是“宇宙的基石”。《喧嘩與騷動》不僅表現了南方生活,更是對復雜幽暗的人性的深入揭示,對生命困境的探詢,對存在與時間的思索。

三、復調交響曲

美國詩人、小說家康拉德·艾肯曾評價:

這部小說有結實的四個樂章的交響樂結構,也許是(福克納)整個體系中制作最精美的一本,是一本詹姆斯注10喜歡稱作“創作藝術”的毋庸置疑的杰作。錯綜復雜的結構銜接得天衣無縫,是小說家奉為圭臬的小說—它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創作技巧的教科書。注11

《喧嘩與騷動》的確如此。對相似故事的不同視角、不同情感、不同價值判斷的講述形成了“對話”狀態,讓我們對同一人物、同一事件有不同的了解,避免傳統小說“一面之辭”的單一與片面。這樣做自然使作家的主體精神更加隱蔽,但隱蔽不等于不存在。各個人物的敘述形成不同的聲音,從而形成多聲部,使小說成為所謂的復調小說。在小說中,尤其在昆丁一章,福克納大量運用蒙太奇注12、意識流注13的手法,將過去與現在來回穿插交疊,以此表達人物復雜的心理活動,和對過去人與事的糾結達到近乎迷亂的精神狀態。

《喧嘩與騷動》中存在大量的暗示和象征。福克納在創作之始做過詩人,但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的詩人”。我認為詩歌寫作的經歷對他日后的小說寫作是大有裨益的—譬如象征、暗示手法的運用,對景物詩意的描寫。他運用象征、暗示來表達思想感情,以此深化主題,同時也對應著生命莫測的神秘性。

他還以此為線索來發展小說中的情景和故事。第二章中忍冬花出現了三十多次。忍冬花暗示了人物的心理變化,它不僅代表昆丁亂倫的欲望,而且也是性欲的象征,是凱蒂性成熟的象征。無論昆丁置身何處,忍冬花的氣息無所不在。同時,它還象征著昆丁的怯懦,對童年、對故土的懷念,以及內心的糾結和苦悶。小說中還多次出現時間的意象,如鐘表、教堂的鐘聲、太陽和影子等。這些意向象征著時間的無法逃避和不可戰勝,時間是“所有希望和絕望的陵墓”。這樣的象征使得小說的主題得到了極大的升華。“一屋頂的風”“陽光與花朵竊竊私語”這種詩一般的句子俯拾皆是。

福克納在寫作手法上的精湛技藝還表現在作品中采用的“對位式結構”。“對位式結構”借用了古典音樂中賦格曲的對位手法注14。有學者評論道,福克納的對位既有時間上的,也有空間上的;既有人與人之間、物與物之間的,又有觀點與觀點之間、傳統與現實之間以及形式與主題之間的。“《喧嘩與騷動》可以說是‘對位結構’的典范。小說的四個部分完全建立在對位結構之上,取得了一種‘客觀部分—主觀部分—主觀部分—客觀部分’的對位式結構的巧妙平衡與對稱。它們互相映襯,合力共建了美國南方社會的生活圖景。這種‘對位式結構’還從其他一些角度在小說四個部分的布局上表現出來。如第一部分是班吉生日這一天的意識流,它與第二部分昆丁的死日—他自殺的那一天的意識流相對應;而第三部分耶穌受難節—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紀念日那天杰森的意識流又與第四部分復活節—耶穌從墓穴中復活的紀念日那天迪爾西周圍所發生之事的記敘相對應,因而組成‘生—死—死—生’這樣的象征性的‘對位式結構’。”注15

福克納在作品中大量使用《圣經》中的典故和古希臘神話傳說。《喧嘩與騷動》也不例外。小說故事就是以耶穌受難的那一周注16為時間背景,即受難日、圣禮拜六和復活節。班吉一章時間設定在圣禮拜六,這天是班吉三十三歲生日,也是耶穌死時的年齡。典故與當下人物的故事形成一種互文性,讓典故遙遠的神性與當下世俗形成一種對照,從而生發出諸多意味,一方面讓我們想到“神性”似乎淪落,另一方面又讓我們覺得人類的遭遇似乎是一種宿命。這種關聯充滿了象征意味。

《喧嘩與騷動》在語言表達方面也堪稱豐富多樣。班吉一章中短句甚多,這和班吉是白癡有關。他還像個孩子,所以對話、描述都很簡潔。昆丁一章中,因為昆丁是一位苦苦思索的知識分子,而且精神處于緊張狀態,所以多長句,尤其是其內心獨白,有時是從句里面包含從句,修飾里面還有修飾,語言形態極為繁雜、晦澀,甚至有炫技、詞藻堆砌之嫌。而杰森一章中,因為杰森是一位理智的、滿腹怨氣的生意人,所以語言變得平實、尖酸。第四章回到傳統小說模式,語調較客觀冷峻。小說中還用了大量南方的口語來表現黑人英文的不規范。而小說中關于各種各樣的“說話”,都用了“說”,即saysaid;人們、他們、別人,幾乎一律用they。這是福克納有意為之,有意將“說”和他者模糊化。

四、“作家中的作家”

福克納創作的十九部長篇小說中有三分之二是“家庭小說”,這是他對美國南方文學的繼承和發展。以家庭或家族來寫社會是福克納的又一個特色。這種寫法包括多角度的敘事、意識流,對后來的作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博爾赫斯注17被認為是“作家中的作家”,我以為福克納也可被如此評價。他們在寫作形式、主題、題材等方面多是有所開拓的,都對作家—全世界的、各種語種的—產生了深遠影響,是許多作家的導師。

大家一直都以為福克納是一位前衛的作家,而在我看來,他既前衛又傳統。說“前衛”,大家自然會想到他小說寫作中的“復調結構”“意識流”,他對美國南方社會生活“家庭式”的、“世系式”的書寫,還有他對“地方性”的強調。但我要說他還是一位傳統的作家,因為他仍然強調并且也顯露出傳統作家的功力和追求。正如一位現代派的畫家,盡管開創了抽象、變形、夸張的手法,但同時也具備扎實的寫實能力。

福克納仍然重視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也擅長于此。他對世俗人心、三教九流的人物德性了然于心。往往幾句對話、對人物外貌寥寥數筆的勾勒,一個人物形象便躍然紙上;幾句描寫,一幅景物便浮現于眼前。其筆下人物眾多,卻都個性鮮明,甚至一些極次要的人物亦如此:譬如小說中那個意大利小女孩,她的饑渴和那雙又大又黑、憂郁的眼睛;釣魚、洗澡的那幾個少年的頑皮和自負;黑人小子的狡猾、陽奉陰違;牧師布道時的激情澎湃。這些都讓人印象深刻。

總之,福克納是一位極具激情和想象力的作家,其塑造的人物形象眾多,但又別具個性。他的作品對他所熟悉的、正在逝去的鄉土社會飽含深情。無論寫什么都貫穿著深刻的時間意識。時間是生命最大的主題,也是文學最大的主題。他的作品問世至今在世界各地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相信這種影響也將持續下去。他的作品是人類永遠的精神財富。

感謝周公度先生的信任與鼓勵,讓我斗膽翻譯了這部名著。感謝責編曹曉婕女士付出的辛勞。同時,也要感謝我的同事崔姍姍女士,以及其他同事的幫助。

2021125

譯畢于貴陽望城坡


注1. 莎士比亞著,朱生豪譯:《莎士比亞悲劇喜劇全集:麥克白》,作家榜經典名著出品,浙江文藝出版社,2017年版,第五幕。

注2. 威廉·福克納著,李文俊譯:《喧嘩與騷動》,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年版,第11頁。

注3. 陳寅恪著:《陳寅恪詩集》,三聯書店,2001年版,第13頁。

注4. 弗雷德里克·格溫、約瑟夫·布洛特納合著:《福克納在大學》,蘭登書屋,第61頁。

注5. 肖明翰著:《威廉·福克納研究》,外語與教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222頁。

注6. 李文俊編選:《福克納評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159頁。

注7. 李文俊編選:《福克納評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125頁。

注8. 美國密西西比州北部的一個縣。

注9. 拉法葉縣的一個城市,也是縣的首府。

注10.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英籍美裔小說家,文學評論家。代表作有《一個美國人》《貴婦人畫像》《鴿翼》等。

注11. 李文俊編選:《福克納評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78頁。

注12. 電影藝術的重要表現方法之一,為表現影片的主題,將一連串相對獨立的鏡頭組織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意境。

注13. 現代文學創作中的一種廣泛應用的文字表現技巧,采用自由聯想、內心獨白等手法再現人的深層思想意識活動和自然心理的流動。

注14. 音樂創作中使兩條或多條相互獨立的旋律同時發聲并彼此融洽的技法。

注15. 傅俊:《癡人說夢:〈喧嘩與騷動〉中的意識流主體》,《外國文學評論》1988年,第2期,第45頁。

注16. 在基督教傳統中,復活節之前的一周為圣周,用來紀念耶穌受難。

注17. 博爾赫斯:即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阿根廷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和翻譯家。代表作有《交叉小徑的花園》《老虎的金黃》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宁县| 澄江县| 永清县| 新和县| 阿拉善右旗| 从化市| 玉溪市| 旬阳县| 滕州市| 华蓥市| 定西市| 嘉峪关市| 常山县| 无棣县| 茂名市| 天全县| 都兰县| 甘肃省| 湄潭县| 大英县| 隆德县| 安岳县| 兴安盟| 顺平县| 浙江省| 汪清县| 正蓝旗| 阳山县| 泰安市| 化隆| 电白县| 林西县| 合水县| 交城县| 白朗县| 兴义市| 平利县| 朔州市| 遂溪县| 兰州市| 嘉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