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蘇然15歲,他的身高已經長大了1米96,姚明更恐怖,已經有2米06!
兩人逐漸長開,姚明也不像以前那么臃腫,條子抽的很快,再加上蘇家的幫助,這一世的姚明,在營養上比前世要好上太多了。
而早在一年前,兩人就正式成為上海青年男籃的一員。
從少體校正式進入青年隊,住進了老滬閔路的上海體育運動技術學院,也叫梅隴體院。
此時的姚家父母,還是那句話,不愿意自己的兒子真的走上體育這條路。
他們的想法是讓姚明好好上學,畢業后找工作,走正常人的路線。
不求飛黃騰達,只要安安穩穩的渡過余生,就足夠了。
畢竟,從他倆的經驗上來說,干體育這行當,也掙不了大錢。
一個月三十七塊八毛五,這就是方鳳娣的工資,也不怎么樣。
另外,從現實情況來說,上海隊也沒前途。
你瞅瞅人王治郅在的隊伍,八一隊,那可是老牌勁旅,王治郅加入如虎添翼,甚至都進入國家隊,為國家賣命了。
你倒好,不僅沒上升,還從上頭掉到了乙級,而且還是在乙級相對靠后的位置,就算進了上海男籃青年隊,就算能從青年隊打到一隊,也完全沒有明朗的前途。
而在這時,又有兩個人上門游說了。
一個是李秋平,梳了一個偏分的發型,有個外號叫“小諸葛”,除了有野心外,他也是一位有韜略,也非常有責任心的人。
另一個就是他的助理教練陳德春。
陳德春比李秋平高,濃眉毛,大眼睛,儀表堂堂。
李秋平向姚志源個方鳳娣承諾,只要姚明進入他的球隊,多的不敢說,姚明進入國家隊那必須是板上釘釘!
不僅如此,上海隊不可能一直混跡在乙級聯賽,上頭領導也是有臉有面兒的,他們不允許自己轄區的隊伍,一直在低水平聯賽打球,上海隊重新返回甲級,速度會相當快。
而等姚明成熟后,他就是上海隊的主力中鋒,沒人能拿走他的首發位置。
李秋平為人很誠懇,從不是一個開口說胡話的人,在籃球圈的口碑也是相當好,說話很有分量。
姚志源和方鳳娣互相望了望,他倆還是很信任李秋平這個人的,姚志源拍板,也是讓姚明進入了青年隊中。
至于蘇然這,蘇正國已經沒時間去管自己的寶貝兒子了,現在的他整天出國跑業務,蘇家事業蒸蒸日上,這脫不開蘇然的提點。
有事兒沒事兒蘇然就說些未來的點子,再加上重生者的身份,蘇然對細微末節的經濟發展不是很了解,但大概的走向還是知道一些的。
反正他就這么一說,剩下的就交給蘇正國以及蘇家其他人自己琢磨。
這一琢磨,蘇家產業立刻有了跨越性的增長。
十多年的時間,蘇家已經創建了一個極為龐大的企業,至少在現在來看,已經是相當出色了。
蘇然當然不滿足,未來的互聯網將成為大頭,蘇然早就讓自己的便宜老爸去物色這方面的人才了,也不知道那個喜歡夸夸其談的小矮個子,有沒有被自己的便宜老爸找到。
算了,蘇然也不想管,他只想安安靜靜的打球。
有一天,蘇然和姚明剛結束訓練,訓練館里來了幾個上海體委科研所的研究院,他們是來給兩人拍手腕的X光片。
結果顯示,蘇然和姚明在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這結果也太驚人了!
姚明在于身高,甚至可能長到兩米三!
當時,在場的所有人都十分驚訝,因為,中國籃球歷史上就沒有長到這么高的正常人。
長到兩米二幾,老實說,多少會有點問題。
不是腦垂體的問題,就是內分泌的問題,或者是基因突變...
長到二米二幾的運動員,一個都沒有!
但姚明不同,人家天生基因實在是太好了,父親2米08,母親1米88,這樣組合要是生不出高大的孩子,那才是不正常的。
另外,姚明的體型也開始慢慢體現。
他的上肢很瘦、胳膊、肩背,包括整個身體都很單薄。
但他的下肢卻極為粗壯,雖然沒有那么快,但是很穩,這叫“小馬拉大車”。
上肢負擔輕,而腿部又是主要負荷所在的區域,姚明的下盤在進入籃球場后,絕對比同位置球員要更加穩固。
蘇然讓大家震驚的是他的身體天賦,全方位的優秀,這在中國籃球的歷史上,也從來沒有出現過!
中國籃球歷史上有速度快的,有身高高的,有彈跳優秀的,也有臂展出眾的。
但要將這些有點集結在一個人的身上,那不妥妥的優質籃球模板?
蘇然的下半身同樣強壯,粗腿,特別是小腿,比一般人要粗上一圈,臀部同樣很出色,那里是發動機,是連接上下身的重要紐帶!
除此之外,蘇然的胳膊相當的長,1米96的身高,卻有2米10的臂展,肩也相對的寬,但沒有那么恐怖,不像有些球員,肩太寬會影響出手的感覺,以及運球的流暢度。
“不可思議,這兩人,日后絕對能成為國家隊的棟梁之材!”
為他們測試的研究人員不禁感嘆,而這一結果,也是讓上頭領導更為重視。
“必須要制定最嚴格的計劃,如果不行我們就去請專業人員,蘇然和姚明,他倆的成長必須有所依,有所為!”
領導下令,底下人必須要去辦。
蘇正國也是聽聞了此事,表示愿意出資從美國聘請專業人士,手把手制定倆孩子的未來成長計劃。
而上頭派下來研究員,則是曾經在俄羅斯深造過的上海體委的一名副科研員:衛國平!
衛國平還是相當專業的,他先是詳細研究了兩人的身體報告,或多或少的,兩人在這個年齡段,都存在著一些小毛病。
姚明的更多一些,蘇然的則比較少。
首先,從內部結構來說。
姚明骨鈣良好,但還是缺了一些,導致骨密度沒有達到完美的層次,不像蘇然,從小營養就跟的上,雖說姚明在四歲多的時候接受了蘇家的幫助,但之前那幾年,相對而言還是落下了。
“這些還好說,姚明只是欠缺了一些,加強鍛煉和保護,應該不會那么容易骨折。”
了解姚明的都知道,在進入NBA之后,姚明多次骨折、骨裂,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小時候營養沒能跟上,導致骨密度不夠。
這一世,在這方面姚明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他的耐操程度絕對要比前世高上好幾個臺階。
至于外部結構,體型方面沒啥好說的,姚明下肢粗壯有力,上肢還需要更多鍛煉,這就需要后天努力了,再加上他的臂展甚至還沒有身高長,就更要付出比常人更刻苦的訓練。
還有一方面,就是姚明臀部太大,胯骨太寬,跟腱不夠長,可能他的跑跳能力沒有那么出眾,協調性也要差上一些。
這是姚明的身體報告,看的出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以及很長的路要走。
至于蘇然...
衛國平仔細研究了蘇然的身體報告,并且得出一個結論:他就是天生的籃球運動員!
出色的臂展,出色的骨骼密度,身高足夠,跟腱要比同齡人長出一截,意味著他的跑跳能力絕對不差,臀部不像姚明那么大,恰到好處,沒有任何影響到協調性的不利因素。
非要說些缺點,蘇然的身體素質的確出色,但能否在每一個領域達到頂尖,這就有待下一步的考慮了。
而這些,正是衛國平以及領導們所期望的事情。
蘇然和姚明,他倆必須要變得越來越好!
不久之后,衛國平就制定了嚴格的成長計劃,怎么吃、怎么練,系統性的東西都相當龐大復雜,各方面都有涉及。
蘇然也大致了解了一下,分為以下幾點。
第一是改善飲食結構。
這沒啥好說的,無非就是吃的健康,必須少吃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牛奶必須多喝,第二個是蜂花粉,每天必須兩份。還有牛羊肉,敞開了吃,吃到撐為止。
第二,補充營養。
這里的營養不是簡單的吃食,而是濃縮的營養物質,許多是食物中所沒有的。
衛國平一開始弄了個自制的營養劑,說是給兩人補充力量,補充耐力,用寫著348號的銀色小包裝上,搞得神神秘秘,神經兮兮的。
蘇然沒敢喝,姚明見蘇然沒喝,他也沒喝,這可將衛國平氣得夠嗆,怒罵兩個小兔崽子不領他的好意。
最終,還是蘇正國出面,特意從美國買來了最貴的營養劑供兩人使用,這才平息了這場鬧劇。
衛國平最終也沒和兩個小家伙一般見識,既然人家家長出面,花錢解決了此事,也省得他整天偷偷摸摸的去研制營養劑了。
畢竟,老美那些東西,才是真正的好貨色。
第三,樸實無華的多睡覺。
小孩子長身體,最重要的就是睡覺。
體校一天兩練,兩人上午跟著隊員練,下午隊員們繼續練,他倆吃完午飯就去睡覺,睡到四點再過去練。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鍛煉身體素質方面的舉措,太多了,完全占滿了兩人的日常時間。
就衛國平的計劃來說,想要將兩人塑造成為一個各方面平衡、有運動能力、有平衡性,比較出色的籃球運動員,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
這還是在兩人有很好的底子下,要是前世的姚明,至少得五年時間。
三年?
這可不行!
因為領導等不了啊!
1997年10月,第八屆全國運動會就在上海舉行,上頭早就想好,要在這屆運動會上放出蘇然和姚明這兩顆衛星,讓全中國的人都知道兩人的存在,都知道上海出了兩位打籃球的天才!
這么有面兒的事情,你不讓我裝逼,那可就太難受了!
因此,八運會開始之前,兩人必須要打上成年人的比賽。
人家王治郅16歲就能加入一線隊,我上海的兩大天才,沒理由比他差吧。
你要說同期的劉煒、劉震、劉鵬、賈孝忠等人不行我還能理解,但蘇然和姚明,絕對可以!
“蘇姚計劃”因此加快進度,人們期望中的兩小只,逐漸成長為了所有人都希冀的天才少年!
1996年,又是一個神奇的年份。
喬丹于去年三月份宣布復出,寫下了幾個極為簡單的字母。
“I'm Back!!!”
也就是短短的這幾個字,隨后占領了美國甚至歐洲的主流報紙的頭條,全美的電視臺都插播了喬丹宣布復出的消息。
芝加哥的市長也是十分高興,說到喬丹復出會帶動當地的旅游業,白宮發言人也說喬丹的復出對于籃球和芝加哥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盡管喬丹在復出的第一年宣告失敗,沒能在場上打出優異表現,但在第二年,喬丹用近乎摧毀性的方式宣告自己王者歸來!
公牛王朝的第二個紀元,也在1996年拉開了序幕。
除此之外,1996年,也是NBA“黃金一代”進入聯盟的時間。
狀元郎阿倫·艾弗森,13號秀科比·布萊恩特,還有許多耳熟能詳的名字,在這一年,成為了聯盟中的一份子。
而現如今的中國男籃年輕一代的第一人,已經加入國家隊的王治郅,也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展現出了非同一般的天賦。
中國男籃最終殺入八強,在中國男籃對陣美國男籃的那一場比賽里,王治郅更是在內線給了大衛·羅賓遜一記大帽,所有看了這場比賽轉播的中國球迷,都記住了這個孩子。
蘇然和姚明也在一間小屋內觀看了比賽轉播,北京時間的半夜,兩人熬著夜第一次在電視上看見了王治郅。
“蘇然,那就是我們要超越的,中國籃球現如今的第一人嗎?”
姚明指著屏幕上的王治郅,四年前,那個模糊記憶中的名字,與電視屏幕上的人影重合,讓姚明記起了楊伯庸說的話:“那個孩子的名字,叫做王治郅。”
昏暗的燈光下,蘇然的表情很難看清,只能從平靜的聲音中猜測,此時的他,并沒有想象中的激動。
“放心,再過幾年,這片土地,沒人會比我們更厲害。”
少年的聲音比前幾年顯得更加自信,也更加張狂。
姚明沒有再說話,只是靜靜的看著電視屏幕,而他的目光也不再停留在王治郅的身上,美國隊贏下比賽的背影,成了姚明又一個,需要追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