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得了一個平亂之功
- 老子就要當佞臣
- 老夫9523
- 2005字
- 2024-08-18 23:13:32
回到臨安城大理寺,那三個家伙還活著。
余則成帶著張不語和段克俠,以三人之力力斬五個匪徒,重傷三個,即刻讓他們名聲大噪,整個大理寺的人幾乎都來觀禮了。
就連刑部的人聽說了此事,也來不少人看熱鬧。
余則成終究是誠實之人,張不語一人斬殺三人的戰(zhàn)績他也沒有攬功于己,而是實話實說,而且還將張不語救了自己一命的事說了。
于是一個嶄新的好漢就出爐了,張不語成了大理寺的銘牌,被人稱為拼命三郎。
被人起了這么一個外號,張不語也有些無語了。
拼命三郎那是水泊梁山的坐第三十三把交椅的好漢石秀的名號,怎么就他娘的落到自己頭上了?
若只是跟石秀一個名號也就罷了,關鍵是石秀不是好死的,是他娘的被人用箭射死的,這個名號落在自己頭上,實在是太不吉利了。
但是他又沒法跟別人說自己不喜歡這個外號,因為石秀其人不過就是后世《水滸傳》中的一個杜撰出來的人物而已,根本沒有其人。
而且南宋這個時候還沒有關于水泊梁山的故事傳揚,因此也沒人知道拼命三郎是何許人也。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張不語在大理寺就被被人稱為三郎了。
大理寺的獎賞下來了,就是一百三十兩銀子,余則成獨得五十兩,張不語和段克俠每人四十兩。
獎賞下來之后,張不語和余則成及段克俠請大理寺的人在酒樓大吃大喝了一頓。
張不語得到的四十兩銀子的獎賞一下就沒了一半。
不過這些獎賞只是大理寺的獎賞,還不算朝廷給的獎賞。
朝廷的獎賞要經過兵部認可,再上報吏部,然后由吏部給一個獎賞標準。
那三個受了重傷的匪徒因為被張不語縫合了傷口,三個人都活了下來。
在吃過慶功宴之后,余則成和張不語以及段克俠審問了那三個家伙。
基本上沒用什么刑,那三個家伙就招了。
原來他們八個正是二十天前在衢州領導著數百人搞了一次造反之舉,也正是張不語他們在離開臨安城去紹興前看到的那次紅翎急報所報來的那次緊急軍情。
衢州那次造反其實就是一次打劫行為,造反領頭的人正是那個精瘦漢子馬運成,他們帶著幾百人造反之后,便攻下了新安縣城。
在劫掠了新安縣衙庫房之后,又劫掠了幾個富戶,然后他們這八個領頭的人就帶著一部分財物撇下那些跟隨他們造反之人,打算去明州做海商生意。
結果他們在路過安昌鎮(zhèn)的時候,遇到了張不語三人。
而在衢州新安縣的那次造反,因為沒了領頭人,最后居然就自行散了,朝廷都沒來得及派去清剿的軍隊。
審問清楚之后,大理寺便將那三人送到了刑部,由刑部再次審問他們。
但是不論怎么審,這三個家伙涉及造反,少不了在刑場上走一遭了。
就是因為一次偶遇,張不語三人得了一個平亂之功,功勞已經上報到吏部,至于能夠得到什么樣的獎賞,那就要看皇帝的意思了,或者是宰相史彌遠的意思了。
張不語立下這樣一個功勞,升職也是指日可待。
誠勇伯趙尋聽到這個消息之后,即刻叫人把張不語喊了去,還在家中擺下了酒席。
以一人之力連斬三個匪徒,這樣的戰(zhàn)力令誠勇伯也是驚訝不已。
他雖然知道張不語自小就跟張越古習武,但是自張越古過世之后,張不語就開始吃喝嫖賭了,武藝早就放下了。
但是這次張不語跟余則成一起力斬五個匪徒,重傷三個,這樣的戰(zhàn)力就算是在戰(zhàn)場上也是極為難得的了。
而張不語因此立下一功,還是平亂之功,升職那是必然的了,只是能升幾級還不知道。
不過按照大宋的規(guī)矩,戰(zhàn)場上每斬敵一顆頭顱,一般而言,士兵可以享受到絹三匹、錢三貫的獎勵。
這是對士兵在戰(zhàn)場上的直接獎勵,旨在激勵他們勇敢作戰(zhàn)。
此外,對于表現特別突出的士兵,最高第一等獎勵可以達到絹十匹,錢十貫。
而對于高級軍官,如果受到輕傷,可以獲得五匹絹的獎勵,重傷則可以獲得七匹絹的獎勵。
這種使用金錢直接獎勵的制度,不僅是對士兵軍功的認可,也是對他們勇氣的獎賞。
張不語是大理寺丞,屬于文官,以文官之身得武官之功,這是給文官長臉面的事,因此他的功勞也會按照最高的標準獎賞。
一顆人頭十匹絹,錢十貫,因此張不語斬殺三人重傷兩人,他最少也能得五十匹絹和五十貫錢。
當然,若是朝廷高興的話,給張不語升上幾級也是可能的。
在誠勇伯府的家宴上,趙尋趙伯爺對張不語問道:“不語,老夫真沒想到你居然能以一人之力力斬三人,實在是出乎老夫的意料之外。
你的武藝這些年都沒有放下嗎?”
張不語笑道:“小婿的武藝倒是一直沒有放下,咱們家是武勛之家,小婿哪里敢把武藝放下?這是咱們家吃飯的本錢啊。
不過這次小婿能力斬三人,也是因為那些人根本就沒什么武藝,都是一些鄉(xiāng)下的泥腿子而已,根本沒有什么戰(zhàn)力可言。
小婿這點功勞跟岳父大人您在戰(zhàn)陣上得來的戰(zhàn)功根本沒法比,小婿也是有些慚愧啊。”
趙伯爺一聽張不語的馬屁,頓時大喜,拍著他的肩膀笑道:“你也不必如此謙虛,你從來沒有殺過人,就能臨危不亂,已經是十分難得了。
當年老夫第一次在戰(zhàn)場上殺人的時候,也是嚇得兩腿發(fā)軟。
要不是不拼命就得死,老子早就一溜煙的跑了。”
趙中陽也笑道:“我跟阿爹倒是一樣,在廬州第一次跟金國那些家伙廝殺的時候,我也是腿軟啊。
而且第一次殺人之后更是吐得天昏地暗,差點沒把苦膽吐出來。”
說著,他又轉頭問張不語道:“三郎,你殺了人之后就沒有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