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江夏平頭哥
- 賽博三國:讓大漢再次偉大
- 百里大餅
- 2207字
- 2024-08-30 14:11:00
黃祖這廝,是要搞事啊…
從孫乾那里確認(rèn)了這個消息后,李簡一時間有些發(fā)愁。
不是說江夏不該和江東開戰(zhàn)。
孫權(quán)繼位至今不過兩年,雖說一些跳的太高的出頭鳥,比如廬江太守李術(shù),已經(jīng)被無情鎮(zhèn)壓了下去,但總體上還是處于動蕩階段。
而黃祖跟孫氏的仇那可太多了,要是想趁這個機(jī)會出兵報仇,簡直是合情合理。
說實話,要不是自家實力不濟(jì),本錢不夠,李簡自個都想殺去南京,奪了鳥位,省得在新野這個螺螄殼里做道場。
但是,在如今的節(jié)骨眼上,黃祖要向江東開戰(zhàn),那就頗為不尋常了。
因為李簡剛剛提出一個六國伐曹之策。
當(dāng)前的首要任務(wù),自然是趁曹操還沒有完全發(fā)育起來,盡可能拖延對方的腳步。否則等曹操六神裝,就該一刀一個小朋友了。
在這個背景下,要是放任江夏與江東開戰(zhàn),六國瞬間變四國,那還玩?zhèn)€屁。
不僅如此,在李簡的未來計劃里,江夏郡是他第一個要拿下的地方,倘若黃祖這波翻車(大概率),被江東反推到境內(nèi),那就更麻煩了。
李簡:“首先得摸清楚,江夏到底是在裝腔作勢,還是真的要進(jìn)攻江東孫氏。至于究竟是哪樣,公佑,你說?”
孫乾:“這……著實不好判斷吶。”
確實不好判斷。
要是其他人,比如長沙韓玄,李簡可以拍著胸脯保證,對方純粹是戲癮犯了,心里沒了逼數(shù)。
也不看看,那江東是好惹的么?
孫策雖死,可孫權(quán)并不白給,牢牢握住了孫氏大權(quán),麾下更有周瑜魯肅張昭太史慈等能臣猛將。
不夸張的說,就憑荊州的這幫邊角料,哪怕傾巢而出,勝算也大不到哪去。
到時候面臨的場景大概率是這樣的:
程普:“還真的敢挑戰(zhàn)江東虎臣,勇氣可嘉。但足下不會以為真的可以勝過我程普吧?”
黃蓋:“黃蓋也來助陣!義公,助我一臂之力!”
韓當(dāng):“韓當(dāng)?shù)昧睿 ?
然后就是正義的群毆。
稍有腦子的人都能意識到,荊州在軍事領(lǐng)域向來費拉不堪,自保興許有余,進(jìn)取就別想了。
因此這么多年下來,一直是江東主動犯境,荊州很少能有反過來的時候,偶爾出擊基本上都是吃虧,反倒成全了某位鐵壁的威名。
問題在于,其他人懂這個道理,可江夏不一樣,黃祖不一樣。
從黃祖接任江夏太守開始,這里就成為了荊州最為武德充沛的地方。
或者換個說法,那就是軍國主義盛行,人人都是狂熱的好戰(zhàn)瘋子,人稱東漢界平頭哥。
別管我能不能贏,你看我干不干你就完事了。
所以,倘若江夏真的頭腦一熱打算入侵江東,確實不好說到底是真是假。
更要命的是,萬一這幫人是認(rèn)真的,恐怕只有少數(shù)幾個人能攔得住。
而李簡不在那少數(shù)幾個人里頭。
事實上李簡甚至不能在江夏眾人面前露臉,但凡他出現(xiàn)了,等待他的只有——
江夏眾人:“我們那一個營的武器裝備???”
想來想去,李簡摸著下巴沉吟道:“我怎么看都覺得黃祖是在裝模作樣,但怎么能核實一下呢?”
孫乾建議道:“找蒯主簿如何?”
“也只有這個路子了。”
正常情況下,李簡其實不太想找蒯良。
盡管蒯良是新野在荊州最高委員會里的后盾,但除非實在沒辦法,否則李簡很少去求助蒯良。
倒沒有別的原因,單純就是蒯良這人實在是太黑心了,每次索取的價碼都不低,偏偏對方的身份地位擺在這里,還不能賴賬。
而李簡向來有點小農(nóng)意識,主打一個能白嫖就白嫖,自然就沒那么愿意去找蒯良了。
但這回沒辦法,江夏郡對李簡來說事關(guān)重大,只能做好被狠宰一刀的準(zhǔn)備,讓蒯良幫忙解決。
李簡馬不停蹄的趕到襄陽,連夜去面見蒯良。
蒯良似乎對李簡的到來并不意外。
當(dāng)李簡上門時,蒯良已經(jīng)煮好了一壺清茶,邀請他一起品茗。
李簡懂個屁的茶,他隨手將杯子捧在手里,開門見山的問道:“蒯公,聽聞江夏黃祖要攻伐江東,可有此事?”
“你看,又急。”蒯良眉頭微皺,教育起了李簡。
蒯良:“你已是主政新野的人物,將來前途廣大,怎能這般沉不住氣?正所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當(dāng)有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氣度。”
說罷,還舉了個例子。
蒯良:“不知你看過《衣冠南渡》此書沒有,里邊有位叫謝安的名臣,乃是我最為喜愛之人。其人便是大破八十萬敵軍,亦能從容言‘小兒輩大破賊’,你當(dāng)以此為勉。”
李簡無可奈何:“蒯公教訓(xùn)的是。”
耐心喝完三盞茶后,蒯良這才不緊不慢的說道:“前幾日,黃祖確實向委員會上了個建議書,表示要討伐江東。”
李簡:“真有此事!那委員會是如何決斷的?”
蒯良:“還沒定,不過我這里擬了三道方案,待景升公任擇其一為之。”
李簡:“哪三道?”
蒯良說出了他的前兩個方案。
第一個,既然討伐江東,那就得除惡務(wù)盡,不可放虎歸山,因此蒯良建議劉表盡起荊州十?dāng)?shù)萬甲士,打著報昔年孫堅孫策侵?jǐn)_荊州之仇的名號,一舉剿滅孫匪勢力。
第二個,考慮到江東不太好打,那就換個目標(biāo)。劉表有都督交、揚、益三州軍事的權(quán)力,不妨向西進(jìn)軍,盡起荊州十?dāng)?shù)萬甲士攻打益州,等拿下益州,江東便不足為慮。
蒯良:“不過,倘若劉荊州覺得這兩個辦法都不太合適的話……”
李簡:“肯定不合適!這兩套說辭在本質(zhì)上有區(qū)別嗎?還請蒯公直言您真正的方案吧。”
蒯良:“第三個倒也簡單。黃祖欲討孫氏,這個無妨,但不必正面強攻,可以改從長沙郡出發(fā),東征豫章。”
豫章是個相對不太重要的地區(qū),除非荊州能一口氣全吃掉,斷了孫權(quán)的后路,否則江東基本不會全力反擊。
同時,這個方案也將江夏從主攻變成了輔攻,不用擔(dān)心黃祖獨走,強行擴(kuò)大戰(zhàn)爭。
如此一來,委員會便能夠全權(quán)掌握討伐江東一事,對內(nèi)能打發(fā)掉黃祖,對外可以隨機(jī)應(yīng)變,適當(dāng)沾點便宜就走。
蒯良:“你覺得景升公會選哪個方案呢?”
李簡:“……”
這還用說,另外兩個那么離譜,傻子都會選第三個,也就是蒯良真正建議的路線。
然而李簡卻道:“我希望劉荊州哪個都不選。”
蒯良微微后仰:“你在教景升公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