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掉馬了
- 賽博三國:讓大漢再次偉大
- 百里大餅
- 2137字
- 2024-07-30 14:11:00
作為感知型的超凡者,劉備比李簡更快的發(fā)現(xiàn)了對方。
見到李簡歸來,劉備立刻迎了上去,直接俯身下拜:
“漢室末胄,涿郡愚夫,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今日一見,三生有幸。”
李簡連忙上前,試圖扶起劉備。
但他剛剛伸出雙手,就看見對面的劉備眨了眨眼,露出一個促狹的笑容:
“不知劉備該如何稱呼先生,是李先生,麋先生,亦或是...路先生?”
“!?”
李簡怔住。
繼麋小將后,自己的路人甲小號也掉馬了?
不對啊,他明明一直都很小心來著,按說不可能被發(fā)現(xiàn)。
上回麋小將暴露,主要是因為敗在了麋氏集團的鈔能力,被對方用暴力窮舉的方式發(fā)現(xiàn)了端倪。
可路人甲不一樣,知道路人甲就是李簡的,只有寥寥數(shù)人,比如洛陽出版社的主編鄭玄,而這些人絕對不會泄露自己的身份。
李簡失聲發(fā)問:“劉使君是怎么確定我是路人甲的?”
劉備笑道:“我不確定,只是有所懷疑,故意詐一詐先生而已。”
李簡:“...”
萬沒想到,劉備這個濃眉大眼的,居然使上兵法了,給他來了一招引蛇出洞。
也怪自己關心則亂,沒有堅持否認。
劉備多解釋了兩句:“說實話,自從憲和告訴我李先生就是麋小將后,我就一直懷疑先生yi'ran是那位大文豪了。”
“為何?”
“只因路人甲隱蔽自己的能力實在是太強了,完全讓人找不到痕跡。以劉備的見識,有這種本事的人,除了路人甲就只有麋小將。”
所以,便有了李簡等于麋小將約等于路人甲的公式。
劉備:“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層因素。”
李簡:“是什么?”
劉備:“感覺。冥冥中我總覺得這三人極為相似,除了是同一人外,很難有其他說得通的解釋。”
作為最頂級的感知型超凡者,劉備的直覺向來準的可怕,所以當他覺得李簡就是路人甲后,便毫不猶豫的發(fā)問試探了。
事已至此,李簡無話可說,只能承認:“在下才疏學淺,此前的信中常有不切實際之語,讓使君見笑了。”
劉備搖了搖頭,伸手緊緊握住李簡:“能得先生相助,實乃劉備平生萬幸!”
這句話立刻讓李簡警覺了起來。
接下來,按照正常劇本,劉備估計該邀請自己加入了。
但此時此刻,他還不想徹底加入劉備一方,趟對方的渾水。
李簡不著痕跡的向后退了一步:“不知劉使君深夜造訪,有何貴干?”
劉備意識到了李簡的推辭態(tài)度,眼神微微一暗。
不過下一刻,劉備就重新打起了精神。
“李先生,你我雖是頭一次見面,實則書信往來已久。先生的才學性情,備深有所知,想來先生也知道備的平生為人?”
李簡嘆道:“劉皇叔之名,天下皆知。”
劉備道:“既如此,請容備直言。如今漢室傾頹,奸臣竊明,備不量力,欲伸大義于天下,卻只恨智術短淺,名微德薄,至今一無所就。愿先生不棄鄙賤,出山相助,備當拱聽明誨。”
果然來了。
盡管早就打定主意,不要摻和進劉備的艱難創(chuàng)業(yè)歷程,然而當劉備真真切切的站在自己面前,拉著自己懇求的時候,李簡還是感覺到了無比的艱難。
沒辦法,這就是三國第一魅魔的威力。
一連在心中念了好幾遍“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之后,李簡才緩緩開口:“在下疏懶成性,只愿做個山野之人,恕不能奉命。”
饒是此前已經(jīng)聽簡雍說過,李簡并不打算為自己效命,但是親耳聽到對方的拒絕后,劉備還是難忍失望之色。
劉備仍不死心,小心問道:“是不是因為先生如今在袁顯奕麾下,故而不忍心背離他?”
這個理由,是之前李簡用來搪塞簡雍的,卻被劉備記在了心里。
李簡不想再多辯解,干脆說道:“袁二公子確實待我不薄。”
劉備道:“若是如此的話,李先生不必擔憂。”
見到李簡面有不解,劉備笑道:“今日白天,我已效仿江東孫策的舊事,去和袁本初做了一場交換。”
孫策舊事?
李簡沒明白。
劉備解釋道:“昔年孫策用玉璽從袁術那里換走了孫堅的舊部,備有樣學樣,用一物為抵押,去向袁本初討了一個方便,讓他將李先生借給我。”
是劉備!
原來如此!
李簡總算明白,袁熙為什么說袁紹點名不讓他去幽州!
不過,李簡有些好奇:“玄德公用何物跟大將軍換來了我?”
自己在袁紹那里不值錢,想來應該不怎么費勁吧?
劉備道:“備身無長物,要借的又是先生這樣的曠世之才,故而只有一樣東西勉強可堪。”
“是什么?”
“當今天子血書的衣帶詔。”
在原本的世界里,衣帶詔本來在車騎將軍董承手上,事敗后被曹操毀掉,但是在賽博時間線卻被劉備帶走了。
李簡瞪大了雙眼:“玄德公,衣帶詔乃是你抗曹的大義所在,怎能輕易割舍?”
“先生此言謬矣。”劉備認真道:“衣帶詔雖是天子所書的討賊之詔,比起傳國玉璽卻未免不足,而先生的才智又勝過孫氏眾人十倍,若是能用此物從袁本初手上借來先生,備豈有不愿的道理?”
說罷,劉備再次懇切邀請道:“先生,大丈夫抱經(jīng)世奇才,豈可空老于林泉之下?備不敢逼迫先生,只是還望先生念在天下蒼生的份上,三思而行!”
說實話,李簡十分感動。
然后再次拒絕了劉備。
因為劉備要走的那條路,實在是太苦了,李簡真的不想去嘗試。
劉備有些氣餒,隨即不解的問道;“敢問先生,既然無意于備,此前為何又隱蔽身份,暗中相助?”
這是劉備最想不通的地方。
路人甲和麋小將這兩人,前者在間接的為劉備出謀劃策,后者更是直接給劉備提供了大量軍資金。
在劉備心里,此二人都已經(jīng)算是自己人了,只是一直不愿現(xiàn)真身而已。
結果這兩個身份背后的李簡,反而明確拒絕了劉備的招攬。
著實是令人費解。
見到劉備發(fā)問,李簡也不再隱瞞,開口道:“不瞞使君,我之所以化名相助,其實只是為了一件事。”
“哪件事?”
“報恩。”
劉備訝然:“什么恩?”
“救命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