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7章 嘉靖新政(4K)

“父親一生坎坷,志向未成而先行離去,我等為人子,理當繼承父親遺志,為大明朝,為天下百姓舍命某求,如今張璁大人已為內閣首輔,我入京自然能助張大人一臂之力,繼承父親遺志。”

桂與的哥哥搖搖頭:“弟,你還是太書生了,張璁大人在父親離世前已經和父親疏遠了,雖然父親離世后,張大人給你我來信愿保舉我們再入朝為官,但是這其中又能有幾份真意,你我同父親在京的時候,張大人家連他外甥求個官都被攆出來,‘嚴私門之禁,絕請托之交’非若如此,張大人也難坐穩首輔之位。”

“你我能脫離朝堂安穩度日已經是幸事,現在何必要再回到京城那刀山火海中去?況且你眼中非白即黑,只分黑白又怎能在朝廷立足。”

桂與的哥哥還在苦勸弟弟。他爹桂鄂從大禮儀后一直飽受攻擊,即便是入閣以后也被彈劾致仕了一次,那時他爹在京城中“聲色技玩一無所好”,“律身清苦自謂可質鬼神”但仍然被人污蔑彈劾。

桂與的哥哥受夠了那種日子,家里就好像坐在一個火山上,雖然受眾人仰視,但日夜憂心父親,如今他不想自己的弟弟也深陷朝廷的漩渦。

嘉靖革新就算他爹不做,也有張璁大人來做,所謂革新就意味著,打破舊的秩序和觸及現有得利者眼前的切身利益,牽一發而動全身,這些反對派就會瘋狂的抵制,詆毀革新的效果,尋找這些革新者的把柄,別說他爹坐在火山上,這幾年連張璁大人也被掀下來一次,還是霍韜大人舍命上疏保下,嘉靖十年,他爹因病歸老,家里從京城離開,沒有輜重可帶,回到老家只能守著祖上的十幾畝薄田。

他爹做的事情太多了,桂與的哥哥對他爹在朝廷上做的事情比桂與要清楚的多。

在他爹桂萼入閣以后,他經常陪著父親在書房撰寫奏疏,他爹以自己曾成功推行局部賦役改革為例,要求大明朝舉國進行全面的賦役制度改革。

“江西、湖廣等處,止論里申科派,其有錢糧,近上人戶,類有役占,反不與焉,所以窮民逃竄,間里或空。故臣治丹徒時嘗為之區畫,凡官中無礙余銀悉以起解,而不肯科派于民,逃民始歸。”

在江西、湖廣等地區,僅僅按照里甲制度來分配科派任務,而那些擁有較多錢糧、地位較高的富戶,往往通過各種手段逃避了這些義務,反而沒有承擔應有的責任。導致貧困的百姓紛紛逃離,有些村莊甚至變得空無一人。

桂萼在丹徒任職時,曾嘗試進行規劃調整,將所有官府中無特定用途的剩余銀兩全部用于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愿意再向百姓額外科派。這樣一來,逃離的百姓才開始陸續返回。

“臣治湖州府武康縣時,嘗查成化年間節該奏行田糧事例,官為一則申府,已而該府七州縣已行屢年,民甚便之。

至今蘇、松、常、鎮、杭、嘉六府各州縣又莫不欲取法于湖州府者。

臣治直隸成安縣時,嘗查奏行事例,將屯社之地均量頃畝,一其科差行之一縣,而該府八縣莫不效之。至今北直隸、河南、山東附近各州縣莫不欲取法于廣平府者。然而終莫能使之盡如兩縣者,南北各郡縣皆有,官豪之家阻之故也。”

桂萼治理湖州府的武康縣時,曾調查過成化年間關于田糧管理的規定和實際操作案例。

當時,官府統一將相關事宜上報給上級府衙,之后湖州府的七個州縣已經按照這個規定執行了好幾年,百姓們都覺得非常便利。

直到現在,蘇州、松江、常州、鎮江、杭州、嘉興這六個府下的各個州縣,都希望能像湖州府那樣學習這種管理方法。

而桂萼治理直隸的成安縣時,也認真研究了已經奏報并批準實施的制度,將屯田和民田的土地面積進行均等測量,并統一了科差(即各種稅賦和徭役)的征收標準,在整個縣內實施。這一做法得到了該府下八個縣的廣泛效仿。

至今,北直隸、河南、山東等鄰近地區的州縣,也都希望能像廣平府(成安縣所在府)那樣進行改革。

桂萼知道盡管有這樣的好方法,但并非所有地方都能像武康縣和成安縣那樣做得如此徹底。

因南北各地的郡縣都普遍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官員和豪強之家的阻撓。

這些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往往不愿意看到這些有利于百姓的改革得以全面推行。

他爹桂萼所得罪的也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的背后往往連帶著各個家族的利益。

但他爹并不在意,為了解除民困,向朝廷提出了兩條建議,一是“分豁災傷由租”,二是“分豁里甲官銀”。

“一切差銀,不分有無役占,隨田,征收。而里甲科派,無復充補優免人戶之累。今若申明通行,無不可者也”。

所有的差役銀兩,不論家庭是否承擔了實際的役務,都應當根據田地數量來征收。這樣一來,里甲制度下的科派任務就不再需要額外去填補那些享有優免特權的人戶所造成的空缺。如果現在能夠明確并廣泛推行這一做法,那么就沒有什么理由可以反對它了。

簡而言之,這個建議主張以田地為基礎來公平地征收差役銀兩,無論家庭是否實際承擔役務,從而減輕里甲制度下因優免特權而帶來的不公平負擔。

桂與的哥哥也知道,在當時這種做法是合理且可行的,應當得到廣泛的認可和實施。

他也跟他爹提出過:“北方官豪之家,欲得獨享廣畝之社地,不肯為狹地屯民,分糧。南方官豪之家,欲得獨出輕則之田糧,不肯為重則里,申均苦。所以一遇有志州縣正官,必欲通行均則量地,勢家,即上下資緣,多方排阻,故民怨無時可息也。故必大臣平心以會議之可以。”

在北方,當地官員和豪強之家往往想要獨占廣闊的社地(公共土地和集體土地),他們不愿意與那些擁有狹小土地的屯民分享糧食和收成。

而南方,當地官員和豪強之家則希望獨自承擔較輕的田糧稅賦,他們不愿意與那些按照較重稅率納稅的里甲制度下的百姓共同分擔負擔。

因此,每當有州縣當地有正直官員想要推行公平的土地測量和統一的稅收制度時,這些權勢之家就會利用他們的關系和資源,從多個方面進行阻撓和反對。

老百姓的怨聲載道,不滿情緒無法得到有效的平息。

桂與的哥哥建議,希望父親能公正平和的心態來共同商討這個問題,尋求一個能夠兼顧各方利益、實現公平合理的解決方案。

找到一條既符合百姓利益,又能得到各方認可的道路。

盡量避免現有利益者出現強烈的反對。

但將局部的賦役制度改革的成功經驗推向全國,可這又是一個新問題。

即便他爹桂鄂跟諸多大臣商議了出了相對溫和的革新方式,但是還是遭到了反對派強烈的攻擊。

桂與知道父親所做之事艱難,也知道父親在朝廷得罪了很多人,如今父親離世三年,自己大哥說說的尋求保全自身也是一番道理,其實桂與不太懂得如何能完成父親的遺志。

但他知道,自己在國子監結交的賢弟東樓懂,桂與這幾年私下與東樓通過很多信,信中東樓對他父親的改革說了很多中肯的建議,他把東樓的話以自己的名義轉述給父親,甚至父親也贊同不已。

但是東樓在信中也對父親的革新表達了悲觀的看法,桂與當時并未在意,如今才覺得自己這位賢弟目光長遠,不是他能企及的。

東樓和家人離開京師的時候,就已經察覺到了朝廷嘉靖革新的動作。

東樓知道這次改革一定會失敗,所以他并不打算讓自己和他爹參與。

“賦役制度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這是一項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完成的改革。“

桂萼等人在局部所從事的賦役變革的經驗在于:只有進行賦役制度變革,才是解決賦役不均的唯一辦法;

但在變革賦役的初期階段,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效法某一地區的具體做法,而只能依照各地具體情形采取針,對性的措施。

所以桂萼大人在南北任知縣時所采取的變革措施也有所不同。

為此,桂萼與其他大臣一起,針對之前局部賦役變革的經驗,在此基礎上不斷探索適合于全國賦役制度改革的政策,使各地賦役的變革既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又能按照各自不同的情形采取因地制宜的靈活措施。

雖然桂萼采納了東樓信中的意見,倡導群臣紛紛建言,提出諸多變革主張。

其中江西道監,察御史周譯要求清查冊籍,認為“邇來大造黃冊,多飛派詭寄之奸,故役之生,多放富差貧”,只有嚴加稽核,才能杜絕奸整。

林學士顧鼎臣針對糧長、書手、胥吏、豪右協同作而,侵吞稅糧、轉嫁負擔諸弊,提出了清查土地錢糧、重編圖冊等建議。

他提議:斟酌前巡撫周憂、王恕簡便可行事例,立為定規,將每,年實征、起運、存留、加耗、本色、折色井處補、暫征、帶,征、停征等項數目會計已定,明刻榜文,張掛城市鄉村,通行曉諭,庶吏書不得售其奸弊,小民免包陪科擾之患。

同時,桂萼也提出了“清圖”、“清籍”、“攢造”、“軍匠開戶”,“新增由地”、“寺觀田地”和“編審役”等七項主張,后三事被準行。

為了支持桂萼改革,編審役,嘉靖皇帝也下令:“各該司府、州、縣審編福役,先查歲額各項差役若干,該用銀若干。黃冊實在丁糧除應免品管、監生、生員、更,典、貧難下戶外,其應役丁糧若干,以所用役銀,醇量每人,一丁田幾畝,該出銀若干,盡數分派。”

其中量地計丁和一體出銀是一條鞭法的核心內容。

即便這樣東樓知道最后革新還是注定會失敗。但也不能說桂萼等人的革新失敗就完全沒有作用。

桂萼等人這次革新的重大貢獻就在于首先完成了朝廷對賦役制度,改革觀念的轉變,摒棄了長期以來朝廷拒絕變革賦役制度的因循之習。

一條鞭法就是這一觀念轉變中的產物,亦是嘉靖革新的主要內容之一。

從此,變革賦役制度不再被視為非法行為了。

在以后,一條鞭法原則的影響,會慢慢形成一股強大的賦役變革的洪流,一條鞭法本身也因此不斷得到完善和發展。

但由于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農、工、商經濟成分不同,所以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將一條法推向全國。

東樓知道后世責怪批評桂萼等人沒能普遍推行一條鞭法的評論是毫無道理的。

事實上,這個時期需要急迫解決的問題不是全面推行一條法,而是扭轉拒絕變革賦役制度的觀念,承認地方賦役變革試驗的合法性。

只有完成并實現這一轉變,才能以漸進的而非急風暴雨的方式解決賦役不均的社會問題。

“祖宗舊法”要被新法所謂的一條鞭法所取代,指望不經過必要的調整和由此所帶來的“素亂”階段,而在一夜之間一步到位是根本不現實的。

也就是有了這樣的轉變,后邊才有了海瑞為代表的革新。

如果沒有桂萼等人對全國賦役制度,變革的倡行及其之后四五十年間各地賦役制度變革的實踐,也就不會有后來張居正輔政時形成的比較完善的一條鞭法的基本原則。

雖然只是有了這樣一個轉變,而不是徹底推行了一條鞭法,這六年的變革時間里,嘉靖朝也已經有了一些中興的氣象。

___________

引用:

(寬恤詔).《皇明詔令)卷19。

(太傅桂文襄公奏議》卷3《請修復舊制以足國安民疏),

《明世宗實錄》卷83,嘉靖六年十二月癸丑。

《大明典》

《嘉靖革新研究》田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东县| 三亚市| 绥芬河市| 永仁县| 安溪县| 九龙城区| 彰武县| 黄龙县| 当涂县| 吐鲁番市| 芦溪县| 乐至县| 镇坪县| 宜川县| 青神县| 白朗县| 东阳市| 邹城市| 涪陵区| 武鸣县| 崇州市| 福州市| 灌南县| 玛曲县| 弋阳县| 杭锦后旗| 司法| 潞西市| 屏南县| 河间市| 从江县| 桐梓县| 石狮市| 张掖市| 江油市| 鲜城| 漳平市| 珠海市| 东乡族自治县| 宜阳县| 正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