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謀劃
- 簽到大明:肩扛兩京十三省
- 風燈煙樹兩茫然
- 2019字
- 2024-07-25 23:09:35
自從全子癱后,東樓除了去看全子,其余時間便把自己鎖在房間里,也不出門晨練,也不按時吃飯,誰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即便是嚴嵩和嚴夫人來,也是閉門不見。
東樓這幾天在房間里,其實是試著用了一下系統的甲蟲,甲蟲本體類似瓢蟲大小,有監視竊聽和簡單的播放功能,以光能自給自足,大概操作范圍是10-20公里,圓餅包含了顯示和耳機的功能。這東西極有用,但是限制也很多,可惜只有兩個。
剩下的時間他一直在思考謀劃如何給全子報仇。
嚴嵩來了兩次,知道此事對自己兒子頗有打擊,便同夫人說,先別管他了,世番從小聰慧,知道分寸,讓他自己待一段時間吧,他早晚會走出來的。
嚴夫人哪里舍得自己的寶貝兒子如此,天天心疼不已,站著門口苦勸兒子吃東西。
這天東樓門外又來一人敲門,只敲門而不說話,足足敲了一個時辰。
東樓披著頭發打開門,只見無棘穿著粗布麻衣站在門口,端著食盒。
“少爺,吃飯”
聲音清脆而稚嫩。
東樓看著無棘的眼睛,暗沉而倔強,當時他在災民中選這個女孩的時候,只是覺得在這個孩子身上隱約感受到了一種特別的感覺,似乎是對生命的渴望。
對這些災民來說,活著其實并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年年造災,年年饑荒,吃不飽,穿不暖,活著是為了什么呢?但是他們都在努力的活著,為了一口飽飯,甚至賣兒賣女。
“少爺不想吃飯。”,東樓準備關門,但是無棘已經用小小的身體擋住了門。
“不吃飯,會死。”
無棘用力的把食盒推到東樓面前。
東樓愣了一愣,似乎想到了當時給無棘起這個名字的時候。
叫無棘,是因為荊棘常被用來比喻困難,棘的諧音又是饑,東樓想告訴馬廄里的這個女孩,以后跟著他能吃的飽,至少不會像災民一樣再過苦日子。
他又想起當時跟全子一起買這個女孩的時候。
東樓接過飯盒,轉身回到桌子旁打開食盒坐下。
卻看到無棘還站在門口。
“老李還沒教你怎么伺候人嗎?過來幫我把頭發編起來。”
東樓一邊吃飯,無棘就站著東樓身后給他編頭發。
無棘編頭發的手法十分生疏,幾次都弄疼了東樓,但是東樓什么也沒說,把食盒擺好自顧自的吃飯。
遠處的嚴母看到這一幕,心中終于是放下心來。其實這件事是嚴嵩看嚴夫人如此心疼,又想起家里東樓在路上買來的那個災民,兒子給他起名叫無棘,心中便知道了當時嚴世番的想法,給嚴夫人出了這樣一個主意。
湯沐是大理寺卿,官居三品,在明朝,大理寺與刑部及都察院合稱為“三法司”,共同負責明朝的司法審判工作,而大理寺卿作為大理寺的最高長官,主要負責復核案件,平反冤獄,也是明朝三大司法長官之一,掌握整個明朝刑獄的最高長官。
相當于明朝司法最高院院長。
而東樓的父親嚴嵩只相當于大學校長。
一個明朝的大學校長要搬倒明朝司法最高院院長這種難度可想而知——根本不可能。
這件事必須要借助高層的力量,而且不能讓自己老爹沖在前面,現在他爹明面上最大的關系是費宏。
此時嘉靖內閣成員有三位,首輔是費宏,其余兩位是石班和賈詠,分別是是吏部尚書和禮部尚書,都兼著文淵閣大學士。
尚書是執政系統的實職,閣臣若兼領某部尚書事,則可直接掌握政務部門的實際權力。
因此“職雖居內閣,官必以尚書為尊”。
這里要介紹一下明朝的制度。
明朝現在是內閣制度,這個制度是文皇帝,也就是明成祖朱棣所創立的,成祖朱棣即位后,為了更有效地推進封建國家機器的運轉,設立了內閣。
“手足股肱,相持成體,無一時可少者。是以文皇帝(明成祖)復設內閣。”
內閣設立之初,本著“用人惟賢、惟材”的精神選拔翰林院待詔(從九品)解縉、修撰(從六品)胡廣、編修楊榮、編修楊士奇(由齊王府審理副改任)、編修黃淮(由中書舍人改任)。
檢討金幼孜(由給事中改任)、檢討胡儼(由桐城知縣改任)等七人“入直文淵閣,參預機務”,“內閣自此始矣”。
因文淵閣地處皇宮午門之內東角門,故稱“內閣”
入閣之臣稱“閣臣”、“閣老”、“輔臣”;其官職由六七品的修撰、編修升至五品的大學士之后,則稱“內閣大學士”。閣臣入內閣稱“直文淵閣”,“入直內閣”,“入閣辦事”。
內閣設有文淵閣印,“惟封上詔草、題奏、揭帖用之,不得下諸司”。對朝廷各官署移文只用翰林院印,故最初也有稱內閣為翰林院者。
閣臣朝夕侍于皇帝左右,“備問代言,商榷政務,極其寵密”
這群人是大明朝運轉的核心,是皇帝的“腹心之臣”,“專典機密”,“職知制誥,日備顧對,參決政機,隱然相職”。
大明朝內閣制度在嘉靖年間已經完善,權利之大甚至超過了宰相。
……
東樓吃完飯,去跟父親和母親請了安,又回到房間拿出甲蟲放了出去,這兩天他已經找到了湯沐家的位置,讓一個甲蟲直接飛入了湯沐的書房中。
此時天色已暗,湯沐正在書房中閱覽案卷。
——————————
“手足股肱,相持成體……”引自李贄:《續藏書》卷一O《史閣敘述》
“內閣設立之初……”引自王圻:《續文獻通考》卷八五《宰相》。
“因文淵閣…固稱內閣………”“內閣發展四階段……”引取自張顯清《嚴嵩傳》
“……商榷政務,極其寵密……”引自高拱:《本語》卷五。
“……隱然相職”引自尹直;《謇齋瑣綴錄》。
“入內閣,預機務……”引自鄭曉:《今言類編》卷三《閣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