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宇軒昂,龍行虎步。
李重俊面對那一雙雙惡毒的眼神,面不改色:“兒臣參見父皇。”
“逆子,看你做的好事!”李顯怒吼一聲,猛地將堆積在身前的奏章全部推翻在地。
左邊被張柬之以及文武百官步步緊逼,右邊被皇后與安樂哭訴鬧心,還有一個武三思竟然直接喊出,讓人去上陽宮誅殺武氏最大的親族。
上陽宮那是什么地方?那是太后武曌的寢宮。
哪怕是靠政變上位,李顯也萬不敢做出弒母的舉動。
面對如此窘境,李顯的怒火再也無法遏制。
李重俊淡然地看了看散落在地奏章:“不知父皇所說的好事指的是替國誅殺逆賊嗎?如果是,兒臣斷不敢居功!為國除害,乃是我身為大唐子民應盡的義務。”
好生不要臉啊!
桓彥范目瞪口呆地盯著李重俊的背影。
他以為自己臉皮已經夠厚了,沒想到衛王更甚一籌。
皇帝明顯是在責罵他,卻被他三言兩語化成了夸獎。
不過,被如此頂撞,皇帝接下來應該會暴跳如雷吧!
桓彥范偷偷瞄了李顯一眼,果然不出他所料。
李顯一口氣沒上來,漲的臉紅脖子粗,手指指著李重俊:“你、你、你!”
“陛下保重龍體!”楊思勖急忙上前,伸手撫順李顯起伏的胸膛。
“逆……子!”這口氣終于順了,李顯有氣無力地罵道。
“如此忤逆君父,留著還有何用!請陛下立刻將其貶為庶民,趕出東都。”韋后目光陰冷,直勾勾盯著李重俊。
“皇后此言差矣。衛王所述皆為事實,何來忤逆一說。”桓彥范力火力全開:
“武崇訓蓄養私兵,包庇逃犯,其不軌之心昭然若揭。按大唐律法,他所犯乃十惡不赦之罪。衛王及時為民除害,挽救社稷于傾覆,其功大于天,應當予以獎賞。”
“武三思蓄意攀扯,以期望牽連太后,而逃避刑法,依律法應當處以極刑。”
“請陛下立刻下旨,處死武三思,以儆效尤,安天下臣民拳拳為國之心。”
李顯深吸一口氣,他實在不想搭理桓彥范,這就是條瘋狗!
“衛王,你為何私動刀兵?”李顯問道。
李重俊恭敬回答:“回父皇話,為求自保!武崇訓其人陰險狡詐,陰謀暗算兒臣不成,公然派遣刺客謀殺兒臣,若非兒臣有祖宗庇佑,此時早與父皇陰陽兩隔。”
“你放屁!”武三思暴跳如雷:“我兒何時派遣刺客謀殺你?分明是你見陛下春秋鼎盛,按耐不急,欲以兵諫逼宮。”
好大一頂帽子。
張柬之站出來道:“梁王真是巧舌如簧。有人親眼所見,武崇訓與刺殺衛王的刺客在黃花樓密會,證詞證據皆已呈上御前。況且武崇訓包庇罪犯已是事實,他若不是想謀反,為何會在府里私藏弓弩,蓄養私兵?”
“梁王殿下作何解釋?”
“你……”武三思正欲反駁。
“難怪梁王屢次阻撓立太子之事,原來是有遠大抱負啊!”桓彥范陰陽怪氣。
眼看武三思被逼入絕境,安樂公主適時抹眼淚。
“相公謀反,身為他的妻子,我也同罪。我這就回府,父皇賜女兒三尺白綾也好,一杯毒酒也罷,女兒絕不怨您,但求來世別生帝王家!”
“我可憐的女兒,從小就受苦受難,現在還要受外人的欺辱,這皇后不當也罷,阿母陪你去死。”韋后抱著安樂公主腦袋,動情地哭訴。
好嘛,赤裸裸的苦肉計。
可李顯他么的就吃這一套。
“果兒、裹兒你們別哭,別哭啊!父皇替你做主,沒人敢欺負你們。”李顯手忙腳亂,越安慰哭聲越大。
張柬之與桓彥范對視一眼,一顆心逐漸沉了下去。
“你除了幫著他們欺負我們孤兒寡母,還能做什么?崇訓縱有千不該萬不該,那也是安樂駙馬。你不思為他報仇,反而任由外人污蔑他,嫁給你我真是倒了八輩子霉……嗚嗚。”韋后說著說著就泣不成聲。
“我、我、我……”李顯顯得異常局促,嘴唇哆嗦不知該怎么回答。
他也想幫武崇訓說話,可是武崇訓刺殺皇子是事實啊!
真要是替他平反了,那往后大唐江山還能穩固如山嗎?
越想越覺得委屈,憑什么都這樣逼他?
他是皇帝好吧!口含天憲的皇帝!
李重俊冷眼看看這對母子作妖,又看看唯唯諾諾的李顯。
思慮再三,最終還是決定兵行險招。
“若父皇真要兒臣給逆賊武崇訓賠命,兒臣絕無怨言。”李重俊拜道。
聲音透露萬分悲憤。
在眾目睽睽之下,緩緩抽出藏好的短刀。
他泣血而言:“這把刀是兒臣出生之日,父皇贈送的,如今兒臣就用這把刀還命于父皇。”
李顯直愣愣地望著那個兒子,回憶涌上心頭,重俊母親也是他最喜愛的妃子,可惜天不假年,在生下重茂之后撒手人寰。
他依稀記得,那個女人出身雖然卑微,但卻有一雙倔強而溫柔的眼睛,給了身處黑暗中的他莫大的鼓舞。
他望著李重俊那雙倔強悲憤的雙眼,好似又看到了那個女人。
突然。
一聲驚呼,打破了沉默的大殿。
“殿下萬萬不可!”
滴答,滴答!
魏元忠的手抓著刀刃,刀尖刺破了李重俊皮膚。
他距離李重俊最近,在李重俊出手的剎那,用力握住了匕首,殷紅滴滴落下。
“魏公請您放手。”李重俊哭很悲傷:“我對不起父皇,我不該私自替他做主,誅殺逆賊。還請讓我以命抵命,還命給武崇訓,已全父皇愛女之心。”
魏元忠了然,深深看了李重俊一眼,抓著匕首的手不松開,對皇帝道:“陛下,武崇訓是駙馬,但他更是逆賊,衛王替國而除害,無罪有功。”
“更何況,衛王也是您的親子啊!何止于此!”
魏元忠感懷淚下:“請陛下明鑒!”
“請陛下明鑒!”文武百官同時跪地而拜。
突如其來的變故,沖淡了李顯心中對安樂母子的愧疚,理智最終還是占了上風。
正準備宣布衛王無罪之時,袖口被扯動。
安樂公主正眼巴巴地看著他,嬌小的臉蛋上,還掛著淚滴。
李顯呼吸一滯,心中還是不忍,最終開口宣布:“武崇訓既已死,便不再做任何追究。武三思身為其父,教子無方,削王位,改梁國公。衛王未經請示,私動兵戈,其因可憫,其罪難逃,削食邑兩百,禁足一月,以示懲戒。”
“退朝。”
兩方各打三百大板,和事天子聲名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