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周瑜:張家真正掌權(quán)的是這張遂
- 三國:開局迎娶諸葛亮大姐
- 樹葉里的夏天
- 2493字
- 2024-08-21 10:54:56
張遂朝孫策和周瑜行了一禮,繼續(xù)往府衙走去。
周瑜一邊走,一邊回頭笑著對孫策道:“伯符兄,剛才這人,好像是張家的管家?”
孫策也笑了一聲道:“是,就是之前的張家管家。”
“他叫張遂。”
“不過,在你和叔父之前回壽春的時候,他就頂替子布成為了張家的新家族長。”
“如今,他擔(dān)任區(qū)阿縣令。”
“母親還挺喜歡他。”
“說什么年紀(jì)輕輕,就頗有見解。”
“之前他和母親議論過秦為何二世而亡。”
周瑜好奇道:“他怎么說?”
孫策道:“他說,秦二世而亡,暴政并非主要原因。”
“秦二世而亡的最主要原因,乃秦滅六國的速度太快,始皇帝太過仁慈。”
周瑜疑惑道:“我頭一回聽這言論。”
“始皇帝一直殘暴不仁,刑法又過于嚴(yán)苛,民不聊生,才導(dǎo)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后有高祖皇帝和楚霸王崛地而起。”
孫策嘿了一聲道:“這也是我對他稍微看得上眼的原因。”
“他說,始皇帝之前的諸位秦王,都是穩(wěn)步推進(jìn)滅國之戰(zhàn)。”
“期間,還推行各種諸國百姓成為秦人的策略。”
“六國的百姓本來就過得不順利,受到壓迫。”
“歷代秦王的緩慢推進(jìn),伴隨著諸國百姓成為秦人策略的誕生,讓六國被入侵的城池的百姓有一種立功就能成為秦人的歸屬感。”
“相比較而言,六國沒有變法,百姓越發(fā)不滿。”
“這就導(dǎo)致秦國的土地越來越廣。”
“而且,百姓沒有反叛之心。”
“甚至于,有越來越多的名士千方百計跑到秦國,在秦國建立了一番不錯的豐功偉績。”
“可到了始皇帝時期,他野心過于膨脹。”
“滅掉六國的速度過于迅速。”
“而且,始皇帝每次大規(guī)模戰(zhàn)爭,都伴隨著屠城,大量的百姓戰(zhàn)死的現(xiàn)象。”
“這就斷了六國百姓成為秦人的歸屬感。”
“百姓沒有歸屬秦國的希望,秦國就只有土地,不得民心。”
“而沒有百姓,六國的地盤就沒有足夠多的官員,就沒辦法讓政令通達(dá)。”
“以前六國的地盤,原本十個官員的位置,到了始皇帝手中,就只有兩個官員在做事。”
“官員嚴(yán)重不足,這就導(dǎo)致政令無法及時傳達(dá)到位。”
“六國余孽利用這個缺點,私自屯兵,朝廷也無法知曉。”
“久而久之,六國余孽便有了反叛的實力。”
“因此,他認(rèn)為,在這種情況下,唯一解救辦法,就是始皇帝干脆執(zhí)行暴政,屠殺六國貴族,屠到這些人害怕,讓他們只能為了求活而加入朝廷陣列,這樣,六國土地則有了足夠的官員。”
“隨著時間的推進(jìn),提高官員俸祿,增多福利,讓這些六國貴族后代漸漸習(xí)慣于朝廷的統(tǒng)治,最后融為一體。”
“然而,始皇帝并沒有這么做。”
“他的仁慈,留下了六國絕大數(shù)貴族。”
“而這些貴族,利用朝廷政令不通的缺點,囤積了足夠反叛的實力。”
“這種情況下,即使始皇帝沒有病逝,他的后期也必然經(jīng)歷舉國叛亂的局面。”
“可能,秦就不是二世而亡,而是在始皇帝這一世就滅亡。”
周瑜若有所思。
孫策繼續(xù)道:“如今江東的局面,我以為,和秦最后有一些相似。”
“各大世家大族,他們不服我。”
“如果我像始皇帝一樣過于仁慈,各大世家大族就越發(fā)放肆。”
“我要備戰(zhàn),他們連部曲,連錢糧都不出,甚至在我出征之時,在背后用盡陰謀。”
“這次屠戮陳家只是給他們一個警告。”
“如果他們冥頑不靈,我只會更狠。”
周瑜這才抬起頭,看向?qū)O策道:“我們和始皇帝有些不一樣。”
“始皇帝那時,中原大地一統(tǒng),那些貴族一旦被屠,他們沒有其他地方可去,他們也沒有辦法聯(lián)系外部力量形成對始皇帝的打擊。”
“而江東,如果伯符兄你過于殘暴,這些世家大族很可能離開這里。”
“甚至于,他們勾結(jié)江東之外的勢力,對我們進(jìn)行打擊。”
“江東人丁單薄,土地貧瘠,比不上大江以北。”
“因此,這始皇帝的教訓(xùn),我們要吸取,卻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看向?qū)O策,周瑜叮囑道:“這張遂的想法,頗有些與眾不同,感覺是個人才。而且,他竟然能夠頂替掉張長史,成為張家族長,我想去張家地盤看看張家的境況。”
“如今伯符兄你缺兵少將,尤其是人才。”
“如果他真是人才,能夠為你所用,那就是你的幸運。”
孫策哈哈大笑道:“我有公瑾你就足矣,他再厲害,能比得上你?”
“而且,他也不是張家的真正掌權(quán)人。”
“張家真正掌權(quán)人是子布。”
“張家的任何發(fā)展,子布都會有意無意告訴我。”
“這是子布怕引起我的疑慮,故意為之。”
孫輔帶著幾個部曲牽來戰(zhàn)馬。
周瑜和孫策各自接過韁繩,翻身上馬。
孫策對孫輔道:“去張家地盤。”
孫輔應(yīng)了一聲,讓張磊帶路。
周瑜和孫策一邊跟著張磊,周瑜問孫策道:“我之前回來的時候,聽朱治郡守說,張長史非常勤勉,讓人敬佩。”
孫策點了點頭道:“是這樣的,所以,我也一直尊敬著他,哪怕張家犯了些小錯,我也沒有懲罰他。”
周瑜搖了搖頭道:“不是這個,我的意思是,張長史如此勤勉,又如何能夠掌權(quán)張家?他又沒有三頭六臂!”
孫策:“.......”
周瑜看了一眼四周跟著的幾個親衛(wèi)兵,問道:“這里有沒有張家的人?”
孫輔指了下張磊。
張磊停住駿馬,疑惑地看向周瑜。
周瑜笑著對張磊道:“小兄弟,去一趟張家而已,沒有必要這么多人。你先回府衙執(zhí)勤,不用跟上。”
孫策雖然疑惑周瑜的舉動,卻沒有阻止。
張磊看向?qū)O輔。
孫輔道:“今天給你休息一天,去吧!”
張磊朝孫策、周瑜和孫輔各自行了一禮,策馬回去。
一直到張磊離開,周瑜才對孫策道:“這張遂,年紀(jì)輕輕,就頗有心機(jī)。”
“伯符兄,你中計了。”
“張長史時常給你透露張家的發(fā)展,那不是因為張長史是掌權(quán)人,相反,這更加證明張長史在張家已經(jīng)說不上話了。”
“張長史已經(jīng)成為了張家的一個傳信人。”
“真正掌權(quán)的人,偏偏就是張遂這個年輕的張家家族長。”
“之所以張長史時常透露張家的發(fā)展給伯符兄,那只是張遂有意讓伯符兄你知道,張家的發(fā)展都在你的眼皮子底下,無需擔(dān)心張家和其他世家大族蠅營狗茍。”
“而且,他有意讓伯符兄你誤解,張長史才是張家掌權(quán)人。”
“這樣,伯符兄你在對待張家的時候,會將目光凝聚在張長史身上,而不是他身上。”
“他就能以更隱蔽的行為做自己的事情。”
孫策的臉色瞬間垮了,冷冷道:“他敢這樣對我!”
周瑜笑了一聲道:“伯符兄你也沒有必要生氣。”
“至少,目前沒有任何證據(jù)證明他和其他世家大族有聯(lián)系。”
“相反,這一切舉動,充分說明他知道自己的身份。”
“反而不會有逾越之舉。”
“我們再去看看張家的地盤,看張家如今的境遇。”
“如果一切向上,那這個張遂,非但不會是危險人物,還能是伯符兄你的賢助力。”
孫策反問道:“如果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