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魯家要北上投靠孔融?
- 三國:開局迎娶諸葛亮大姐
- 樹葉里的夏天
- 2371字
- 2024-08-07 17:00:00
魯肅的分析,讓張遂不停點頭。
也難怪歷史上的魯肅能夠成為江東的四大都督之一。
這分析,有理有據(jù),而且頗有眼光。
張昭也很是驚奇。
沒想到,一個平日里看起來逞兇斗狠的豪門子弟,有這般見識!
眼看著魯肅說完,張昭這才問徐氏道:“所以,徐家族長,你們既然決定不投靠袁術(shù),又不被廬江周家接納,那找我們是——”
徐氏看向張遂道:“老身想,讓我這孫兒跟著瑾瑜學習幾年,學習如何能夠讓田地收成翻倍的法子。”
“而老身,則帶著魯家其他人北上北海郡,投奔孔北海。”
“聽聞孔北海進賢好士,不論出身。”
看向魯肅,徐氏擠出一抹笑容道:“老身愿意傾盡家資,在北海求孔北海為我這孫兒謀取一方天地。”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
“等我這孫兒跟著瑾瑜學會如何耕種,如何讓收成翻倍,再讓他北上,找孔北海要一官半職。”
“如果孔北海能夠手下留情,能夠給我魯家留下一些錢資,老身便為我這孫兒在北海購買一些田地。”
“這樣,哪怕我這孫兒日后無能,可有這些田地,又有從瑾瑜那里學到的耕田之法。”
“至少,能夠保他一輩子衣食無憂,傳承我魯家香火。”
張遂:“......”
他有些無言以對。
原來就為了這事!
只是,這魯肅祖母眼光有問題。
竟然會看好孔融!
這孔融,的確出身不錯,而且在文學上造詣頗豐,甚至和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儒蔡邕,也就是蔡文姬的父親有得一比。
但是,其他能力,孔融不是一般的糟糕。
根據(jù)史書記載,孔融在北海為相,被黃巾余孽圍城。
他打不過別人,也不尋求突破之法,而是在城墻上擺酒宴,一副“我自巋然不動”的模樣!
更絕的是,他都被圍城了,他不想著去找援軍,而是等著周邊的人主動來援助他!
結(jié)果自然是等不到了!
彼時太史慈聽聞北海被困,他的老母親就在城內(nèi)。
怕老母親遇害,太史慈冒死沖進城內(nèi),卻發(fā)現(xiàn)孔融竟然在城內(nèi)自始至終,都沒有派出使者去向四周求援過!
太史慈只能向孔融要求援文書。
結(jié)果孔融壓根不理會,表示北海附近的官員肯定已經(jīng)知道了北海被圍,會前來相助的。
太史慈告訴他,他剛從城外回來,根本沒有看到任何援軍!
孔融這才唯唯諾諾地說,現(xiàn)在城已經(jīng)被圍,四周全是黃巾軍,根本沖不出去,不要掙扎送命了。
太史慈表示自己武藝高強,而且家有老母親,絕對不會送命。
孔融這才寫了求援文書,讓太史慈冒死沖出城去。
太史慈四處求援,最終找到劉備,劉備帶著幾百人就將圍城的黃巾軍給擊潰了。
從這里足可以看出孔融的統(tǒng)兵能力了。
除此之外,孔融此人對好賴也是不分的。
有一件事也能證明。
按照史書記載,應該就是今年了。
袁紹派出長子袁譚叩關(guān)青州。
孔融手下有一個幕僚叫做左承祖。
左承祖知道孔融連孱弱的黃巾軍都對抗不了,如今面對袁譚大軍,絕對也無法抵擋。
所以,左承祖勸孔融,要么投降袁紹,要么投降曹操。
以孔融的名望,不管是投降哪一個,北海都能保全,孔融也至少能夠保留官位。
結(jié)果,孔融不止殺了這個叫做左承祖的,還把左承祖家里人一并斬殺了。
殺人家的時候,還全城通告,說左承祖大奸大惡,還想拖他下水!
他孔融為了朝廷,絕對不會向袁紹或者曹操這樣的亂臣賊子低頭。
可笑的是,他這里才殺了左承祖和家人。
沒多久,北海郡就被袁譚攻破。
他二話不說,直接跑到兗州,投降了曹操!
現(xiàn)在,魯肅這祖母,竟然還想舉家遷徙到北海,投靠孔融——
張遂神色有些古怪地看向張昭。
他倒是想直接反駁。
不過,張昭畢竟還是家族長,是長輩。
長輩在前,貿(mào)然插話并不是好事。
生活在這東漢末年,張遂每一步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
他需要彭城張家這支族人。
這樣他在這個亂世活下去的希望才會大增。
如果得罪張昭,導致在這支族人里混不下去,吃虧還是小事。
為此斷送小命才是大事。
如今他已經(jīng)不是剛剛穿越之初那樣孑然一身了。
他還有妻子諸葛英。
還有一個兒子張越。
別說他自己也怕死。
就是他不怕死,也得為了妻兒步步小心謹慎。
張昭見張遂看向自己,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張昭道:“瑾瑜,你有話就說。”
張遂嗯了一聲,看向魯肅,問道:“魯郎,你也贊同徐家族長這么做?”
魯肅陷入遲疑。
他對孔融了解得不多。
只是時不時地聽人說過:孔北海是名門大儒,地位堪比大儒蔡邕!孔北海不問身份,求賢若渴。孔北海才華橫溢,熟讀各種經(jīng)書等等。
憑借著這些傳言,他隱約可以判斷出,讓祖母帶著魯家其他人北上投奔孔北海,應該不是壞事。
張遂見魯肅猶豫不決,嘆了口氣。
略作思索,張遂做了個決定。
身為士族之一,雖然士族之間經(jīng)常互相傾軋。
但是,想要在這亂世保命,士族之間又得相互合作。
彭城張家的地位要比圩臺魯家的名望要高。
尤其是脫離了圩臺這個地盤。
魯家還有一群惡霸作為打手。
還挺有錢。
和這樣的家族做鄰居,只要把關(guān)系處理好,彭城張家遷移到區(qū)阿之后,絕對要更加順利。
畢竟,魯家能夠提供一定的錢資做幫助。
再聯(lián)想到孫策那暴虐的性格。
彭城張家遷移過去,未來未必就不會發(fā)生沖突。
單獨的彭城張家,在擁有軍權(quán)的孫策面前,那就是待宰的羔羊。
多一個家族朋友,就多一份保障。
只是,卻不能指出孔融的問題。
張昭之所以能夠在徐州一帶小有名聲,其中也有孔融的名聲的緣故。
畢竟,孔融是張昭的好友。
指出孔融的問題,無異于自掘墳墓。
只能另外找借口勸魯家跟著自己一起南下。
張遂略作沉吟,對徐氏和魯肅道:“我最近從糜家一個車隊的領(lǐng)隊那里聽到了一則小道消息,你們自行辨別真?zhèn)巍!?
張遂又看向身旁的張昭,臉不紅心不跳地撒謊道:“就是之前我替家族長安排送信的那個人,他的從弟帶領(lǐng)車隊,從北海運送了一批胭脂到荊州出售。”
張昭點了點頭。
之前他寫信向?qū)O策求助,那信就是交給張遂安排送出去的。
張遂事后向他說明過,為了安全起見,那信沒有經(jīng)驛站送出去,而是給了糜家一個即將趕往吳郡的車隊的領(lǐng)隊,用重金求幫忙的。
徐氏好奇地看向張遂道:“什么小道消息?”
張遂沉聲道:“據(jù)說,冀州牧袁紹派遣長子袁譚率領(lǐng)數(shù)萬大軍,南下青州!”
“北海是青州一郡之地。”
“如果這則消息是真的話,那么,北海郡馬上要面臨戰(zhàn)事。”
“這個時候趕去北海——”
張遂沒有說下去,只是端起身前案幾的茶杯,呡了一口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