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沒想到楊廣比朕還猛,這是誰的部將?
- 盤點歷史奇葩皇帝,朱元璋人麻了
- 楓橋漁晚
- 2154字
- 2024-07-26 00:02:00
【隋大業(yè)年間,隋煬帝楊廣動用大量民力物力在洛陽設(shè)陪都。】
【與此同時,他開始修建大運(yùn)河。】
【兩件本該幾十年完成的事,在楊廣的指揮下要在十多年內(nèi)完工。】
【同時,隋煬帝又連續(xù)對吐谷渾和高句麗用兵。】
【最終逼得百姓紛紛起義。】
【隋朝末年,因統(tǒng)治者征斂無度,百姓生活無以為繼,黃河以北狼煙四起,江淮之南民變頻發(fā)。】
【天下大亂,各路英雄豪杰登場。】
【首先是河北道的高士達(dá)、竇建德起兵禍亂中原。】
【隨后,河南道的瓦崗軍也紛紛起義。】
【接著,隋官員禮部尚書楊玄感在河南道起兵反。】
看到這里,隋文帝楊堅氣得臉色鐵青,險些吐血。
“楊廣,你最好給朕一個解釋。”
“你不是節(jié)儉嗎?”
“你就是這樣節(jié)儉的?”
楊堅一腳接一腳踹向楊廣,打得楊廣和李淵表兄弟抱頭鼠竄。
“你不是會治國嗎?”
“你就是這樣治國的?”
“誰讓你遷都洛陽、修建運(yùn)河、對外用兵?這些事情一塊干?”
“你混賬東西!”
“老子剛說漢武帝也敗不完我的家。”
“你倒好,比漢武帝還牛!”
“漢武帝都沒敢在打仗時遷都、修運(yùn)河。”
“你一件件做也就算了,一塊來?”
“怎么,你急著投胎嗎?”
楊堅越說越氣,拔出劍來。
楊廣見狀,胡子都嚇得支棱了起來,拼命拽住李淵,把李淵擋在前面。
楊堅提劍就刺,李淵心中有兩萬匹草泥馬在奔騰,這又關(guān)我毛事。
“使不得,使不得啊大姨夫。”
“有話好好說。”
“不要動手,有辱斯文。”
楊堅只覺得氣血上涌,從未有過的怒涌上心頭。
“好好說?我說你大爺。”
“你兒子你也沒法好好說。”
楊堅一腳再次踹翻李淵,李淵就勢躺在地上裝死。
楊廣人傻了,我不是來吃李淵八卦的嗎?怎么小丑成了我自己。
看到楊堅臉色鐵青,恨不得將自己千刀萬剮,楊廣當(dāng)即決定,大仗走,小仗受。
··········
隋大業(yè)年間。
楊廣再次看到隋末的場景,臉色鐵青。
“朕一個皇帝,修運(yùn)河、遷國都、開疆?dāng)U土,有什么問題?”
“臣子們不懂朕,百姓不懂朕,難道賊老天也不懂朕嗎?”
楊廣看到金榜上的盤點,在提到自己修建運(yùn)河、遷都洛陽、對外用兵時指責(zé)的語氣,頓時失望極了。
“我華夏南北不通,常因此而分裂成兩個國家,這大運(yùn)河,難道不該修嗎?”
“長安作為都城,耕地水源都極其有限,常年被外族入侵,難道遷都不該嗎?”
“吐谷渾、高句麗蠻夷之輩,時不時挑釁我大隋,掠我國土,難道不該征嗎?”
“這些事情,朕都清楚,難道讓朕視而不見?”
“讓朕看著異族辱我大隋?看著華夏南北分裂?看著長安淪陷?”
楊廣語氣急促,逐漸癲狂。
“反吧,反吧,你們都反吧。”
“這大運(yùn)河,朕不修,后世皇帝誰有魄力修?”
“朕等得起,華夏等得起嗎?”
“國都,朕不遷,你們誰會遷?難不成讓我大皇室整日受吐蕃、吐谷渾侵略?”
“這些事情不做,只會死更多人。”
“千古罪人,就讓朕來做!”
楊廣狂妄地笑了起來,笑聲中充滿對反賊和世人的嘲笑
然而此時的他,卻是最狼狽的形象。
大秦。
看到楊廣各種微操,秦始皇難以理解。
“朕本以為朕在搞大基建方面已經(jīng)足夠優(yōu)秀。”
“沒想到楊廣比朕還猛。”
“這是誰的部將?”
“我堂堂始皇帝自愧不如。”
楊廣的一系列國策讓贏政看傻了。
大秦若是這種政策,六國舊族不叫他暴秦,改口叫他紂秦、孽秦。
贏政感慨萬分,自掃蕩六國、統(tǒng)一華夏以來。
經(jīng)過秦國數(shù)代君主勵精圖治,到頭來沒敢這么急著做事。
楊廣倒好,從楊堅到他才兩代人的積累,他哪來的底氣如此勞財害命。
贏政想起自己的遭遇,為統(tǒng)一六國,統(tǒng)一度量衡得罪了天下貴族、讀書人、百姓。
若非秦國底子深厚,天下早就反了。
隋朝沒有秦國幾百年的家底.
楊廣急著開拓運(yùn)河,搞大基建,這行為不是蠢就是傻。
贏政自信,就算他的小兒子胡交也玩不出這種微操。
大漢。
劉邦非常同情隋末百姓。
“唉!”
劉邦嘆了口氣,“這跟秦末亂世有什么區(qū)別。”
“暴秦不誅,何以家為。”
“暴隋不滅,何以家為。”
經(jīng)歷過秦朝暴政的劉邦,太能體會此時百姓的心情。
造反是必然的,再差能差過現(xiàn)在的朝廷嗎?
橫豎都是個死,還管什么造不造反
大明。
看到百姓生不如死的畫面,朱元璋頓時紅了雙眼。
身為一個放牛娃出身,朱元璋太能體會此時百姓的心情。
活不下去,這種情況根本活不下去。
當(dāng)年他的父親母親、兄長一個個在他眼前餓死。
這種絕望貫穿了他整個前半生。
朱元璋在隋末百姓身上找到了共鳴。
在他眼中,隋煬帝楊廣確實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
朱元璋認(rèn)為,楊廣負(fù)有相當(dāng)大的責(zé)任。
楊廣確實有心想成就千秋功業(yè)。
但他根本沒有把百姓放在心上。
政令到了官員手中,便成了肆意壓榨百姓的工具。
楊廣的態(tài)度加上貪官污吏的橫行,導(dǎo)致了民不聊生。
朱元璋覺得,隋朝百姓不造反才奇怪。
如果是他,也會起義。
因此,他建立大明后,絕不容許官吏欺壓百姓。
貪官污吏,一個殺一個,兩個殺一雙,絕不手軟。
清朝。
乾隆眉頭緊皺,看到金榜上的畫面。
場景慘不忍睹。
乾隆心里盤算著,在體恤百姓方面,他們清朝確實做得更好
最起碼清朝沒有餓死人的情況。
金榜畫面切換,李世民和李淵并肩騎馬出征
然而,兩人臉上并沒有完全的自信,反而透露出迷茫。
不少人能理解他們的心情。
因為他們知道,從李淵父子跨出這一步起,就只有成王敗寇。
【起兵后,李世民與父親李淵親率大軍攻打長安。】
【先后擊敗駐守霍邑的宋老生和駐守河?xùn)|的屈突通。】
【數(shù)月間,他們聯(lián)合平陽公主為內(nèi)應(yīng),占領(lǐng)了長安都城和關(guān)隴地區(qū)。】
【此時,李淵的軍隊已擴(kuò)充至二十萬。】
【進(jìn)入長安后,隋煬帝在江都被禁軍將領(lǐng)所殺。】
【兩個月后,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成為唐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