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皇帝中,要評最會玩權術的,莫過于嘉靖。
挑起大臣們之間的內斗,嘉靖皇帝居中掌控,誰不聽話,就扶持另一派,形成了黨爭的雛形。
嘉靖皇帝死后,又經萬歷朝數十年,大明的黨爭終于到了你死我活,矛盾不可調和的地步,比如天啟朝,由東林黨先發起的黨爭,勢要趕盡殺絕,形成朝堂到科舉,只有東林派的人。
最后逼出了一個閹黨,在天啟皇帝的支持下,對東林黨開始了慘烈大清洗。
天啟皇帝是崇禎皇帝的哥哥。
天啟皇帝落水而亡,崇禎皇帝登基,閹黨迎來了末日,東林黨卷土重來,開始了激烈的大報復,所謂的東林黨名錄,閹黨名錄,雙方得勢后,不約而同按著名錄下手,可見黨爭之激烈程度。
這個黨爭,是誰都無法調和的。
哪怕明朝亡國,雙方寧愿投降大清,也不愿意媾和共同對外,也是南明之所以沒有成為南宋格局,曇花一現的主要原因。
崇禎皇帝看上去把閹黨和東林黨壓下去了,實際上只是掩蓋了矛盾,地方上仍然勢如水火。
包括前任首輔周延儒的下臺,雖然是陳演斗下去的,也有江南士子對周延儒的拋棄。
周延儒知道皇帝不喜東林黨,在對抗溫體仁的時候,借助了東林黨的力量,結果等他成功后,立刻又拋棄了東林黨,東林黨如何不恨周延儒呢。
同樣的道理。
如果內廷是一條心,那么朱由檢的確無法下手。
王承恩與王德化兩人不合。
一箭雙雕的機會。
可要不要利用王承恩呢,朱由檢拿不定主意。
王承恩的確對皇帝忠心耿耿。
只是有些事情說不準的。
人心難測。
王承恩誤以為自己的話打動了皇帝,于是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內廷里頭,不只是曹公公懂軍事,還有高公公也常年監軍,不如讓高公公擔此責,不然楊茂林掌領御馬監,又肩負四衛營,還有王德化手里的東廠,恐尾大不掉。”
“高起潛?”
朱由檢腦海里浮現一個人,猜到了王承恩舉薦的誰。
“高公公通曉軍事,崇禎五年,他監督各將領的軍馬,到登州討伐叛賊孔友德,立下了大功,后來在寧遠、錦州各地,高公公辦的差事都得到陛下的認可。”
王承恩提起這件事,朱由檢只覺得可惜。
孔友德是遼民出身,與大清有血海深仇,這樣的一個人,竟然被逼迫的投降了大清,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成為日后大清的恭順王。
這完全是大明的責任。
也是明軍一直以來受到的侮辱和委屈。
朝廷沒有錢,可戰事卻不斷。
為了撲滅各地發生的戰火,所以軍隊調動頻繁,而朝廷又拿不出錢糧調撥給軍隊,于是下令地方,軍隊沿途州縣給予補給。
按照大明的規定,軍隊抵達地方后,地方第二日給予軍隊糧食。
地方上為了不給軍隊糧食,所以今日讓軍隊抵達此縣,明日抵達另外的縣,這樣沿途各地都不用為軍隊提供補給,導致軍隊不但沒飯吃,還要猶如無頭蒼蠅般的不停行軍。
所以孔友德帶領的軍隊,經過登州時,下面的士兵終于造反了,裹挾了孔友德,史稱吳橋兵變。
孔友德的事件,在大明并不是孤案,反而是常態,只不過孔友德最出名。
因為孔友德帶領的軍隊,是大明招募的葡萄牙雇傭兵,結合先進的火炮等新式武器,屬于大明花費巨大的代價,好不容易編練出的一支新軍。
這支新軍,原本是為了對付大清,結果卻成為了大清手里的精銳,為大清的火器技術帶去了質的變化,不但一下子追趕上了大明火器水平,某方面甚至超過了。
如何評價孔友德。
這是個艱難的問題。
孔友德比所有人都要恨大清,包括在士兵兵變前,他也是極力遵從大明規矩,不敢冒犯地方大戶,對違紀去大戶家里吃飯不給錢的士兵,施以貫耳游營之刑。
士兵沒飯吃要餓死,大戶家的財產屬于私人財產。
誰都有理。
如果孔友德不講理,放縱士兵劫掠地方大戶,成功帶領這支軍隊抵達戰場,向大清軍發起進攻,而不是擾亂了大明全軍,會不會有另外的結局呢。
可如果劫掠地方,打敗了野蠻,而帶來的勝利,這又算不算文明?
所以文明其實挺扯淡的。
成王敗寇。
還是古人看得清醒些。
王承恩發現皇帝真的變了。
許多事情不會再輕易的拿出決定,而是思考良久,他竟然看不出皇帝內心的真實想法,有沒有采納自己的計策呢,王承恩開始疑慮。
高起潛現在在京城,如果歷史沒有變化,幾日后,李自成向大明皇帝所下的決戰書抵達京城,高起潛就會被派去關寧軍那里做監軍。
朱由檢豁然開朗,有了更多的把握。
......
翌日清晨,天色已經發亮。
一夜下來,冰霜覆蓋。
瓊華島起大霧,湖面如仙境般,島上的那座廣寒殿,猶如被云霧纏繞,寂靜的島嶼,被許多的陌生人打破了島上的寧靜。
來自御馬監的馬夫們東張西望,臉上滿是好奇之外,還有些緊張。
哪怕是大字不識的粗魯漢子,也發現了這里景色的優美。
“俺滴老天爺。”
“這里是天上仙宮咧。”
“不許說話。”
一名小將輕聲喝到,生怕自己的聲音被更多人聽到,可又擔心自己的話,弟兄們聽不清,憋得極其難受。
他們頭上的幾位坐營指揮使,還有其余的軍官皆被皇上召去了,連提督太監也不在此處。
維持秩序的只有他們這些校官。
上頭的已經交代他們,這里是皇宮,一萬個小心才好,否則吃不了兜著走,誰也護不住他們。
肚子餓得呱呱叫。
放在平時早就怨聲載道,不過平時里也不會有這么多人,三五日一次的操練荒廢多年了,一年里偶爾幾次碰到御史巡視的時候,才會裝模作樣一回。
可這里是皇宮。
士兵們滿心的好奇和敬畏。
“你叫什么名字。”
突然。
臺階上打開了窗戶,露出來一個青年人,臉上笑容可親,親切的問剛才那名校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