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姚家也是高門大戶
- 1980的村莊,我說一不二
- 水太多的大海
- 2040字
- 2024-08-14 08:47:43
姚繼英到了院子里,把二踢腳放在香臺上。
點著一根煙,先把圖鞭炮點燃,扔在遠處的空地上。
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
他右手拿起一個二踢腳,輕輕捏住二踢腳的上部。
像一個英雄進行流水作業,拿起一個二踢腳、在手中點燃一個。
立刻升空一個二踢腳,再點燃一個。
李海燕站在堂屋門口,瞪大眼看著姚繼英,用手拿著二踢腳升空。
她第一次見到,有人竟敢這樣放雙響炮仗。
全部的二踢腳,都從姚繼英手中升空炸響后。
李海燕不由的贊嘆道:
“小英子,你剛才好有男人氣概,雙響在手里點燃,你眼都不眨一下?!?
姚繼英無奈的嘆道:
“唉,多么英雄的男人,也逃脫不了燒洗澡水的命運?!?
李海燕有了一點同情。
“小英子,你燒火,我拉風箱。”
姚繼英從水缸里舀水,把大鐵鍋添滿,坐在小板凳上開始燒火。
李海燕像拉一個樂器一樣,在一旁有節奏的拉著風箱。
灶膛里的火光,隨著風箱的推拉,一閃一閃的映照出姚繼英,那雕塑般的臉龐。
二十一歲的李海燕,看的有些癡了。
不由得在心里問,自己要報復他的小動作,是不是過分了。
姚繼英看著灶膛里的熊熊火焰,覺得火焰、是所有理想主義者的寫照。
燃燒自己成為灰燼,卻成全他人的光明、溫度。
姚繼英堅信自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只不過前世,他是一個逃避的理想主義者。
而今生,他想用無賴、臉皮、……甚至生命,所有能交換的東西,來換回前世失去的理想主義。
大鍋里的水開了。
姚繼英把大鋁盆洗凈,先從大鍋里舀出一些開水,又往大鋁盆里倒了一些涼水。
用手指試了試水溫,端到西屋里,說道:
“我在東屋,你洗完、喊我倒水?!?
李海燕紅著臉說道:
“謝謝?!?
姚樹深躺在東屋炕上,眼睛閉著還沒睡著。
姚繼英單手拄著頭,倚在父親的旁邊,小歇
姚樹深出于父親的本能,小聲說道:
“繼英,你也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我看這丫頭,可比紅梅要好得多?!?
“爸,不是好的多,是好的太多,人家是燕京的高門大戶,你老也真敢想。”
姚樹深的骨子里,跟姚繼英一樣孤傲,從不把豪門當大戶看。
“且,什么大戶比咱祖宗還牛,沒有你老祖,連現在的燕京城都沒有?!?
姚繼英迎合著老父親,捧哏道:
“嗯,那是,沒你老祖,朱棣也當不上皇帝?!?
“你出身如此高門,那你慫啥?”
姚繼英陷入沉默。
如果是才活了二十三歲,也許會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
可兩世的認知,讓他非常的清楚。
自己跟李海燕,完全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
跟她的距離,比從地球到月亮還要遙遠。
自己所干的理想事業,此生絕不會離開這片土地。
絕不會把辛苦打拼的基業,給那些權貴資本的虎狼們分食。
李海燕更不可能離開她的世界。
“小英子,倒水!”
西屋里傳來李海燕的喊聲。
……
大年初一、早晨五點。
姚繼英被外面連天的鞭炮聲叫醒。
穿好衣服,胡亂的用毛巾擦了幾把臉,去院里放完鞭炮。
開始給大鍋燒火,準備煮凍餃子。
姚樹深洗漱完,問道:
“丫頭還沒起來吶?”
“不用叫她,燕京人有睡懶覺的習慣。
咱倆吃完,該干嘛干嘛?!?
高臺村的拜年規矩是。
吃完大年初一的餃子,同輩人會聚在一起,挨家挨戶的給長輩磕頭拜年。
姚樹深年長、輩分大,要去拜年的老人,也沒有幾家。
而姚繼英這一輩兒人,要去磕頭拜年的家庭,可太多了,沒有一上午,根本走不完。
姚繼英吃完餃子,天還沒有亮。
先去了西院兒給六叔、六嬸兒磕頭拜年。
……
八點多,天光大亮后。
李海燕才不緊不慢的起床,收拾好被褥,洗漱完。
看到堂屋灶臺上,留了一張紙條,寫著:
我一上午都要磕頭拜年,大鍋里有餃子。
李海燕掀開鍋蓋,見有一盤還冒著熱氣的餃子。
灶膛里柴火的灰燼,雖然沒了火焰,余溫卻能保持很久。
李海燕吃完白菜豬肉餡的餃子。
也沒給姚繼英留言,就熟門熟路的去了高紅梅家。
姚繼英給各位長輩們,實打實的磕了一上午頭。
哪怕他的頭能碎九塊磚,一上午下來,也感覺有些懵。
回到家,見李海燕人沒了,餃子也沒了。
做夢也沒想到,李海燕去了高紅梅家。
以為是城里的孩子來農村,看到哪里都新鮮,在四處亂跑。
記者的性格又都外向,也許誰家熱情好客,留下她吃午飯了。
老父親也不在家。
姚繼英拿出剩菜熱了熱,抓緊吃完飯,躺在炕上開始補覺。
天要擦黑時,姚繼英才被李海燕叫醒。
“小叔,該做晚飯了?!?
姚繼英用手揉揉眼,看著一雙溫柔的桃花眼,懷疑的問道:
“你咋不叫我小英子啦?”
李海燕心虛的解釋道:
“明天就要開始采訪,需要你的幫助,不敢再胡亂叫你了?!?
姚繼英感覺李海燕的解釋也算合理。
求人幫忙,總要尊重下自己,征求李海燕的意見道:
“餃子和剩菜,你選一樣?!?
李海燕閃動著一雙桃花眼,請求道:
“小叔,我聽說折籮菜好吃,你做一次,讓我嘗嘗?!?
姚繼英做菜,最拿手的就是折籮菜。
聽到李海燕要吃這道大菜,麻利的起來。
到堂屋里,把所有的剩菜都倒進大鍋,開始點火熱菜。
李海燕在一旁,關心的說道:
“小叔,等下你跟我一起吃折籮菜,別吃這剩菜了。”
姚繼英開始耐心的講解:
“海燕啊,每年從入冬到開春,都是農村婚喪嫁娶的高峰。
農村有個說法,叫赴一席、飽一集。
一家辦喜事,半個村子的人去吃席。
婚宴的流水席都是涼菜、蒸菜、燉菜。
每桌吃剩的盤子底、碗底。
不分涼菜熱菜的全倒進一個大缸里。
等婚宴辦完,再把這些剩菜,給每家親朋好友分一碗,這就叫折籮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