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變成了貸款一千萬
- 1980的村莊,我說一不二
- 水太多的大海
- 2030字
- 2024-09-25 20:38:48
老人的睡眠少,第二天早晨不到六點,姚樹深就起來了,利落的洗漱完,去了自留地忙活。
姚繼英悄悄地穿好衣服,讓李海燕先去院里刷牙洗臉,看看親爹走沒走。
半個多小時后,姚繼英和李海燕,正大光明的走出院子,去了高臺公社。
兩人到了公社,趙英濤還沒起床。
姚繼英打開自己的辦公室,開始整理那些貸款資料和印章。
李海燕還要膩著往姚繼英腿上坐,姚繼英正色道:
“規矩點,你還想不想要兩千億。”
“人和錢,我全要。”李海燕嗤嗤笑道。
“我有正事給你說,聽好了。”姚繼英嚴肅道。
李海燕這才不再跟姚繼英起膩,在一旁坐下,不高興的說道:
“你想吃人啊,有事就說事,這么厲害干嘛。”
姚繼英立刻沒了脾氣,調戲道:
“你去燕京把事辦好,回來我再吃你。”
李海燕臉紅著沒說話,沖地下啐了一口吐沫。
姚繼英開始一本正經的說事:
“你這次回燕京,務必貸款一千萬,把五百萬打進高臺大隊的賬戶。
另外五百萬,想辦法匯到香江廣潤公司的賬戶,這錢怎么用,我再告訴你。”
“往香江辦如此多的資金,雖然困難些,但花時間也能辦,我真的要在燕京住幾天了。”李海燕道。
姚繼英問道:“你如果時間充足,能在香江設立自己的賬戶嗎?”
李海燕立即否定道:
“我即使有自己的賬戶也不行,往香江匯大額的資金,只有廣潤這樣的大公司,才能順利的通過。”
“行,那就把五百萬打給廣潤公司,你能提出來用就行。”
“這就不用你操心了,總經理顧延升是父親的發小。”
“還是你牛。”姚繼英羨慕道。
“小英子,五百萬到了廣潤公司的賬戶,我就要抓緊回香江了”李海燕道。
“必須得加緊回去,這涉及能不能給你兩千億。”姚繼英道。
“我主要是考慮,香江的醫療條件好很多,產檢更有保障一些。”
“孩子的健康,是最大的事。”姚繼英道。
“我如果從燕京直接飛香江,你愿意嗎?”李海燕問道。
“你自己拿主意吧,離別才是永恒,我不會還不如你吧”姚繼英道。
“我特喜歡你的毛筆字,你給我寫一幅,適合辦公室里掛著的字。
我如果從燕京直飛香江,也能天天看見你的字。”
姚繼英在部隊,沒事就跟周援朝比試才藝,書法也是其中之一,天天在報紙上亂寫亂畫。
前世,每天寫字的習慣,他保持了一生,雖然沒有拜過名師,也沒有成為名家,但他的草書確實不俗。
“我給你寫一幅,母子平安。”姚繼英戲謔道。
“且,你只要敢寫,我就敢掛在辦公室。”李海燕道。
在這個年代,公社里每個辦公室,都有現成的筆墨。
姚繼英拿出一張宣紙,鋪在三屜桌上,把毛筆在墨水瓶里沾著墨,思考片刻后。
提筆矯若驚龍般寫道:鳳舞九天。
姚繼英呵著氣吹干墨,小心的折好宣紙:
“你自比天上的鳳凰,以后天天的看這幅字,給我生個龍子。”
“美的你,鳳女才更好。”李海燕紅著臉說道。
趙英濤在外面敲敲門,調笑道:
“我已經跟張建國請完假,你倆還要親熱會兒嘛。”
姚繼英把貸款的資料和印章,以及那幅字,一起裝進牛皮紙文件袋,遞給李海燕:
“你先去燕京塑料廠,然后再回家,如果不去香江,回來時讓英濤去接你。”
李海燕飛快的親吻了一下姚繼英,打開門對趙英濤道:
“咱倆走,從此不理小白臉了。”
趙英濤嘎、嘎笑著說道:“老大,我倆去私奔了。”
姚繼英無動于衷的端坐,開始考慮香江的五百萬怎么用。
如果想在香江賺錢,無非投資股市、樓市、地皮,這萬年不變的老三樣。
投資地皮是最穩妥,但好像賺錢稍微慢一些,樓市的漲跌,幾乎跟地皮的價格同步起伏。
在股市賺錢也不快,香江今年的股災過后,要到84年才能進入牛市。
實在不行,就自己親自操刀寫劇本,讓海燕先投資兩部電影,弄點零錢花著。
自己前世的偶像周興馳,此時正在跑龍套,先把他簽到手,培養他盡快的成為影帝。
姚繼英一貫是想到哪兒做到哪兒。
他從抽屜里拿出一疊橫格信紙,提筆寫到片名《賭圣》,男主角周興馳,吳夢達,女主角待定。
這是一個具有特異功能的內地男青年,去香江艱苦奮斗成為一個富豪的故事。
……
趙英濤和李海燕,兩人在上午11點,就到了燕京塑料廠。
李海燕讓趙英濤在辦公樓下等著。
自己去了廠長辦公室,在門外輕輕的敲了兩下門,里面傳來尹紅兵的聲音:“請進。”
李海燕推門親熱的稱呼道:“紅兵舅舅,我想你啦,來看看您。”
云紅兵見進來的是李海燕,忙起身迎接道:
“燕子來了,聽榮軍說你去了香江工作,在那邊還好嗎?”
“在香江一切都好,就是說普通話的人太少,溝通起來特麻煩。”
“哈、哈,等你學好了粵語,就當是又學會一門外語。”
云紅兵、邊應付著李海燕說話,邊拿起暖壺要沏茶。
李海燕連忙制止道:“紅兵舅,您別沏茶了,司機在樓下等著,我馬上就得回家。”
尹紅兵堅持給李海燕沏了一杯茶,說道:
“燕子,你既然著急走,有事就抓緊跟舅舅說。”
李海燕打著李向南的旗號說道:
“我是從平陽來,二叔讓我問一下您,無滴大棚膜試生產了沒有。”
云紅兵這才知道,周榮軍安排的試生產無滴大棚膜,是李向南的事。
看來李向南在農村基層,是想用農業的新種植技術,來搞發展縣域經濟的政績。
尹紅兵迅速的拿定主意道:“已經做完10噸無滴大棚膜的試生產,實驗結果非常成功。
我們很感謝向南,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產品信息。
這樣吧,我把這批實驗產品,全部捐贈給革命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