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第一項民生工程
- 1980的村莊,我說一不二
- 水太多的大海
- 2065字
- 2024-09-13 09:53:03
趙英濤捂著鼻子,愁眉苦臉的說道:
“老大,你應該直接說,不愿意起豬圈就踹你下去。”
“我不強迫兄弟干活,我讓你自己選,吃敬酒還是吃罰酒。”姚繼英大度的說道。
“我必須吃敬酒,老大,再給我拿個口罩吧”趙英濤認命道。
姚繼英回屋拿來口罩,趙英濤已經換好膠鞋。
趙英濤戴上口罩,拿起鐵鍬,猶猶豫豫的跳進了豬圈。
一個多小時后。
趙英濤把連著屎尿,一尺深的豬圈墊土挖出了豬圈。
姚繼英又把干凈的黃土,從旁邊的土堆撒進豬圈。
然后、兩人一起把農家肥,裝滿一輛小拉車。
姚繼英架轅拉著小拉車,趙英濤在后面推著,把農家肥送到了,生產四組的積肥點。
天已經擦黑,連著用小拉車運了兩趟,才把豬圈旁的農肥清完。
趙英濤洗刷了自己半個小時,才感覺身上的味道小了一些,坐在院子里的小方桌旁,等著上菜。
姚繼英把一盤炸花生米,一大盆萵苣、小蔥、黃瓜,一小碗面醬,放在院里的小方桌上:
“你這個縣城長大的崽子,知道農民的辛苦了吧。”
趙英濤不忿的說道:
“艸,我知道了農民的辛苦,可卻不知道你的辛苦是啥。”
“我心里裝著國計民生,豈是你能理解的!”姚繼英道。
“你心里裝著親爹沒有,老爺子去哪兒了?”趙英濤問道。
“我爹在村里游蕩四方,仗著輩分大、威信高,是哪里有酒、就在哪兒吃飯。”
趙英濤也不再客氣,端起小黑瓷碗,喝了一大口酒,呸出一口吐沫道;
“我喝這二鍋頭,都是一股豬糞味兒。”
姚繼英嘎、嘎笑道:“你沒喝出人屎味兒來,就知足吧。”
趙英濤趕緊求饒道:
“老大,咱喝酒不能再提屎尿啦,說說你那民生工程。”
姚繼英給趙英濤遞過去一根煙,換上一副正經面孔:
“我今天給軍烈屬二奶奶家,拎了兩趟水,累的我胳膊酸麻。
我就想把大隊里,家家吃水的事解決了,你見過手動壓水井嗎?”
“壓水井是啥東西?”趙英濤搖搖頭問道。
姚繼英連說帶比劃道:
“就是在院子里,先打一個水井,然后下一根三寸直徑的鐵管,再往鐵管上安裝一個出水槽,和帶密封圈的上下壓水桿。
用手不停的上下擺動壓水桿,利用空氣的負壓,把水吸上來。”
趙英濤聽得迷迷糊糊,疑惑的問道:
“高臺大隊也不缺錢,你咋不考慮建一個水塔,直接上自來水多好。”
姚繼英曾經考慮過,直接給家家安裝自來水。
但他十分的反感,自來水里的那股漂白粉味兒。
如果建水塔,為了保證飲用水安全,必須在水塔里撒漂白粉消毒。
高臺大隊附近的水位很淺,井深兩米多就能出水,能喝天然的地下水,總好過有漂白粉的自來水。
姚繼英給趙英濤解釋道:“首先是水井的水,比自來水甜。
再就是高臺大隊有錢搞自來水,可別的大隊沒錢搞。
你在全公社推廣每家吃水的事,才能顯出你的工作成績。”
趙英濤一拍大腿的說道:
“這里的水,確實比縣城的水甜,老大,你說咋弄就咋弄。”
“你先牽頭,讓高臺大隊每家都用上手動壓水機,有了示范效應后。
我讓軋鋼廠以成本價,給其他大隊提供壓水機的鐵管和各種配件。
其他大隊的村民,互相幫忙在各家打井,自己花錢安裝壓水機,也花不了倆錢。
這實打實的民生工程,可是你提議并推廣干起來的工作。”
趙英濤佩服的說道:
“老大,還真沒白挖人屎豬糞,下次起豬圈,必須還喊我!”
“你不用找鉆井機打井隊,每家的水層很淺,用熟練打井的人工就行。”姚繼英叮囑道。
“行。”趙英濤道
……
第二天,趙英濤開始聯系打井隊。
姚繼英去了軋鋼廠,給姚金明安排做700套壓水機,正要跟高泰山講壓水機的構造。
高泰山打斷了他的話,說道:
“繼英,我見過手動壓水機,等壓水機做好,我家里也安一個。”
“金明,你必須要多收高工的錢。”姚繼英開玩笑道。
高泰山不再跟姚繼英有陌生感,也開玩笑道:
“金明要敢多收我的錢,我就罷工。”
姚繼英哈、哈笑道:“高工,你負責給紅梅家,也裝一個壓水井,我給你們出打井和壓水機的錢。”
“一言為定。”高泰山占姚繼英的便宜,也是一點不猶豫。
軋鋼廠在不影響生產農具的同時,用三天時間,生產了一百多套手動壓水機套件。
趙英濤也找好5組人工打井隊,開始在高臺大隊里打井。
姚繼英走到一戶人家的打井現場,見人工打井的操作極為簡單。
跟當時挖村里水井的方法不同,也跟用機械鉆澆地的機井不同。
打壓水機井,在要打井的位置,用粗鋼管支起一個六米多高的三腳架。
三腳架頂端安裝著一個滑輪,然后把繩子穿過滑輪,吊住一個兩米高、三寸半直徑的空心鐵棒。
鐵棒的最下端,焊接著一個等粗的錐頭。
五個人拽著繩子,把鐵棒提到最高點后松手,沉重的鐵棒錐頭,會猛地砸向地面。
鐵棒的錐頭,每落下一次,都能深入土里一點。
還有一個人,專門負責給給孔洞里澆水,讓土壤泥化,使進度更快一些。
隨著空心鐵棒的每一次落下,都有泥水從孔洞里被擠壓出來。
六人一組的人工打井隊,一天能打兩個2米多深的壓水井。
趙英濤跟打井隊,談的價格是,包括下好三寸鐵管,安裝完壓水機套件,每一個手動壓水機20元,再管一頓午飯。
姚繼英走了兩家打井的現場,找到了趙英濤,見他正蹲在地上,看打井看的入神。
“英濤,跟著老大,是不是學會了很多知識。”姚繼英道。
“勞動人民最聰明,我第一次見不用鉆井機也能打井。”趙英濤佩服道。
雖然姚繼英也是第一次見這樣打井,但還是教育道:
“小趙,你在農村學習的任務很重,一定要戒驕戒躁,隨時向農民伯伯學習。”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