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一次當家
- 1980的村莊,我說一不二
- 水太多的大海
- 2072字
- 2024-07-26 08:03:08
前世姚繼英在84年時,正是有理想的時候。
以為自己一定大有作為,于是上了電視大學夜校的財經系。
所以他太明白收支賬的優缺點。
收支賬,要想讓你看的明白,你一眼就能看明白。
要不想讓你看明白,你一年都可能對不上這糊涂賬。
姚金明小心翼翼、態度謙卑的對姚繼英說道:
“九叔,這是今年的賬,你要是想看往年的賬,我再給你拿。”
姚繼英一臉嚴肅的說道:
“我看今年的就行。”
接著誰也不理睬,翻了半個小時的賬。
看明白了個七七八八后。
姚繼英“啪”的一聲,使勁兒的把賬本的硬皮合上。
才拿起姚樹堂的佳賓煙,點燃一顆,邊抽邊說道:
“金明,下午你找庫管,給我支取十斤香油,三十斤棉花籽油,四十斤花生米。
我晚上去王振升家,給他做檢討。”
姚金明抬頭看看姚樹堂。
姚樹堂毫不猶豫的對姚金明說道:
“金明,你照著辦,早晚都會是繼英當這個家。”
姚繼英達到初步的目的,解釋道:
“六叔,開會時,我之所以對王振升發飚。
一是、他沒道理的敲打咱們。
二是、他開了天價,咱們就得有落地還錢的余地。
我在會上讓他下不來臺,晚上我就帶著臺階去他家。
在賬上,咱們村一共有兩千六百畝地,其中只有一千二百畝,是能機耕的水澆地良田。
我想、咱們把剩下的一千五四畝,犄角旮旯、取水困難、不能機耕的地先分了。
堵堵公社的嘴,再就是這些地,也不是大隊應該掌握的地。
這些地在各家手里,愿意種啥就種啥,哪怕接著種糧食,也許畝產真能多個百八十斤。”
姚樹堂聽完,“唉”的一聲嘆了口氣,疲憊的說道:
“繼英,你是吃著你六嬸熬的小米糊糊活過來的。
在她心里,你不比繼忠、繼誠遠。
自打你出生,除了你當兵這幾年,你是每走一步我都看著。
你才三歲時,我就看出來你是人中之龍。
你太像我大哥了,你就是使勁兒的裝傻,也藏不住你是一條龍。
我是真老了,我恨不得明天就讓你當高臺大隊的家。
六叔拜托你,以后多拉扯著些繼忠、繼誠。
你們仨人畢竟是一個太爺。”
姚繼英看完村里的賬目,說了的一套話,幾乎都跟賬目沒有關系。
又要給王振升送臺階,又講村里因該怎么分地。
姚樹堂接著又說了另一套,跟臺階、分地毫無關系的家長里短。
叔侄兩人,看似你說城門樓,他說雞冠頭的瞎打岔。
可姚繼英跟姚樹堂,兩人都心如明鏡。
一個村莊所涉及的親情、權力、道理。
在華夏的社會,估計跟皇宮里的關系也大差不差。
姚樹堂的這番動情的話,差點讓姚繼英的眼淚落下來。
自己何嘗不是,也為了兩個哥哥有善終。
一個千萬別在監獄養老。
一個千萬不要去當沒有翅膀的飛鳥。
姚繼英的前世,最怕親情和權力摻雜在一起。
最怕金錢和友情撕扯不清。
跟生存還是死亡一樣,一句話卻復雜無比。
姚繼英眼中露出不符合年齡的深邃。
琢磨良久,才下定決心、鄭重地說道:
“六叔,我三哥繼忠、重感情講義氣,但考慮事情簡單,甚至有拿法律不當一盤菜的豪氣。
五哥繼誠、心思細密、做事周全。
表面是個極端自私的人,實際上是個極端自尊的人,是自尊心讓他變得自私。
我雖然年齡比他們小的多,但我有把握鎮得住他倆。
所以我吃肉,必然讓他們也吃肉。
可是我決不會允許,他們吃肉卻讓別人喝湯。”
姚樹堂站起來,重重的拍拍姚繼英的肩頭,卻扭頭對姚金明說道:
“金明,從現在起繼英當家。
我暫時抱著他的腰走一段路,就徹底休息養老。”
姚樹堂說完,也不看姚金明的反應,大步的走了出去。
老干部們給年輕人交班,是扶上馬送一程。
大隊書記給年輕人交班,是抱著侄子的后腰走一段。
姚繼英抬起手腕,上海牌手表的時針還不到十點半。
于是對姚金明吩咐道:
“金明,用喇叭把大家喊回來,接著開會。”
姚金明二話不說,開始廣播通知大隊委員跟生產組長,回來接著開會。
散會沒用兩分鐘人就走光,再召集回來用了半個小時。
姚繼英沒有任何謙讓的坐了主位,姚金明坐在了下首。
姚金明看人們都已經到齊,開宗明義的宣布道:
“姚書記身體不好,回家休息了。
姚書記交代,今天開始,姚隊長主持大隊的工作。
下面就由姚隊長安排工作。”
所有人都沒有意外的感覺。
姚繼英放棄了國家的正式工作不干,退伍回到高臺大隊,就是為了要接班當家。
這事兒,瞎子也能看出來。
大隊委員跟生產組長,除了姚家人就是李家人。
姚家人沒有任何意見。
李家人有了很多年意見,早已對姚家低頭,也就不再拿雞蛋往石頭上撞。
姚繼英掏出佳賓煙,給每人都扔過去一根煙,才說道:
“各位都是鄉里鄉親,少部分人的輩兒比我大,大部分人比我輩兒小,平輩兒的人,都是我的哥哥。
我也沒啥客氣的話,咱們直入主題。
你們手頭上的工作,有需要我做主的事,你們先講。
處理完難做的事,我再安排下午的工作。”
工作永遠都是,誰拿著鋤誰就有權力定苗。
你是一顆苗,我看著是根草,除掉你很簡單。
你是一根草,我也可以留著你,讓你長多高,看我的心情。
此時的姚繼英,就是那個在高臺大隊拿著鋤頭的人。
誰拿著鋤頭,誰就得干活。
電工李文強,想用自己遇到的工作難題,來試試姚繼英工作水平的深淺。
第一個開始匯報工作道:
“隊長,供電站要求咱們村,在限定時間內,完成電表入戶的工作。
姚書記已經答應盡快安排此事,可是采購電表的費用,還沒有解決,這事就給拖了下來。
供電站催的越來越緊,通知咱們如果按期完不成,就要給咱們村斷電。”
姚繼英這一世年青,可上一世卻是個老江湖,他什么沒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