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安全藍皮書:本質屬性與重要特征
- 數世咨詢編著
- 1618字
- 2024-07-24 11:07:58
1.3 數字安全的演進
“網絡安全的本質是對抗。”追溯歷史,人們圍繞電子通信技術展開對抗,最早起源于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時期,交戰雙方針對無線通信的加密和解密展開對抗。所以,早在出現“網絡”這一概念之前,密碼技術作為網絡安全技術的起源,就已經納入國家安全的范疇,而密碼技術至今也是網絡安全體系最為重要的基礎支撐,因此習近平總書記于2014年2月27日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提出了“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的理念。
自20世紀90年代計算機殺毒軟件出現以來,數世咨詢將網絡安全產業的30多年發展,劃分為計算機安全時代、信息安全時代(包括信息保密與IT安全)和網絡安全時代,而隨著全球數字經濟和物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安全的概念正在向數字安全的概念轉化。
1.計算機安全時代
1987年,巴基斯坦一家軟件商為了防止軟件被復制,制造了第一批計算機病毒,催生了防計算機病毒軟件廠商。這一時期,國內外興起了一批防計算機病毒軟件廠商。國內最早出現的殺毒產品是直接安裝在計算機主板上的病毒卡,之后則產生了以特征庫、黑名單技術為支撐的本地殺毒軟件和網絡殺毒產品。
計算機安全時代,安全防護的關注重點在計算機設備本身,包括硬件和操作系統,以及存儲器上的電子數據。防病毒產品、電磁信號防泄露產品,與電子數據的加密、備份與恢復產品形成了主要的商業市場。美國于1987年頒布《計算機安全法》、英國于1990年制定《計算機濫用法》,我國于1994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1999年發布了《計算機信息系統 安全保護等級劃分準則》(GB 17859-1999)。
2.信息安全時代
信息安全包括了兩個主要概念,信息保密與IT安全。前者是信息內容層面的安全防護,如不良信息治理等,后者是涉及機構辦公和企業經營的信息系統安全防護。隨著個人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普及,網絡訪問的需求快速增加,與此同時,門戶網站發展和企業信息化發展的速度也在加快,安全防護的關注重點開始從計算機設備本身,轉向網絡邊界的隔離與防護。
相應的,國內于2000年左右出現了一批網絡安全公司,如綠盟科技、啟明星辰、衛士通等。國家政策方面,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3]27號)的發布,標志著我國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有了總體綱領。2004年,《關于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發布,2007年,《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公通字[2007]43號)發布。
3.網絡安全時代
2013年“棱鏡門”事件的曝光,引起世界各國政府對網絡安全的重視,網絡安全的概念,開始被更多人認可和接受。網絡空間的核心在于網絡連接一切,即把所有電子設備通過有線網絡或無線網絡連接在一起,以達到通信與控制的目的,從而形成貫穿海陸空天的空間。
2014年2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并首次提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重大指導方針。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發布,并于2017年正式實施。2019年,網絡安全等級保護2.0相關若干國家標準正式發布。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正式實施。
4.數字安全時代
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十四五”時期的主要目標任務:“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建設數字中國。”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施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的賀信中寫道:“激發數字經濟活力,增強數字政府效能,優化數字社會環境,構建數字合作格局,筑牢數字安全屏障,讓數字文明造福各國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3年,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指出,“筑牢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屏障。切實維護網絡安全,完善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增強數據安全保障能力,建立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基礎制度,健全網絡數據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工作體系。”從《規劃》中可以看出,數字安全的兩大核心內容為網絡安全與數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