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火里的財富:人人都能學會的管理會計思維
- 郭曉梅
- 945字
- 2024-07-24 11:25:55
成本是一種資源的消耗
當你刷視頻時,看到一位優雅的女士背了一款名牌包,它正是你夢寐以求的那一款,高昂的價格令你猶豫不決。你腦海中閃過自己銀行卡的余額,計算著這款包的使用頻率、保養清潔費用……
可以說,在決策的制定與執行的過程中,人們免不了要算賬。畢竟,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這個算錢或者算經濟賬的過程,其實就是管理會計的應用過程。
算賬需要用到管理會計的一個核心概念:成本。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進入商品經濟社會后,人們不再以貨易貨,而是以貨幣為流通手段,通過交易獲得商品。商品生產過程必然要消耗資源,成本就是一種資源的消耗。將這種消耗用貨幣形式表現,并且將其對象化,就形成了成本。我們常常能夠聽到的詞有原材料成本、勞動力成本、時間成本等。
成本怎么有這么多種劃分方式?人們應該怎么計算各種成本?
最近一檔電視節目《種地吧》深受年輕人喜愛。小隊成員不僅要負責農作物的播種、灌溉、施肥與收獲,還要解決自身居住、飲食、資金分配及學習農業技術等問題,這些都涉及成本。如今不少網紅選擇了種菜,都市白領也有不少熱衷于租地種菜。甚至有人開發出花式種菜技能,擴展了生存之道。如果年輕人選擇做新型全職農民,該如何評估關鍵生產要素的支出?我們先來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1]看看菜農是怎么計算成本的。
有一年,石獅市的蘿卜因為收成好,價格從上一季的0.9元/斤直線下降到0.17元/斤,結果外地客人還是不來收購,銷路就此斷了。
農民小鐘為了改善灌溉,投入十多萬元添置灌溉設備。到了收成季節又雇用了工人,女工工費要120元/天,男工要160元/天,再加上平時的養護費用,蘿卜需要0.2元/斤的成本。也就是說,現在哪怕在虧本賣,也依然賣不動。
在早些年也有類似情況。蘿卜價格好時批發價格約為1.2元/斤,可是有一年收購價只有0.3~0.4元/斤。
××蔬菜基地的小蘇算了一筆賬,如果他種的2000平方米蘿卜都可以順利賣出去,大概可以賣8000元;2000平方米蘿卜地所需要的0.6斤種子為120元,9包化肥共1800元,農藥400元,請人前來犁田的費用為420元。
如果不計算人工成本費,兩個多月小蘇夫妻兩人分別只賺到2000余元。“我要是把種菜的時間用去打工,一天也能賺150元,比種蘿卜劃算多了。”“和出去打工相比,我真的虧慘了。”
小蘇說虧了,他算的是什么賬?這需要我們分析一下他種地和打工的成本分別是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