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天下事
- 穿越妖武世界,我成江湖百曉生了
- 禱巫
- 2122字
- 2024-07-22 11:30:00
不論這個老道在想什么。
反正瀚海場劉家宅里,費盡力氣重新爬回床上的趙拓,是真的一夜未眠。
之前是提防有人窺視觀察。
現(xiàn)在是真的不敢睡。
生怕剛閉上眼,就又冒出一個游魂前來索命。
直到雞鳴三遍,窗外都隱隱發(fā)亮之后,他才敢真正地閉上眼睛,昏睡過去。
這一睡就一直睡到了日上三竿。
“咳咳……”
剛睡醒,那股子殘留在肺腑之間的疼痛,就讓他不受控地咳嗽了起來。
“趙大哥,你怎么了?”
趙拓剛咳嗽沒幾聲,劉珣就抱著個小箱子走了進來。
“沒事,昨夜似乎著了點涼,傷到了肺經(jīng)。”
“只是要勞煩你,幫我再去請一下回春堂的大夫來看看。”
……
“這倒是小事,等下我就去請。”
看著趙拓只是有些咳嗽,劉珣的神情立刻變得安穩(wěn)了許多,只是趙拓看著他手上的那個盒子,不由得好奇地問道。
“你手上抱著個盒子干嗎?”
“啊,對了。”
聽到趙拓的詢問,劉珣才仿佛想起來了什么一般,上前幾步將盒子放在了趙拓的手邊。
“這是早上文浩哥來的時候帶過來的,說是受了清風堂的孫堂主授意,要親自交給趙大哥你的東西。”
“嗯?!”
聽到這話,趙拓仔細打量了一下手邊的這個盒子。
大小不過一掌有余,厚度也不夠兩掌左右,為顯示慎重,盒蓋上還貼了一張小小的封條。
略微一思量,他倒是立刻猜出來了里面大概裝的東西。
「行動倒是夠快的。」
「不過也是好事。」
思量了一會,趙拓伸手撫摸著盒蓋,卻沒有直接打開盒子,半晌后反而抬頭看著劉珣問道:“既然是堂主委托他交給我的東西,那小子為什么不在這里。”
“那是因為城里出事了。”
劉珣仿佛像是想到了什么,雙手一拍接著說道:“我忘了趙大哥你剛醒,還沒聽到消息。”
“昨天晚上,有人把吊在北城門上的那具海盜尸體給盜走了。”
“就是趙大哥你殺掉的那個海盜。”
“今天一大早,清風堂的人就被滿城地撒了出去。”
“說是哪怕掘地三尺也要把這個敢拂了紅隼幫面子的家伙給逮出來。”
“原本文浩哥是不用去的,但剛剛孫堂主那邊有人把文浩叫走了,說是在城北三十里外找到了一具尸體,要文浩哥去辨認。”
……
“昨晚,海盜尸體,城北三十里?”
聽到幾個關(guān)鍵字,趙拓整個人都精神了不少。
稍稍思索了片刻,他就想到昨晚那的游魂,大概率就是被自己砍死的那個海盜魂靈所化。
只不過這個游魂并非自然產(chǎn)生,而又有人使了邪法想要害他性命。
「祈陰禍歲法?」
「煉鬼御祟術(shù)?」
……幾個眨眼的工夫,趙拓就想到好幾種可以做到昨晚那種情況的術(shù)法名稱。
這幾門術(shù)法有的來源于南疆,有的來源于荒原,但都有個統(tǒng)一的共同點,就是都會需要那具海盜的尸體。
只需要勾動那個海盜殘留的怨念,再加上一點點刺激,就可以讓其變成,只會向殺死自己的仇人復(fù)仇的游魂怨靈。
「幸好昨日練了閻神帖,否則今天劉珣開門就只能看到一具尸體了。」
心中雖然有了幾分慶幸,但更多的還是一種迫在眉睫的危機感。
看著眼前的劉珣,趙拓知道,自己必須更快地跟那位大儒有所接觸才行。
“珣哥兒,我有件事想向你打聽。”
“你在學(xué)府之中讀書,想必京城的消息,會比城里其他人更快些。”
“去歲十一月后至今,京城之中可有什么大事傳來?”
……
“京城?”
聽到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劉珣似乎也似乎一下子被問蒙了。
在按著后腦勺想了半天后,才非常不確定地說道:“去歲小寒至今,除了那位瑞王因嬉鬧國事,惹怒天顏后被軟禁在王府之中外,似乎也就沒什么更大的事情了。”
“趙哥,你想問什么?”
「想問的就是這個。」
「瑞王,那可憐孩子已經(jīng)被軟禁了啊。」
「那么就代表皇帝已經(jīng)做好準備,要朝這幫不停勸他立瑞王為太子的人,下死手了。」
其實并不是什么新奇的故事,
當今皇帝早年得位并不算正,即使在民間,也流傳著是竊了兄長的皇位而稱帝的故事。
但不得不說,如今這位皇帝其實三十年來一直干得都不錯。
對朝廷,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污;
對民間,廢除苛政,安撫流民,輕徭薄賦;
對外,在登基之初,就選擇聯(lián)合西南三國,共討塞外胡人諸部。
三十年前,天狼山一役,聯(lián)軍共斬敵首近十萬,以至胡人至今不敢靠近晏朝北疆百里之境,也讓天下至今幾乎再無戰(zhàn)事。
如此文治武功皆算不錯的皇帝,三十年來卻因為得位不正之言,始終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地經(jīng)營國事,幾乎一日都不曾懈怠。
但誰曾想,天不遂人愿。
皇帝的太子,在去歲年中因騎馬跌落,不幸摔傷成了癱瘓……
偏偏皇帝也只有這一個兒子了,所以皇帝發(fā)布皇令,遍訪天下名醫(yī)游仙,希望能治好太子。
在皇帝看來,這并不是什么大事,自己年富力強,皇位正固,即使再生一個也等得起。
更何況,作為皇帝,他很清楚此世有仙,太子只要不是真的魂歸冥府,就總有希望可以痊愈。
到時候太子依舊可以繼承大統(tǒng)。
但朝野諸臣可不這么看。
在他們看來,太子乃是國家的未來,而國家的未來豈能交予一個廢人。
于是以林原書院派為首的諸位士大夫們,信心滿滿地聯(lián)名上奏,言辭懇切地希望皇帝新立太子。
勸立的還是其兄的幼子,也就是那倒霉的瑞王。
士大夫們覺得。
太子不利,皇帝還位于先帝之子,此事若是能成,在史書中也可傳為美談。
自己作為推動者,也可在青史留名,實在一箭三雕,處處圓滿。
但他們忘記了……已經(jīng)在位三十年皇帝不會這么想……
他只會想……
「好么……朕三十年來勤勤懇懇地處理國事,在你們看來竟還是亂臣賊子不成。」
「這么多年了,朕如此寬待各位,各位想的竟還是還大位與吾兄血脈。」
「……各位既然那么喜歡我的那位兄長,我就讓各位去陪我那兄長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