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兩場大雪的逐漸消融,時間悄然流逝,轉眼間便來到了臘月的最后一天。
話說,除夕之夜,自古便有,雖說漢代除夕遠沒有后世唐宋那般空前繁華,可這也只是針對尋常百姓而言。
事實上,對于朝中公卿和士族豪強而言,越是正月漸進越是忙碌,百姓忙著祭祖守歲,而朝中公族則是要為歲首的大朝會做準備!
須知,自本朝武帝以來,每逢歲首也就是正月初一,天子會駕臨德陽殿,臨軒受賀,乃是朝廷一等一的大事。
故而,朝中官員需趕在朝會之前,將積壓一年的政事庶務全部清理完畢并且了然于胸,以便在朝會上與天子問對。
而衛籍身為執掌禁中的騎都尉,更是往來于南宮與尚書臺,商議朝會安防之事。
更何況現如今董卓獨攬朝綱,這就造成了衛籍不但要往來于宮中和臺閣還要頻頻出入相府,自然是忙的腳不沾地。
好在騎都尉并不是只有他一人,在徐榮的幫襯下,二人終于趕在宮門落鑰之前出了禁中。
走出南宮外,衛籍心中惦記著與自己夫人守歲,故而與徐榮揮手告別后便腳步輕快的向家中走去。
……
衛籍家中,蔡琰身著華服,在廳中翹首以盼,見衛籍回來,連忙上前替衛籍脫去貂裘,嬌憨說道:
“郎君,你可回來了!”
值此佳節之際,蔡琰心中也頗為歡快,連帶著對衛籍的稱呼都隨意了一些。
看著蔡琰巧笑倩兮的面容,衛籍也頗受感染,拉著她的手說道:
“夫人久等了,為夫之過也!”
說著,二人便來到案幾前對坐,衛籍低頭看了看桌案,雖然只有他和蔡琰二人,可畢竟除夕之夜,桌上的餐食十分豐盛,炙烤的羊腿,半歲的鹿肉,洛水的錦鯉,香氣在衛籍鼻尖縈繞。
而就在衛籍端詳之際,蔡琰端起耳杯,柔聲說道:“郎君,妾恭祝郎君平安順遂!”
衛籍笑著點頭,同樣端起耳杯,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蔡琰平日里幾乎不怎么喝酒,一杯濁酒過后便面色酡紅,目光迷離,十分動人!
衛籍見自家夫人一副不勝酒力的嬌弱模樣,便也不再飲酒,兩人對坐而食,不時交談,偶爾傳出蔡琰銀鈴般的笑聲。
衛籍見狀,頗為寵溺的笑了笑,輕輕挽起袖子,用竹箸夾起一塊炙烤的羊肉,小心翼翼的放入蔡琰的陶碗中。
蔡琰穿著淡藍色的綢裙,臉上掠過一抹羞澀,細聲細語道了一聲:“多謝夫君。”隨后而,她的眉眼間流轉著欣喜的光芒。
一時間倒也頗為溫馨。
……
亥時初,往常此刻雒中早已是夜深人靜,可今日畢竟不同。
除夕之夜,雒中上至公卿下到販夫走卒都在守歲,家中燈火徹夜不熄,更何況這是衛籍來到此世過的頭一個年,自然也要陪著蔡琰一統守歲。
故而,用完飯后,衛籍與蔡琰相攜走到院中,深冬寒重,衛籍不由得渾身一顫,他抬頭望了望天上,只見明月如鉤,一時間有些失神。
想必此刻家家戶戶都在歡慶佳節,醉飲達旦。
可衛籍卻多少有些惆悵,畢竟家中只有自己和蔡琰兩人,守歲時不免有些冷清,他總不能和蔡琰在床榻上……
衛籍失笑一聲,看了看身邊俏立的蔡琰,搖了搖頭,他心中藏著事情,屬實沒有此等獵艷心思。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種情懷早已侵入衛籍骨髓,自從九月的一場莫名其妙的穿越,他來到此世已經是三個多月了,不免有些想念后世親友,同時也有對之后所行之事的迷惘。
“唉……”
站在衛籍身側的蔡琰見自家夫君面容落寞,有些不解,微微蹙眉道:“除夕之夜,郎君為何嘆息?”
蔡琰的話打斷了衛籍的憂思,他連忙搖了搖頭,失笑道:“沒什么,夜深寒重,我們回去吧。”
也不知是除夕佳節的緣故還是惦記明日大朝會有大事發生,衛籍不知怎的竟有些多愁善感起來,他自嘲著搖了搖頭,將這些想法棄之腦后,念頭逐漸清明!
一夜無話。
……
翌日,四更天。
衛籍見蔡琰還在沉睡,便輕手輕腳的起身,快速穿衣出門。
此刻雖說天色暗淡,可原本應該空無一人的街市上早已車水馬龍。
只因為今日乃是歲首正旦日,六百石以上官員要在德陽殿朝見天子,而衛籍家所在之地乃是雒陽公卿官員集中的地方,故而,他一路打著招呼向南宮走去。
……
德陽殿外,劉氏宗親,雒中士族,禁中將領,外郡使臣,可以說但凡是眼下碰巧在雒中的六百石以上官員已悉數到場。
這些人此刻在德陽殿前的廣場上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商討著將要舉行的大朝會
而與往年不同的是,此次朝會,除天子外,董卓會在御階之上列坐,接受百官朝賀,正因為如此,此刻這些公卿士族都面露憂愁之色。
就在衛籍與王允交換眼神之際,宦官尖細的聲音便傳入衛籍耳中:
“肅靜!”
緊接著,端莊的樂聲響起,負責朝會禮儀的官員帶著文武百官在德陽殿前唱禮,行禮,宣讀詔書!
等到繁瑣的儀典章程全部完畢,宦官高聲說道:“禮成!入殿!”
隨著宦官聲音落下,文武百官魚貫而入,在端重的德陽殿覲見天子。
當然,與其說此番是覲見天子倒不如說成是朝見董卓!
只見天子劉協略微有些拘謹的坐在御階之上,而在他不遠處的下首則是一臉輕松的董卓,右手摩挲著儀劍!
“陛下萬歲!”
“見過相國!”
隨著百官見禮,按照成例,先是由三公陳事,接著是九卿,再然后便是諸郡使節,獻上賀詞。
看著王允荀爽等人相繼走到劉協面前,衛籍皺了皺眉,由于心中惦記著事情,他根本沒有心思在殿中多做停留,于是,他向著身邊的徐榮點了點頭,便悄悄的退了出去。
事實上,這樣做十分無禮,若是在在朝局平穩之時衛籍這樣做,少不了要被天子治個大不敬之罪。
只不過眼下董卓獨攬綱常,衛籍又是董卓心腹,更沒有人敢置喙此事,至于是否會引得董卓不喜,他更是不在意。
董卓能不能活過今天還是未知之數!
來到殿外,衛籍徑直走到南宮宮門處,拉著張遼開口說道:“文遠,一切可安排妥當?”
張遼微微頷首,沉聲說道:“仲道放心,一切都已準備妥當,我等是否要沖進去宰了董卓?”
張遼滿臉興奮,已然是有些迫不及待,這倒也正常,畢竟如此潑天功勞,誰又能夠沉得住氣。
衛籍搖了搖頭:“不可,我等是誅殺董卓,焉能攜重兵強闖宮苑?”
張遼不明所以,皺眉開口:“既如此,仲道為何要調兵?”
眼下,衛籍手中能夠調動的羽林騎只有千人,除了分給王允一部分外,其余的已全部守在德陽殿四周。
“文遠只需在殿中大亂之時,死守南宮,不許任何人進出,尤其是西園諸軍!”
事實上,眼下雒中禁軍分為南北兩軍,南軍乃是鎮守皇城的羽林騎和虎賁軍,而北軍又稱西園八校,乃是何進于黃巾之時招募,而何進死后,則是歸于董卓,眼下被匆匆回京的牛輔接掌。
“仲道此言何意!”
衛籍四下看了看,壓著嗓音說道:“眼下德陽殿外雖然有牛輔率西涼軍拱衛,可呂布亦有兵馬在此,我等要做的便是拖住宮外的西園諸軍,以免混亂時發生兵變!”
事實上,就眼下的情形而言,大殿中的呂布和牛輔兩方人馬大差不差,只要能在短時間內守住南宮,一旦董卓身死,那么宮外的西園諸軍便不會產生動亂。
衛籍擔心的反而是一旦發生動亂,西園諸軍沖入南宮,混亂之下對手無寸鐵的公卿們下手,那樣的話,即便是誅董事成,可公卿一旦被殺,自己免不了擔上禍亂宮廷的罪責!
張遼聞言微微頷首,面色整肅的說道:“仲道放心,只要在下還有一口氣,西園諸軍休想邁入南宮一步!”
說罷,張遼抱拳而去,頗有些決然!
就在二人交談之際,殿中的儀典已接近尾聲。
事實上,雖說朝中一年之內積壓之事不知凡幾,可大多都在臺閣中陳列,能夠直達天聽之事寥寥無幾,更何況,董卓不過是走個過場罷了!
正如衛籍所料,沒過多久,董卓便在西涼精銳的拱衛之下緩緩走出大殿,身側呂布、牛輔、徐榮三人隨侍左右。
衛籍瞇著眼看著緩緩走來的董卓,強行壓下心中翻涌的情緒,而大殿中的王允則是看著天子安然離開之后,快步走出殿外,大喝一聲:
“董卓老賊!”
王允面色潮紅,花白的須發隨風而動,不等董卓反應,再次開口:“反賊至此,武士何在?!”
隨著王允一聲令下,頃刻間,從德陽殿四周沖出數百名羽林騎,手持兵戈殺向董卓。
而原本在殿外談笑的公卿見此情形,皆是面無血色,也顧不上儀容紛紛逃回殿中,一個個探出頭來打量著殿外的一切。
頃刻之間,殿外只剩下董卓身邊的西涼士卒和來勢洶洶的羽林騎!
眼見羽林騎殺來,董卓睚眥俱裂,高呼一聲:“我兒奉先何在?!”
“嗆啷啷!”
呂布突然拔出儀劍,轉身便刺向董卓,口中大喊:“有詔討賊!”
“岳丈小心!”
好在牛輔眼疾手快,一把將董卓推倒在地!
“我兒何故如此?”
“哼!老賊,你欺君罔上,穢亂宮禁,我與你勢不兩立!看劍!”
說著,呂布便揮劍砍向董卓!
牛輔與徐榮連忙上前,二人合力堪堪擋住呂布!
衛籍看著電光火石之間發生的事情,心思急轉,隨著呂布與牛輔徐榮二人戰在一起,再加上西涼軍與羽林騎對峙,衛籍深知大局已定,眼下他顯然已經不再思考如何除掉董卓,而是想著如何趕在呂布之前親手殺掉董卓!
搶人頭要趁早!
衛籍雙目微轉,大喝一聲:“相國勿憂,衛籍來也!”說著,衛籍連忙跑向董卓,將董卓扶起。
此時此刻,二人幾乎是貼著身子,衛籍甚至能夠聽到董卓沉重的喘息聲!
董卓心中大定,惡狠狠的看著王允:“仲道來的好!快快誅殺王……啊!”
話還沒說完,董卓身子陡然一抽,不可置信的看著衛籍,繼而目光向下,只見一把匕首赫然插在自己胸口!
“衛籍小兒,你安敢反我!”
衛籍對此充耳不聞,他面沉如水,拔出匕首后再次將匕首狠狠插進董卓的胸口!
接著,衛籍用盡全身力氣說道:“董賊!你欺君罔上,穢亂宮廷,人人得而誅之!”
聲音之大,頃刻間便傳入殿中惶惶不安的公卿耳中!
“相國!”
牛輔和徐榮見董卓倒地不起,相繼高呼,呂布看準時機長劍對著牛輔咽喉劃過,牛輔頓時手捂咽喉,繼而倒地抽搐!
徐榮頓感壓力大增,原本牛輔和徐榮二人合力才能堪堪抵住呂布,這還是因為呂布手中只有一把儀劍的緣故,可牛輔死后徐榮如何能夠敵過呂布!
三兩招之下,徐榮手中儀劍便被磕飛,但見呂布正要刺向徐榮,衛籍大喊:“將軍劍下留情!”
呂布正皺眉間便聽到衛籍再次喊道:“天子有令,只除董卓,余者不論!”
說著,衛籍快步來到徐榮面前:“左右,將此人拿下,聽候發落!”
頓了頓,衛籍再次開口:“降者不殺!”
而正在與羽林騎廝殺的西涼軍見董卓一死,瞬間斗志全無,聽聞此言紛紛繳械投降。
而站在階前的王允見董卓倒地不起,渾身顫抖的看了看正在升起的朝陽,目中含淚跪在階前,哭泣道:
“陛下啊,先帝啊,大漢有救了!”
聲音之悲切,衛籍一時間竟有些動容!
良久后,王允站起身來,擦了擦眼角,收拾心情說道:“將董賊梟首,游街棄市!”
還未等呂布開口,衛籍連忙上前:
“謹遵司徒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