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衛籍:王公,可能哭死董卓?
- 三國:在下衛仲道
- 夢見東坡
- 4017字
- 2024-08-30 23:56:15
衛籍面色有些窘迫,而就在此時,站在荀爽身側的荀彧卻開了口:
“仲道既然不便多說,不妨我等此刻便前往王允府中,一來可直接與王允商議,二來仲道借著搜捕之事也可掩人耳目。”
衛籍雙眼一亮:“如此甚好!”
……
兵貴神速,事不宜遲,幾人即刻動身前往王允府上。
話說,太原王氏也是并州大族,其族大抵分為兩支,而王允這一支則是出自太原祁縣,更是當地的望族,世出兩千石。
此刻王允府中寂靜無聲。
“奉相國之命,搜捕兇犯,速速開門!”
衛籍在門外喊了一聲,沒過多久,看門的人便推開一條門縫,向外看了一眼,便立即跑了回去。
后院中,王允自然是聽到了府門外浩浩蕩蕩的兵馬動靜,他有些擔憂在書房中踱步。
“主人,外面來了許多羽林騎,說是來搜緝逃犯!”
“什么!”
王允面色大驚,慌亂中步伐更加凌亂。
由不得王允不驚懼,須知,他午時方才宴請諸公,商議誅董一事。
眼下,還沒過今日,董卓便派人搜查府邸,雖說是來找殺董旻的兇手,可又如何保證董卓不是聽到了風聲。
只不過,眼下已為魚肉,王允強自鎮定,披了件袍子便向門外走去。
來到門口,他便意外的發現荀爽赫然在列,心中更是一沉。
“難不成是荀爽向董卓告密?”
就在王允沉思之際,衛籍緩緩開口:“奉相國之命搜查兇犯,請王公見諒!”
不提王允木然點頭,衛籍一番裝腔作勢之后,便帶人沖了進去,張遼自是在門外把守。
來到廳中,衛籍默默將門關上,手中的木盒也放在腳邊,在王允驚懼交加的目光中緩緩開口:
“王公勿憂,籍此番前來并非真的來追捕兇手。”
王允不明所以,也不敢開口,只是依舊擔憂的看著幾人。
荀爽適時開口:“子師,我等星夜前來,便是要與你商議誅董一事!”
說著荀爽看了一眼衛籍,衛籍立刻會意,再次將腳邊的木盒打開。
“啊!”
王允臉色大變向后退了幾步,哆哆嗦嗦的說道:“幾位,這……這是何意!”
“此賊乃是衛都尉所殺,仲道聽聞你有誅董之意,特來與你商議!”
王允聞言看了看衛籍,又看向地上的董旻首級,默不作聲。
許久,王允竟然掩面而泣,斷斷續續的說道:
“太祖啊,您都看見了吧,天不絕漢,天不絕漢吶……”
聲音悲切,荀爽叔侄似乎也被感染,紛紛卷起袖袍擦拭著眼角,一時間悲涼在廳中蔓延。
“哈哈哈……”
就在此時,衛籍卻仰頭大笑,與此間悲涼迥然不同。
“仲道兄為何發笑?”
衛籍看了看荀彧,失笑一聲:“我只笑幾位皆是堂堂丈夫,卻做出此等婦人之姿,諸位在此夜哭到明,明哭到夜,可能哭死董卓否?”
王允見衛籍如是說當即收拾心情,擦了擦眼角,拉著衛籍坐下,急切道:“難不成你有計可殺董卓?”
“計自是有,只怕王公不敢依計行事!”
衛籍好整以暇的理了理衣袍,在案幾前端坐。
王允目光流轉,朗聲道:“仲道有計直說,不必激我!”
衛籍長舒一口氣,看了看廳中眾人:
“王公,我斬此人便是為了告訴各位,想要誅殺董賊,非剪除其黨羽不可,還請王公助我。”
王允吸了吸鼻子,身體前傾:“此言何意?”
“如今雒中兵馬皆出董卓,而董卓之兵又盡歸呂布節制,王公若是能夠以重利誘之,說呂布來投,必成大事!”
王允皺了皺眉,身體靠后:“既如此,爾為何不自己行此事?”
衛籍苦笑一聲:“王公,非某不愿,只是籍不過區區騎都尉,又有何利能夠說服呂布?”
王允聞言皺眉沉思,轉而看向衛籍,幽幽道:“仲道此言差矣,老夫雖為尚書令,可也如你一般,無利可許呂布。”
在王允看來,雖說尚書令乃是臺閣領袖,饒是董卓掌控朝廷,詔令文書依舊要經過尚書臺,可即便如此,他能給的,董卓又何嘗不能給。
衛籍笑了笑:“難道董卓會封呂布為大將軍乎?”
王允聞言面色一凝,掂量著衛籍的話,董卓自封相國,權傾朝野,可他必定不會將自己麾下之人封為大將軍。
可王允轉念一想,又覺得有些好笑:“仲道真戲言耳,董卓固然不會封呂布大將軍,可老夫不過尚書令又如何有此權利?”
“若是王公升為司徒若何,若是以司徒之位錄尚書事又當如何,若是同為三公皆是贊成此事又當如何?”
衛籍一連三問,不僅令王允動容,就連一旁的荀爽也忍不住問道:“難不成你還能讓董卓罷楊公而升子師為司徒?”
不久前,就在荀爽拜為司空之際,楊彪出任司徒。
“未嘗不可!”
衛籍雙眼一瞇,看向荀爽:“眼下荀公為司空,也深受董卓所重,再加上籍岳丈為董卓所重,若二位一同進言,此事未必不可成,況且經董旻一事,董卓未嘗沒有重立三公之心!”
事實上,在眼下的雒中,三公真的是輪著做,但凡出事就換一批,反正也就是這些人而已,沒過多久便又會換回來。
說到這里,衛籍見幾人面面相覷,深吸一口氣說道:“還有一事,籍近日來出入董賊府中頗為頻繁,無意間發現呂布竟與董賊之妾有染!”
“什么?竟有此事?”
三人皆大驚,王允連忙問道:“仲道此言可真乎?”
衛籍點了點頭:“籍親眼所見!”
這倒不是衛籍胡說,而且說起這件事,衛籍又不禁有些莞爾。
都說文史不分家,作為一個瘋批文學生,衛籍對這些歷史軼事頗感興趣。
讀書時,在衛籍得知貂蟬不存在后,頗有些不可置信,為此還特意翻找史書,意外的發現呂布竟與董卓姬妾有染,當時他還感嘆羅大家真能捕風捉影,移花接木。
來到這里后,他特意留心此事,原本只是抱著一絲幻想,畢竟這件事也不過是模糊不清。
可意外的是,他無意間跟蹤呂布,竟真的發現呂布與董卓婢女有私,看來這件事會持續很長時間不被發現。
話說回來,面前的三位聽聞此言皆是大喜過望,只不過荀爽興奮之余又有些擔憂:
“可此事畢竟仲道一面之詞,沒有實證,如何能夠令呂布就范?”
還沒等衛籍開口,一旁的荀彧卻說道:“叔父此言差矣,董卓何人也,只要此賊心有疑慮,還會在乎實證?”
不愧是是王佐之才,衛籍不禁點頭:“文若兄所言甚是,須知我等是要以此事要挾呂布,并非審案,只要呂布明白我等已然知曉此事,他焉能不懼,難不成他還敢讓董卓調查此事?”
“妙!妙!妙!”
王允面色潮紅,搖頭晃腦的說道:“想那呂布本就是反復之人,如此威逼利誘之下,焉能不束手就范!”
見王允興奮異常,衛籍卻適時搖頭,潑了王允一盆冷水:
“話雖如此,可難保呂布不會孤注一擲,殺人滅口,王公可要三思而行。”
王允大袖一揮:“此事老夫自然知曉,仲道無需擔憂!”
衛籍見王允如是說,也不再多言,想想也是,若是王允連此事都處理不好,那也不配名垂后世,況且歷史已然證明此事非王允不可。
衛籍也不再多言,幾人隨后商量著此事的細枝末節。
恍惚間,案幾上的燈火開始劇烈跳動。
“糟了!”
衛籍恍然一驚,他竟然忘了時辰,當即說道:
“籍此行目的是為了追查兇手,如何能在此地盤桓如此之久,我先走了!”
說著,衛籍也顧不得失禮,連忙起身離開。
……
董旻之死的消息恰如紛飛的大雪,頃刻間在雒中蔓延。
雒中的公卿喜憂參半,喜的是不知是誰吃了豹子膽,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刺殺董卓之弟,激動之余又有些擔憂董卓的暴怒,但總歸是繼伍孚之后又有人敢直面董卓。
此事一出,讓這些還在觀望的公卿們心思頓時活絡起來。
今夜注定是不眠之夜。
……
下了一夜的大雪終于停止,衛籍推開院門,出乎意料的是此刻街上早已泥濘不堪,無數軍卒趟著雪水,在街上四處巡邏。
這可不是好消息!
衛籍心中一凝,連忙朝著相府走去。
相府中,前幾日還意氣風發的董卓眼下滿臉愁容,見衛籍走來,連忙起身:
“仲道,事情可有進展?”
衛籍看了看面露哀色的董卓,心中詫異,他自是沒想到殘暴不仁的董卓竟會流露出如此表情。
不過,想了片刻,衛籍也有些釋然,畢竟是一奶同胞的親弟。
況且再說的實在一些,董旻雖然官職不顯,可別管蔡邕等人如何受重視,如何身居顯職,恐怕在董卓心中,董旻才是真正的親信。
衛籍拱手沉吟:“還請相國見諒,事發突然,加上昨夜漫天大雪,賊人痕跡實在難尋。”
“唉……”
董卓嘆了一聲:“可憐吾弟被人梟首,連全尸都未保存,老夫之罪也!”
衛籍心中冷笑一聲,心想著,你將人頭掛在車上滿載而歸的時候為何不這么想!
不過僅僅一瞬,衛籍便收斂起心中憤怒,順著董卓的話說道:
“相國,賊人歹毒此事焉能怪相國,依在下看,可恨的是那些暗懷異心的公卿!”
“仲道此言何意?”
“朝中公卿輔佐相國安定雒中,可竟然出了這樣的事,難道不是彼輩無能?”
董卓沉吟道:“仲道之意是讓老夫罷免三公?”
衛籍微微點頭:“此事還需相國決斷,況且依籍之愚見,如今奉車都尉身死,相國更應立威以服眾人!”
董卓雙眼微瞇,陷入沉思,良久,他冷聲開口:“仲道言之有理!”
緊接著,董卓立馬回頭:“速去傳蔡邕來見老夫!”
衛籍見狀松了一口氣,只不過對于這件事,他自知說不上話,也不在此地多做盤桓,當即退了出去。
而就在衛籍回到家中不久后,相府中。
“伯喈,老夫欲廢三公,以你之見該由誰來接替?”
蔡邕聞言先是一怔,他沒想到衛籍這么短時間內就能促成此事。
沉吟片刻后,蔡邕將早已想好的說辭說了出來:
“相國容稟,此事非同小可,若是輕言廢立怕是引得朝中人人自危。”
“老夫心意已決,伯喈只管明言!”
蔡邕看了看董卓,裝作迫不得已的說道:
“若是相國執意如此,尚書令王子師出身太原王氏,德高望重又頗有才干可為司徒,至于旁的……司空荀爽初來乍到有些疏忽也是有的。”
“嗯,說的有理,就依伯喈之言!”
董卓根本不做多想,他此番只是為了立威而已,對于誰來做這些并不在乎。
況且在董卓看來,這些人手中無一兵一卒,無論身居何職都構不成威脅。
可是董卓雖然不甚在意,一旁的李儒卻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只是他有說不上來何處有問題,只能本能的說道:
“相國前幾日才重立三公,此時再提此事是否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自從桓靈以來,三公頻繁更迭,已成舊例,獨獨老夫不行?”
“休要在言此事!”
董卓衣袖一揮,在里間躺下。
……
董旻死后第二日,天子下詔,罷楊彪為光祿大夫,黃琬為司隸校尉。
升王允為司徒兼領尚書令,原司空荀爽為太尉,蔡邕為司空,三人共錄尚書事,這也算有漢以來獨一份了。
一時間,朝堂風向大變,董卓不容置喙的重立三公,朝中重臣敢怒不敢言。
衛籍目瞪口呆的聽著蔡邕說完,連忙起身:“恭喜岳丈!”
衛籍著實沒有想到,事情的發展出乎了自己的預料,他原本只是想著將王允推上司徒之位,可沒想到連著蔡邕也高升一步。
董旻之死,最大的受益者竟然是蔡邕?
衛籍莞爾之余長舒一口氣,這艱難的第一步終于是邁了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