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封王調離
- 在下楊康,五絕只是小目標
- 天音閣主
- 2158字
- 2024-09-27 17:49:25
楊康靜靜地坐在房間里,他在沉思。
穿越到這里已是第三天,楊康已經接受了穿越的現實,但現在的情況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是完顏洪烈已經死了,自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決定去做什么事,有機會扭轉原主的人生軌跡。
而不利的也有不少,比如如今自己的處境其實隱患很大,雖說這中都是由趙王府把控,但如今蒙古正在圍攻中都,這地方已經很不安全。
中都的駐軍雖是完顏洪烈的嫡系,但金國如今的皇帝已經不是完顏洪烈的父親金章宗,而是換成了完顏洪烈的伯父完顏珣,朝堂上早就對完顏洪烈猜忌深重,很可能會利用這次機會將兵權收走,而一旦兵權被收,自己則隨時會莫名其妙的死去。
又比如趙王府請來的這些武林高手,像彭連虎、沙通天之流,一個個惡名在外,更不用說那白駝少主歐陽克了,這些人圍繞在自己身邊,很容易直接或者間接就把自己帶壞,但如果不用他們,自己其實又無人可用,有可能連起碼的安全問題都保障不了。
完顏洪烈的死訊已報往汴京(如今金國都城已從中都遷到汴京),不出意料的話,金國朝廷很快就會派宗室和朝臣前來吊唁。
也許在那時,就會對這中都以及自己有一個安排方案,這將是自己穿越而來后將要面臨的第一個風險考驗。
“我該怎么辦?”楊康這兩天大部分時間都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就是思考怎么辦,他甚至都很少出現在完顏洪烈的葬禮之上。
按照原本劇情,原主在比武招親出場后不到一年就死于鐵槍廟。
但現在由于自己的穿越而來,只要自己不沿著原主的軌跡主動作死,大概率不會再死在鐵槍廟。
可是,也正是由于自己的穿越,導致完顏洪烈提前死亡,自己就要獨自來面對來自朝堂的黑手,那個昏庸無能、老邁昏聵而又猜忌心極重的金國皇帝,不知道將要如何處置自己。
“首先必須自己強起來!”
楊康覺得這是目前最迫切的事情,一是要設法保住一部分兵權以圖來日,二是要練成一身好武功。
兵權的事需要想辦法應對,好在自己對歷史非常了解也懂一些權謀。
這練武的事情卻迫在眉睫,原主之前那點三腳貓功夫在射雕世界里可真不夠看的。
五絕大宗師,屬于這世界里的頂級存在,要想在這個世界里沒有擔心的活下去,必須練成大宗師的境界。
教授自己武功的兩人,丘處機和梅超風,雖然都是武功高強,但五絕之下皆螻蟻,哪怕學的跟他們一樣,也一樣在五絕面前不堪一擊,是不用指望他們了。
東邪、北丐,一個即將是郭靖的老丈人,一個即將是郭靖的師父,也沒指望。
南帝,遠在云南大理,而且武功是家族內部傳承。
老頑童,那就一不靠譜的人,直接排除。
西毒、裘千仞,這兩個壞到骨子里的人,以后大概率會是敵人,也不用考慮。
想到這里,看來拜師學藝的路已經沒有了。
這么一琢磨,就發現郭靖的命真的是好的不得了。五絕級高手里,東邪、北丐、老頑童都是他的親戚,反觀自己,資源真的是少之又少。
可是不能拜五絕為師,自己要如何練成絕世武功呢?真的是傷腦筋。
“啟稟小王爺,汴京的人就要到了,已經進城了。”
正在這時,門外響起了管家來福通報的聲音。
楊康的思緒收了回來,道:“嗯,知道了,我稍后就過去。”
他盡量讓自己的聲音顯得平穩、低沉而淡漠。
該面對的還是來了,從汴京到中都,雖不算遠,但朝廷的人這么快就到了,也說明了那個老皇帝的迫不及待。
稍微收拾一下來到王府前廳,完顏洪烈的靈柩就停在這里,前來吊唁的人絡繹不絕。
每一個見到楊康的人都會跟他打招呼,說一些“節哀”之類的話,他也敷衍著應著,眼光卻看向府門外的遠處。
因為那里已經出現了一隊儀仗,朝廷的吊唁團來了,為首是兩人:一名宗室親王完顏基,當今皇帝的第三子,論輩分算是完顏洪烈的堂弟,也就是楊康的“叔父”;另一名是朝廷的禮部尚書方玄。
這種情況,早有禮儀負責引導雙方,楊康只需要按照禮儀引導照做即可,將人迎進王府,那名親王和禮部尚書先向完顏洪烈的靈位行禮。
禮成之后,楊康正要招呼二人入府內歇息,卻不料那禮部尚書方玄卻道:“且慢,小王爺,我們出京之時,陛下另外下有圣旨。”
楊康料到會有圣旨之類,但仍故作驚訝道:“哦,陛下還有旨意?快請大人傳旨。”
說罷率先走下臺階跪迎圣旨,王府內其余眾人見狀,均跪倒在地。就連一旁的完顏基也跪下聽旨。
方玄也不客氣,從容拿出一卷卷軸打開開始宣讀圣旨。
大意就是:聽聞趙親王薨逝非常震驚和悲傷,特追贈完顏洪烈謚號“忠”,號召大伙都要向完顏洪烈學習。鑒于朝廷外患壓力,特改封完顏基為燕王兼樞密副使、兵馬都元帥,接管中都一切軍政事務,處理聯宋抗蒙事宜。改封完顏康為秦王兼京兆府路兵馬都總管,遷封地京兆府長安,主持與西夏戰爭事宜。
果然,朝廷出招了:將自己封王調離,而且遠調至金夏邊境。
那里如今戰事不斷,自己雖然頂著王爺的名頭過去,但沒有任何根基,基本算是將自己弄成個孤家寡人了。
而且去那種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這一路上,說不定隨時派人將自己暗殺了。
楊康起身接過圣旨,那方玄上前一步拱手道:“趙王爺薨逝,人人悲傷,但在這臣也給秦王爺恭賀了。還望秦王與燕王盡早交接,早日趕赴封地,臣下也好回京復命。”
“還請方尚書放心,我定會盡快將一應事宜與燕王交接好,待父王安葬后即赴京兆府。”楊康點頭答道。
“陛下說了,事急從權,趙王兄還是早早入土為安的好,多加陪葬器物,也不落了皇家名聲。”哪知站在一旁的完顏基卻突然開口,他這是在抓緊逼楊康交權。
聽聞此話,楊康腦中快速運轉,這種什么準備措施都沒做的情況下,如果倉促上路,勢必會非常被動。但若是不走,卻又落個違抗圣旨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