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出眾風流舊有名

長孫賢后的春情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艷妾動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

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

——《春游曲》

唐代開國皇帝的詩看了,那皇后娘娘的詩也要看一看吧。這首詩的作者就是母儀天下、名垂千古的長孫皇后。不過,如果大家將這首詩拿給以前沒有讀過的人看,先不說這是唐太宗的長孫皇后所作,讓他們試猜一下,他們恐怕多半會猜是宮女嬪妃所作,而且還多半是有點狐媚妖淫的不正經之輩,像電影《火燒圓明園》中唱“艷陽天”的蘭貴人那一流的。

然而,這真的是長孫皇后所作。我們知道歷史上的長孫皇后,和唐太宗李世民是結發夫妻,據說十三歲時,長孫氏就嫁給了當時才十五歲的李世民,她雖然只活了三十六歲,但和李世民共同生活了二十三年,生育了六個子女(也有說是七個),包括后來的唐高宗李治。

長孫皇后,可是史上有名的賢后。史書中對她贊不絕口,稱她通曉史書典籍,李世民經常和她一起討論政事。李世民好幾次被魏徵惹得火冒三丈,幾乎要殺魏徵,關鍵時刻都是長孫皇后向李世民進諫,才使得李世民轉怒為喜,沒有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

雖說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但長孫皇后的仁德也是有口皆碑的。長孫皇后不驕不妒,有隋朝獨孤皇后的美德,卻不像獨孤皇后那樣好妒。長孫皇后一生節儉,并以此約束太子和宮人,臨死時說:“妾家以恩澤進,無德而祿,易以取禍,無屬樞柄,以外戚奉朝請足矣。妾生無益于時,死不可以厚葬,愿因山為垅,無起墳,無用棺槨,器以瓦木,約費送終,是妾不見忘也。”(《新唐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一后妃上》)

長孫皇后生前多次請求其兄長孫無忌放權辭官,臨終時還是這樣囑咐,而且要求不要厚葬,以免浪費錢財。看來長孫皇后真是個既賢明又通達的女子,可惜長孫無忌并沒有聽妹妹的話,根本不想“退步抽身早”,最終的結果是讓武后給除掉了,沒得善終。

長孫皇后由于一生賢德,加上她的老公唐太宗這一代明君的光芒,后世的皇后妃子們無不將她作為榜樣來學習。不過這事也有些“副作用”,像武則天之所以能成功登上女皇寶座,或許正是長孫皇后參政議政的正面效應所致,由于長孫皇后參與政事,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才使那武后參政之初,朝野上下沒有太反感和反對。

不過,從這首詩我們也可以看出一個活潑可愛、和一般少婦沒有什么不同的長孫皇后。這和后世儒生們筆下塑造的不食人間煙火、沒有七情六欲如廟堂中的泥菩薩一般的標準皇后形象大大不同。從“上苑桃花朝日明”這一句可以看出,這首詩當作于李世民當上皇帝之后,即長孫皇后二十五歲以后,并非早年時的舊作。

雖然已是皇后身份,但詩中還是真情流露,大大方方地吐露一個女子的芳心柔情。在傳統印象中,作為賢后榜樣的長孫皇后,應該是正襟危坐,手拿《女則》,和廟堂中的泥菩薩一般不食人間煙火,無情無欲,沒有半點“人味”才對。而這首詩中的長孫皇后,居然像個活潑嬌媚的少婦一般,而且還挺“開放”的,說什么“蘭閨艷妾動春情”之類的話,既直白又大膽,估計讓舊時的一干老儒看得不時搖頭,尷尬萬分。

這和后來人們印象中端莊恭謹的皇后形象全不合拍,如果是寫小說的話,恐怕這首詩要編排在“狐媚偏能惑主”的武則天頭上,哪里像長孫皇后的詩?明朝著名文學家鐘惺的《名媛詩歸》卷九中就這樣說:“開國圣母,亦作情艷,恐傷盛德。詩中連用井上、檐邊、花中、樹上、林下,一氣讀去,不覺其復。可見詩到入妙處,亦足掩其微疵。休文四聲八病之說,至此卻用不著。”我們看鐘惺雖然也夸長孫皇后這首詩寫得不錯,藝術性有幾層樓高,但覺得“思想性”大有問題,長孫皇后作為“開國圣母”有失“莊重”,說什么“恐傷盛德”之類的酸腐之語。

然而,這正反映出大唐真誠開放的氣象。當時就是這樣,正像唐代美女們袒露的酥胸一樣,唐代人的真情是不受束縛的,真情流露的詩作誰也不會譏笑,在那個時代并不可恥。所以長孫皇后敢這樣寫,也敢于將此詩公之于眾,讓它流傳千古。同時,這也讓我們知道當年的長孫皇后,不但可敬,而且可愛可親。

中國的歷史上,經常喜歡將人,尤其是他們所認為的“賢人”“圣人”,木偶化,泥塑化,將他們抽離了真實的血肉,按自己希望的形象用泥糊起來,放在香煙繚繞的殿堂里供奉。然而,幸好有這樣一首詩,能將我們帶回貞觀年間,充分了解到長孫皇后真實而又可愛可親的另一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门市| 惠水县| 裕民县| 潍坊市| 合江县| 米易县| 贵港市| 铜鼓县| 泰宁县| 土默特左旗| 赤峰市| 保定市| 隆德县| 昂仁县| 威海市| 达拉特旗| 白河县| 轮台县| 凉城县| 思南县| 永顺县| 恭城| 喀喇沁旗| 武陟县| 白沙| 壶关县| 织金县| 安平县| 讷河市| 民权县| 宁化县| 庄河市| 政和县| 扶余县| 宣化县| 乳山市| 马龙县| 嵊州市| 巴彦县| 金湖县| 斗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