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宋訥辭官
- 大明:從錦衣衛(wèi)千戶,到白袍帝師
- 不要桃花要錢花
- 2005字
- 2024-08-23 23:27:32
朱桂一走,王安也有些心虛,立刻拱手告退道:“時辰也不早了,末將不打擾娘娘了。”
然而郭惠妃卻沒有準(zhǔn)許王安離開,而是沒好氣的道:“教孩子歸教孩子,可你也不能當(dāng)自己兒子那樣打啊!”
“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才是桂兒的爹呢!”
王安頓時尷尬的不知道說啥好,心想還是被這娘們看穿自己的教育方式么。
不過心大的王安也沒覺得什么,只要能把孩子較好,管他白貓黑貓呢?
不過郭惠妃說完這句話,似乎覺得自己的比喻并不恰當(dāng),又或者想起了別的什么,臉色頓時緋紅一片。
“不過,這幾天桂兒倒是的確變好了許多,有你在本宮也能少操點(diǎn)心。”郭惠妃沉默了會兒,道:“聽說今天這事兒,是因?yàn)樗蜗壬谡n上讓孩子們辯論。”
“只有桂兒一個人選了人性本惡,你為了替桂兒出頭舌戰(zhàn)宋先生,竟然用什么‘致良知’的觀點(diǎn),說的宋先生啞口無言。”
“這是桂兒第一次在課上露臉,雖然漏的也不全,但……還是謝謝你了!”
王安謙虛道:“其實(shí)豫王殿下還是聰慧的,至少不會人云亦云,您看大家都跟著先生的意思,選了人性本善,但世間事尤其是簡單的非黑即白?”
“末將也只是看不慣,那些所謂大儒故步自封的陳腔濫調(diào)罷了!”
“沒想到你一個武夫,居然還嫌棄起那些當(dāng)世大儒來了!”
郭惠妃捂嘴輕笑,“不過還真看不出,你一介武夫居然還有些真知灼見,居然能把宋訥說的啞口無言,要是傳出去,恐怕朝野上下和國子監(jiān),都要驚掉下巴了。”
說到這里,郭惠妃情不自禁的靠近了王安,仰著頭就像是第一次認(rèn)識王安那樣,重新打量起來。
“你那些新奇觀點(diǎn),雄英也和我說了,倒還真有些道理,話說你是怎么悟出來的?”
然而郭惠妃好奇打量王安的時候,卻是沒有注意到兩人之間的距離已經(jīng)近在咫尺,近的王安只要稍稍低頭,就能觸碰到對方那光潔的額頭,甚至是……
聞著對方身上傳來的香味,王安雙目情不自禁的順著對方的抹胸向下游走,粗大的喉結(jié)情不自禁的吞了口唾沫。
郭惠妃順著對方的視線低頭,頓時驚叫一聲向后退出好幾步遠(yuǎn),兩只柔荑捂著領(lǐng)口頓時面紅如血,片刻后才偏著腦袋低低的嬌嗔道:“你……你好大的膽子!”
王安心里咯噔一聲,不過因?yàn)樵缬袑Ψ桨驯谑郑砸矝]帶怕的,裝傻充愣道:“娘娘您在說什么呢?”
“末將不是很懂啊!”
“無賴!”
見對方一副占了便宜還賣乖的樣子,郭惠妃頓時又羞又怒的罵道:“滾滾滾,本宮一眼也不想多看你!”
雖然有些舍不得那深溝美景,但王安也是巴不得回家吃飯了的,于是毫不猶豫的道:“末將遵命!”
說罷,一會兒都不愿意多耽擱,直接轉(zhuǎn)身就走。
郭惠妃沒想到王安走的這么干脆,望著對方的背影恨恨的跺了跺腳,低低罵道:“男人都是大豬蹄子!”
………………
王安出了詠春宮,立刻馬不停蹄的往午門趕。
作為一個合格的打工人,是絕對不能容許自己多加一秒鐘班的。
只是在經(jīng)過武英殿的時候,王安還是忍不住多看了兩眼。
明初,南京皇城有文華殿和武英殿,同屬外朝,作為皇城三大殿的左輔右弼。
文華殿設(shè)計用途是皇太子的觀政之處,后來改為舉行經(jīng)筵的地方。
經(jīng)筵,是指漢唐以來帝王為講經(jīng)論史而特設(shè)的御前講席,在明代,這里是皇帝與大臣研討學(xué)問、講經(jīng)論道的場所,同時也是朱標(biāo)監(jiān)國、輔國、上課的地方。
而武英殿在明初時,帝王齋居、召見大臣皆在此殿,后來這些活動移至文華殿。
不過此時的朱元璋,除了上朝在奉天殿,晚上在各宮妃嬪之間亂睡之外,最鐘愛的還是在武英殿批閱奏章。
“哎呀……老朱就在這里面誒!”
王安感慨一句,就像后世人旅游參觀名人故居一樣,會感慨上一句,“這就是某某當(dāng)年居住的地方了”。
然而王安不知道的是,此時此刻的武英殿不止有老朱,還有白天時候被他懟的啞口無言的宋訥。
“人間本無事,唯有致良知?”
龍椅之上,朱元璋嘻嘻咂摸這這句話,許久后方才感慨的說道:“這倒也是一句至理名言。”
“沒想到王安一個區(qū)區(qū)武夫,竟然還有這樣的真知灼見,但真是難得啊!”
宋訥站在下首,聞言拱手道:“陛下有所不知,這何止是真知灼見,簡直就是圣人之言吶!”
“若是能以此教化萬民,這天下便再沒有惡人了!”
“哦,真有愛卿說的這么夸張?”朱元璋驚訝起來。
身為布衣天子,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吾本淮右布衣”,本身是沒有太多文化修養(yǎng)的,因此見大儒宋訥,居然對這句話給與了如此高的評價,頓時驚訝不已。
宋訥堅定點(diǎn)頭,道:“自古以來人性到底是善是惡,列代先賢爭執(zhí)了不知多少年,都沒有一個結(jié)果。”
“雖然也不是沒有人提出人性本無善惡之分,但卻也說服不了其他人。”
“可是這位小小大漢將軍,卻是另辟蹊徑,提出人的善惡與否乃是由個人心中的良知與私欲決定,不但直指問題核心,而且還給出了善惡變化的緣由。”
“反推過來,豈不也是給了世人教化萬民的法子么?”
“教化萬民吶!這樣的功德,說是圣人之言半點(diǎn)也不為過呢!”
朱元璋思忖片刻,也不禁贊同的點(diǎn)了點(diǎn)頭,道:“先生所說有理,只是也不知道這王安,到底是那里來的這番見解。”
再把王安調(diào)入東宮的時候,都不用老朱吩咐,早就有人給王安作了“背調(diào)”,就是一個尋常的老兵之子,因?yàn)槌幸u了父親的職業(yè),這才成為了新成立的錦衣衛(wèi)力士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