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尋茶之源
  • 陸十八
  • 1366字
  • 2024-07-25 16:28:38

1.湘西的黃金茶

吉首,苗語“生養之地”,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

清代,吉首稱乾州,民國稱乾地縣。

萬溶江畔,距今已有兩千四百年歷史的乾州古城,在夏商時期就有土著先民繁衍生息。后來,成為苗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位列湘西四鎮之首。

今天的乾州古城夾在張家界與鳳凰之間,聲色被奪了不少。

到湘西,就是體驗苗疆的民俗風情。

“歲暮年末居民便裝飾紅衣儺神于家中正屋,捶大鼓如雷鳴,苗巫穿鮮紅如血衣服,吹鏤銀牛角,拿銅刀,歌舞娛神。”

……

體味原汁原味的湘西苗疆風情,還是要去矮寨。

湘西,原是“苗不出境,漢不進峒”的閉塞之地。現如今,被稱為最美的湘西公路,引著人沉醉于武陵山谷的美景之中。

“苗歌”“苗鼓”“趕秋”“四月八”。

矮寨的苗疆風俗依舊傳統、濃郁。

看看今天的苗寨還能否體驗到沈從文筆下“有三家苗人打豆腐的作坊,小腰白齒頭包花帕的苗婦人,時時刻刻口上都輕聲唱歌,一面引逗縛在身背后包單里的小苗人,一面用放光的紅銅勺舀取豆漿”這種純樸、純美的湘西苗風。

矮寨最出名的是盤山路與大橋。

為抗日戰爭修建的天險之路——湘川公路,彎道之彎,陡坡之陡讓人驚嘆。這是曾經無數苗族丁壯,懸筐于懸崖峭壁之上靠著雙手錘打、釬鑿而成。感喟國人心力之不可思議!

云端之中的矮寨大橋又是一處現代建筑的奇跡!

湘西,離不開茶,潔齊而清明的雨天,湘西也最適合觀雨喝茶。一場春雨,一片春茶,茶,就是春天的味道。

臨著一泓池水,

留得殘荷聽雨聲。

落花人獨立,

微雨燕雙飛。

《坤元錄》中記載:“辰州溆浦縣西北三百五十里無射山,云蠻俗當吉慶之時,親族集會歌舞于山上。山多茶樹。”

溆浦縣屬湘西懷化,無射山屬現在的武陵山脈。

下圖是兩款古丈毛尖,左為人工栽培,右為天然野茶。

湘西傳統條形綠茶。

產武陵山區古丈縣,

鮮嫩清爽,自然生態。

相傳,古丈毛尖是戰國時巴人傳入,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東漢時記載:“永順之南,列入全國產茶之地。”“武陵七縣通出茶,最好。”

唐代文獻也曾記載:“溪州等地均有茶芽入貢。”

湘西之人皆愛這古丈毛尖。

湘西之行,還領略了另一種湘西好茶,保靖黃金茶。

“一兩黃金一兩茶”,到底茶貴還是黃金貴,我無所謂,但這茶喝起來的確獨特。獨特,就一個字——“香”。

初聞干茶,有些巧克力般的甜香;快速洗茶,茶喚醒之后馬上散發出類似淡淡的海苔的醇香。第一品入口,不是舌尖,是滿口即刻彌漫一股由內而外,異常豐富、厚密的馥香。極醇,像蜜沾滿了口舌;極甜,吸一口氣,舌底回甘綿綿不絕,過了許久,咽一口唾液,甜香猶在。

這哪里是喝茶,簡直就是喝香水!

還是子尚說的妙:“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不許笑我癡茶!“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

《后魏錄》記載得更為有趣:“瑯琊王肅仕南朝,好茗飲、莼羹。及還北地,又好羊肉、酪漿。”人或問之:“茗何如酪?”肅曰:“茗不堪以酪為奴。”

干茶翠綠,茶湯黃綠,葉底青綠,是難得的好茶!

這茶很容易上癮。

后來有一次在福建出差,途中帶的就是這黃金茶。

計劃早晨去漳州,下午回廈門,想想一路會非常忙便沒有隨身攜帶。那天很早出門,一直在忙,實在沒機會喝茶。

下午,從漳州回轉廈門的車上,一路竟然心神不寧,就是按不住饞蟲。

下了車,幾乎是沖到了房間,連手都顧不上洗,第一時間先燒水,泡茶。

“好香啊!”

一口茶進了口,那滿足感無以言表。

不過此茶必須冷藏保存,否則口感大打折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平县| 偃师市| 剑川县| 敦化市| 凉城县| 阿拉善盟| 林州市| 确山县| 腾冲县| 兴仁县| 永宁县| 乐昌市| 南充市| 青田县| 西盟| 阜城县| 乃东县| 长葛市| 健康| 夏河县| 临高县| 宁德市| 改则县| 龙南县| 扶余县| 石景山区| 长子县| 榆树市| 博白县| 肇庆市| 土默特左旗| 冀州市| 那坡县| 邢台县| 武城县| 南城县| 新竹市| 梨树县| 峡江县| 紫阳县| 图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