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五星秘授,火德仙君
- 志怪世界,我成了五德仙君?
- 山中奇談
- 3417字
- 2024-08-21 13:31:27
“張嬸客氣了。”孟然稽首以禮,被王冰棍的妻子王張氏請入門內(nèi)。
趁此間隙,孟然意識再次下沉,只見那本怪書仍然高居識海之上,確定并非幻覺后,孟然隨之感到困惑。
腦中平白多出一本書。
這般詭異之事,他非但不感到突兀,反而覺得十分融洽,似乎本該如此。
禍福兇吉尚未可知,孟然強行按耐住自己的好奇,沒有貿(mào)貿(mào)然翻開這本書。
等回到觀內(nèi)再說。
……
“小孟道長,你可終于來了,我都好幾天沒睡過安穩(wěn)覺了,你看我這黑眼圈……”
孟然甫一進(jìn)入屋子,便見到了蜷在被子里的王冰棍。
這是個五十歲左右年紀(jì)的男人,面頰凹陷、眼袋浮腫,整個人顯得無精打采,死氣沉沉。
“還是先說說什么情況吧。”孟然道。
王冰棍搗蒜也似點頭,將自身遭遇說了。
“我也忘了什么時候開始的,每當(dāng)我開始睡覺,總會夢到一個駝背的老太太,問我‘白云洞’怎么走,特別奇怪!”說到此處,他縮了縮脖子,小聲囁嚅道:
“那老太太生的也很難看,尖嘴猴腮,不像人,反而像山上的狐獾!時間一長,我便不再敢睡覺了。”
“你是說,有人在夢中向你打聽‘白云洞’?”孟然皺眉。
“小孟道長別聽他胡扯。”王張氏瞪了一眼男人,對孟然懇求道:
“這家伙整日說東道西,指不定是招惹了什么臟東西,懇請小孟道長幫幫則個!”
“自當(dāng)盡力。”孟然不再多說,從懷中取出兩張“靜心符”,而后吩咐道:“煩請取半碗水來。”
張嬸出了房間,不消片刻便端了半碗水進(jìn)來,放在床邊。
孟然點了點頭,旋即只見其食指與無名指互相交錯,對著兩張“靜心符”輕輕一劃。
嗤……
兩道符箓竟莫名燃燒起來,一縷縷青煙飄忽升起,擴散整個房間。
王冰棍眨了眨眼睛,精神頭似乎有些好轉(zhuǎn)。
這股煙兒有一種好聞的清香,多吸一吸,對他應(yīng)該很有好處!
孟然將燃燒過半的符箓丟入水中,看了眼如癡如醉的王冰棍,皺了皺眉:
“靜心符可以安撫精神,有助睡眠,但你這么吸,就不怕一覺醒不來?”
王冰棍一聽,猛地咳嗽兩下,立馬捂住鼻子。
孟然笑了笑,將灰黑色的符水遞到王冰棍面前,叫其喝光。
靜心符的符紙,都是由草藥磨漿壓制而成的,這些草藥本身就有安身靜心的效用。
而且相比于單純的湯藥,符水卻又更好吸收,絕非什么唬人的缺德把式。
這一點,倒是與前世的一些腌臜偏方截然不同。
符水苦澀,難以下咽,王冰棍撇著嘴喝了好幾口,碗底才見干。
“小孟道長,這樣就沒問題了吧?”
“接下來好生休息,休要再胡思亂想了。”孟然接過張嬸送來的兩吊銅錢,掂了掂,收入包袱之中。
兩吊錢便是二百文,當(dāng)然無法與胡員外的狗頭金相比,但在這偏僻的小村,也相當(dāng)于一個三口之家一周的用度了。
說實話,夢魘這種小事,與其請道士幫忙,倒不如找藥師來配一副藥來的實在,眼下錢也收了,孟然也就多問了一嘴:
“沒去找藥師瞧過嗎?”
“魯藥師?”張嬸搖搖頭:“也去找過,但他最近不知怎么了,總是神神叨叨的,我感覺他病的比我家這口都重,所以……”
孟然聞言輕輕點頭。
魯藥師也住在村里,珍藏有許多寶藥,說起來,之前對方與張夢龍的關(guān)系還不錯,后來聽說張夢龍弄斷了他一株寶參的根須,于是二人就鬧掰了。
……
……
雨過天晴。
回到青龍觀。
孟然先是將濕柴搬到外面去曬,凈過手之后,又為師父禮了一炷香。
這才回到蒲團(tuán)盤膝坐下,清點今日收獲。
“二百銅板足夠我半月花銷,而那錠狗頭金更不必多說,修繕屋頂是綽綽有余!”
孟然環(huán)顧四周,看著看著,又不禁皺起眉頭。
都說“由儉入奢易”,以往孟然只想著將屋頂修好,便十分滿足;而今懷里有錢,反倒是看哪里都不太順眼了。
門板漏風(fēng)、窗戶也有些透光、山門處應(yīng)該加塊牌匾、后山那片湖適合養(yǎng)幾尾錦鯉……
孟然掂了掂狗頭金,頓時覺得分量輕了不少。
“明天再去找木匠幫忙吧……”
將狗頭金收好,孟然平心靜氣、摒去雜念,將意識逐步下沉至識海之中。
不出所料,那本書依然在這里,五條旋臂有光暈閃爍,好似星系鑲嵌其中。
而最顯眼的,自當(dāng)屬左下角那道赤色旋臂,炙熱灼眼,如同火焰騰燒。
“《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經(jīng)》……”
孟然沒來由的想起這個名字,于此同時,那本書終于慢慢翻開。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位威武神俊的仙君人物。
只見其頭戴星冠,足蹬朱履,身著赤霞壽鶴之衣,腰懸絳天劍,垂朱紅色環(huán)佩。
身周數(shù)個閃著赤光的小篆。
“長養(yǎng)萬物,燭幽洞微。”
正是——南方熒惑火德仙君!
孟然心頭狂顫,只感覺是在直視一口火爐,奪目刺眼,幾乎流出淚來。
但好在,這種感覺只持續(xù)了一瞬,那仙君人物便消失不見。
一行行方正古樸的小字,繼而顯現(xiàn)出來。
“《小引火訣》——引靈氣至火心宮,凝聚火德靈氣;打通竅穴,使靈氣充沛,方可自如調(diào)動施展,是也。”
……
“這是……法術(shù)!?”
孟然凝目細(xì)望,只見這行字的下方,還有數(shù)百字的修煉講解。
可謂是細(xì)致入微!
可惜僅有“小引火訣”一門術(shù)法,倒是遺憾。
意識緩緩從識海之中剝離,孟然驀的睜眼,徐徐吐出口濁氣。
猜測不錯的話,這本《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經(jīng)》,應(yīng)該就是致使他穿越的原因。
而方才出現(xiàn)的“火德仙君”,想必是書中所記錄的某位仙君人物,主掌火法。
至于那道“小引火訣”的來歷……孟然猜測,許是與那戲班子有關(guān)。
當(dāng)時他只是看了一眼那噴火的戲法……
念及此處,孟然精神一振。
難不成,這本書可以收錄他見到的所有術(shù)法!?
而且,既然有“火德仙君”,那是否也有“水德”、“木德”……
“先看看這‘小引火訣’……”
孟然壓制翻滾的情緒,嘗試依照《太上經(jīng)》中的記載進(jìn)行修煉。
首先是感知天地靈氣,通過吐納口訣,將靈氣搬運入體內(nèi),而后再凝聚于火心宮之中。
所謂火心宮,實則就是心臟的位置;人心屬火,最為適合凝聚火德靈氣。
成功凝聚火德靈氣后,只需要配合專門的口訣或指印,調(diào)動靈氣運轉(zhuǎn),即可催動“小引火訣”。
孟然沉下心來,將吐納口訣牢記于心,而后嘗試感知天地靈氣。
令人訝異的是,孟然感知靈氣的速度極快。
許是天賦本就不弱,尋常人第一次感知靈氣,至少需要一個時辰的時間。
他只花了兩刻鐘而已。
感覺到一股涓涓細(xì)流般的靈氣,在經(jīng)脈之中潮涌、脈動……孟然確認(rèn)無誤之后,開始第一次嘗試,將靈氣搬運至心臟。
這一步便至關(guān)重要了。
只要能夠順利將靈氣轉(zhuǎn)化為火德靈氣,不僅可以掌握“小引火訣”;更能夠順勢打通竅穴,將靈氣長久儲存其中。
《太上經(jīng)》之中,稱這種境界為——“開竅境。”
搬運靈氣的過程很是順利。
孟然沒費什么力氣,便將無屬性的靈氣,轉(zhuǎn)化為了火靈氣,凝聚于火心宮之中。
他沒打算就此停手,準(zhǔn)備一鼓作氣,打通竅穴。
倒不是孟然貪心,竅穴打通與否,關(guān)乎著修士是否可以儲納靈氣,可謂至關(guān)重要。
而最關(guān)鍵的一點——
在《太上經(jīng)》的記載之中,開竅境不過是修行的“啟蒙”階段,連入門都算不上。
心臟有四處竅穴,兩心房以及兩心室,相較于其它臟腑動輒幾十上百個竅穴,已經(jīng)非常“友善”了。
孟然用“一吸三吐”的吐納方式,慢慢導(dǎo)引著火心宮之中的火靈氣,嘗試打通第一個竅穴。
有了先前打下的基礎(chǔ)以及經(jīng)驗,本以為過程會很順利,卻不料出現(xiàn)了意外。
孟然的火心宮,似乎有些排斥火靈氣。
每當(dāng)他嘗試將其填入竅穴中時,心臟之處都會傳來隱隱陣痛,似乎很是懼怕靈氣進(jìn)入。
幾次都是如此。
謹(jǐn)慎起見,孟然還是放棄了打通竅穴的念想,緩緩睜開雙眼。
“心宮無法容納靈氣,這肯定不是修煉出了岔子,應(yīng)該是我自身的問題……”
以凡人之軀修煉仙法,難免有些吃力,或許……要想辦法提升體質(zhì)?
還是說缺少某些特殊關(guān)要?
孟然對于修煉的理解還是過于淺薄,便也不再多想,當(dāng)即將門外的濕柴搬了進(jìn)來。
“先看看這‘小引火訣’究竟厲害在哪!”
只見他口中念誦法咒,掐著指訣,凌空一點,一簇微弱的火苗,倏然自他指尖竄出。
火焰初時不過黃豆大小,卻能迎風(fēng)膨脹,轉(zhuǎn)瞬間化作一團(tuán)火球,直接將濕漉漉的柴火引燃。
孟然先是后退兩步,而后臉上慢慢生出笑容。
“收!”
指訣再次掐動,火焰霎時間扭轉(zhuǎn)成一條火舌,旋轉(zhuǎn)著沒入孟然指尖當(dāng)中。
“竅穴尚未打通,火靈氣無處容納,短時間內(nèi),最多只能施展兩次。”
孟然感受著身體之中的變化,暗暗牢記,順手摸出塊米餅,兩口吃光。
“明日去找木匠的時候,順便再去看看藥師吧。”
孟然囫圇吞咽完畢,便起身準(zhǔn)備回去休息了。
忽然,他耳朵動了動,有什么聲音在殿門外響起。
似乎是腳步聲。
“有香客來了?這個時間?”
孟然修煉的這段時間,天已經(jīng)慢慢擦起黑了,整了整自己的道袍,他上前推開了殿門。
殿門外,灰石磚鋪就的地面,站著一個穿灰白袍子的老者,袖口沾染些許污漬,頭發(fā)蓬亂,有些不修邊幅。
此時見到俊秀小道士出來,顯得有些局促。
“見過小孟道長。”
“魯藥師?”
孟然眸光一亮,還了一禮后,笑著將對方迎了進(jìn)來。
甫一進(jìn)入殿中,魯藥師便“嗚哇”一聲哭了出來,對著孟然道:
“小孟道長務(wù)必救救老夫,再這么下去,老夫恐怕命不久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