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三策治天下
- 大明洪武:朱棣,你做太子不做?
- 刻骨針
- 2333字
- 2024-08-10 14:37:39
距離搬出太子東宮,還剩下兩天時間。
昨晚上朱允炆連夜將奏本寫好,但并沒有立刻上呈,而是等到了今早。
夜晚時分,人容易在沖動之下做出不明智的舉動,朱允炆不愿意將僅剩的一點希望,毀在一時的沖動之下。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性格中帶著幾分急躁。
曾經他的皇阿瑪,也就是康熙,就曾經告誡過他,要戒驕戒躁,不可急于求成。
眼下,面對緊急情況,朱允炆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拿出奏本,又看了一次。
而后,他再度修改一部分內容,再看再改,如此反復有十余次,才覺得這道奏本沒有什么問題。
此時,已經快到晌午時分,朱允炆深吸一口氣,拿著奏本,直奔文樓。
這一次,王公公沒有攔他,通傳一聲之后,朱允炆走進文樓大殿。
“孫臣朱允炆叩見祖父皇帝陛下。”
朱允炆內心中有幾分酸楚,原本以為十拿九穩的事情,現在突然發生了變故。
他此刻能夠體會到老八的心情,明明什么都沒做,偏偏有豬隊友上來挑事,順勢給自己拉下水。
眼下沒有任何辦法,也只好將珍藏的家底拿出來,先將局勢扭轉再說。
反正他當了皇帝,只需要一番操作下來,就能夠廢除法令,改變時局,而后送朱棣靖難成功。
收攏起心中思緒,朱允炆一個腦袋磕在地上,沒半點別扭情緒,面色恭敬。
朱元璋抬起頭,看了眼跪地的朱允炆,道:“起來吧,允炆可有什么事情?”
“皇祖父,孫臣近日來閱覽史籍,通覽《大誥》,心中頗有幾分感慨。
胡元覆滅之因,與官員胡作非為、魚肉百姓有很大關系,正如皇祖父所說,元失之寬縱,對官員監督不力,以至于吏治腐敗。
孫兒這幾日就在想,如何能夠讓老百姓過得更幸福,讓他們不用再忍受官員剝削之苦,讓他們肩膀上的負擔,減輕一點。”
“哦?你能想到這些,的確是有心了,可有什么感悟?”
朱元璋知曉朱允炆是個開掛的,眼下他被封郡王,落后朱允熥一大截,如果運作不好,相當于直接拱手送走奪嫡的希望。
因此,朱元璋一直在等待朱允炆的反擊,他也很好奇,這家伙能給出什么樣的驚喜。
現在看來,朱允炆要給他的驚喜,還是和官員有關,就是不知道具體是什么。
“啟奏皇祖父,孫兒才疏學淺,苦思數日,方才有所對策,只恨口舌不利,全都寫在奏本之上,還請皇祖父御覽。”
朱允炆從懷中將奏本掏了出來,心都在滴血,這可是為王朝續命的好東西啊。
現如今洪武皇帝一人獨治,說一不二,再加上剛剛開國,風氣一清,可比他那個時候,阻力更小。
目送著奏本上呈到朱元璋手中,朱允炆心底里哀嚎一聲,暗暗發誓,等自己上位,就把這些東西全給廢除了。
如果不是事態緊急,這些方法朱允炆根本不會交出來,可惜事情變化太快,他來不及再做其他打算。
朱元璋打開奏本,原本還有些懶散的精神瞬間緊繃起來,不為別的,就為這奏本上面所寫的東西。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攤丁入畝,一條鞭法!
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嘶!”
朱元璋心中震動。
這小子可以啊!
這可是為封建王朝續命的好東西,堪稱大殺器。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仁政之中的扛把子選手,迷惑性極強,能夠大幅度的拉攏人心。
拿來聚攏人心,絕對是極好的選擇!
而第二條的攤丁入畝,一條鞭法,在朱允炆的解釋之中,和張居正的有所差別。
但是核心相差不多,名義上都是盡可能的減少百姓的負擔,從而穩定民心,穩固統治。
第一條和第二條看似沖突,看起來都攤丁入畝了,還談什么永不加賦。
實際上,古代所說賦稅,二者雖然連在一起,但并不是同一個東西。
因此,這二者并不算沖突,只是其中有所重合的部分。
至于最后一條,則是取消了士紳的特權!
什么士紳?
所謂“士”,指那些擁有科舉功名但尚未入仕的群體,如舉人、監生、生員等。
這些人在科舉考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獲得了朝廷的認可,并因此享有與官僚集團類似的種種特權。
雖然他們尚未正式成為官僚,但已經具備了進入官僚集團的資格和條件。
而“紳”,指的是現任或離職的官僚,他們屬于官這一層次。
這些官僚在任期間或離職后,仍然享有一定的政治和經濟特權,是士紳階層中的上層。
士紳掌握著話語權,是溝通上下的重要渠道,也是既得利益者,勢力龐大。
朱允炆加上這一條,也是不安好心,他并不想朱元璋的名聲因為一條“滋生人丁,永不加賦”變好,故此加上這一條得罪士紳階層的方法。
這方法的確能夠有效提高國家財稅收入,但毫無疑問會得罪士紳階層。
皇帝活著,以強權鎮壓,這幫人不會出來跳,但只要皇帝一死,那么鋪天蓋地的臟水就會襲來。
朱允炆想的十分通透,這些方法雖然能夠增強國力,但是推行起來阻力很大,屬于是美麗的誘惑。
身為君王,抵擋不住這些誘惑,一定會心花怒放,而這些辦法的提出者,自然會有所獎賞。
是的,朱允炆的目的,還是為了擺脫目前的郡王身份,爭取和朱允熥平起平坐!
至于大明會因為這些政策變得如何,朱允炆并不擔心,等他上位就可以解決。
尤其是后兩條,廢除起來相當容易,甚至只要中央不大力推行,就會在地方上石沉大海。
深吸一口氣,朱允炆等待著朱元璋的反應,事實也如他預料一般,朱元璋此刻的確非常心動。
這三個方法,都是鼎鼎有名的政策,哪怕是不怎么熟悉歷史的人,都有所耳聞。
不過朱元璋也知道,政策再好,也得看當時的社會條件。
就好比現在發展資本主義,那肯定是不行的,沒這個基礎,至于更高層次的,更不可能,一飛沖天是沒有希望的。
因此,這三種政策,能否在這個時候推行,他心里也沒底,還得叫人前來商議才是。
而對于朱允炆的心思,朱元璋心知肚明,無非就是想通過這些,實現絕地反擊!
對此,朱元璋自然沒有意見,現如今應天就這兩貨一直跳,一方過于強大,不是什么好事。
平衡,才是重中之重!
“允炆,你果然聰慧,有大才!”
朱元璋盛贊,“不過這些辦法,咱還得找人來商議一番,如果可行,允炆你功勞最大,咱親自給你封賞!”
聽到朱元璋承諾,朱允炆內心里的大石頭直接落下,不枉費他為了一擊成功、花費心血苦功出謀劃策。
“孫兒叩謝祖父皇帝陛下,孫兒愚鈍,如果有什么問題,皇祖父可隨時召見孫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