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楚王二策,梅開三度
- 家父洪武,我的父親太仁慈了
- 檸檬茶多加冰
- 2350字
- 2024-07-24 00:46:39
楊升罰一年俸祿,閉門思過三月。
彈劾楚王一事落下帷幕。
“諸公可還有事起奏,無事退朝,明日再議。”,隨著司禮監太監獨特的公鴨嗓。
朝會再次步入正軌。
郭桓手持笏板出列:“臣有本奏,請傳遞上位查閱。”
朱元璋閉目沉思道:“諸公都已疲憊,宋濂把你的折子也一并遞上來。”
“諾。”,宋濂從袖口中取出奏章遞給司禮監太監。
老朱放后世絕對是個演藝圈大拿,一板一眼的觀看起奏疏,時不時皺眉沉思,時不時喜上眉梢。
朱元璋啪的一聲合上奏疏目光炯炯地看著郭桓:“郭桓!”
“臣在!”
朱元璋聲音洪亮:“可行?”
嚇得諸公精神一振。
今天這是怎的了,又有大事發生!
“臣查閱了大量資料進行佐證,一定程度上可行。”
朱元璋聲音有些顫抖:“你可知一旦此策可行,將有多少百姓得以活命,你郭桓會名留千古,刻印在史書上供世人傳頌。”
名留千古!
郭桓奏疏到底寫了什么。
朝堂諸臣疲憊的神態一掃而空,好奇夾帶羨慕的目光看向郭桓。
“臣汗顏,臣不敢居功,此乃楚王殿下之策,臣只是加于整理成冊,楚王殿下才是心優萬民。”
楚王又是楚王,楚王又做了何事。
“哦~~”朱元璋有些疑惑:“此事為何又關系楚王,你何時見過楚王?”
自己見沒見過楚王,你朱重八心里沒數?
為了推進就藩鋪墊,上位徹底不要臉面.....郭桓扯了個謊言:“臣前些日子拜訪太子時,在文華殿外遇到過楚王殿下一次。”
“好,當真是咱的麒麟兒,老六這孩子做的很好。”朱元璋喜不自禁。
“上位,老臣可否一觀奏疏。”鄧愈開口道。
開國六公,常遇春病逝,如今在應天的只有衛國公鄧愈,鄧友德,榮祿大夫,右柱國。
常茂世襲不算。
郭桓是否真的遇見過楚王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鄧愈此時應出聲配合朱元璋。
作為至正十五年就跟在朱元璋身邊的老人,朱元璋一舉一動他能洞察一絲真相。
雖不知老朱的目的,但配合便是。
鄧愈接過看了眼奏章就猜測自己賭對了。
這份奏章就算不是老朱寫的,也勢必有他的參與。
無他,白,太白了。
原本就想著擁護朱元璋的鄧愈,隨即認真的觀閱奏疏,這一看臉色逐漸猙獰。
眼眸微紅,睜到最大,身上的殺伐之氣由然升起,右手中笏板被硬生生捏斷。
快步走到郭桓身前,單手揪住郭桓的衣領厲聲問道:“奏章所說,可真!”
這可是朝堂,莊嚴肅穆的朝堂。
衛國公僭越的行為,第一時間驚的朝堂一片嘩然。
“小鄧。”“鄧叔。”
德慶候廖永忠,鄭國公常茂第一時間有所動作,抱住了鄧愈。
郭桓被嚇了一跳,悄悄鎮定下來后回道:“五成把握。”
這個時候鄧愈也冷靜下來了,手癱軟了下來:“郭大人,對不住。”
廖永忠、常茂見狀這才松開鄧愈。
鄧愈老淚縱橫跪倒在地:“臣爹娘都是餓死的,所以臣見到此奏章有些失態,請上位懲戒臣,如今我大明有五千萬人,按照奏書所言,糧食有望增加一成,可以讓五百萬人活命啊,哪怕只有五成希望,臣爹娘泉下有知應該不會怪罪臣了吧?”
朱元璋搖頭嘆道:“無妨,你是咱從死人堆里撿回來的,那年你才十六歲,咱也餓死了爹娘,咱懂你的心情。”
朝堂武將有很多都是泥腿子出身,都經歷過那個昏暗的時代,這個時候紛紛沉默。
至于胡惟庸,宋濂等元朝舊臣倒沒那么多感觸。
鄧愈感慨道:“愈庵先生所說無錯,楚王殿下大善,臣有一女芳齡十四,臣厚著老臉請上位賜婚。”
那是我二弟媳婦,朱標嘴角直抽抽道:“衛國公稍安勿躁,楚王虛歲十一,年齡尚小,暫時不考慮成婚。”
“再說郭大人也說只有五成把握,還需要驗證,奏疏就不一一傳閱了,由孤來念吧。”
朱標生怕又出現另一個鄧愈,接過奏章,念出聲音:
.....
常言道龍生龍,鳳生鳳.....據臣翻遍典籍,葵、韭、藿、薤、蔥,筍等多種農物,只需擇選良種,換地種植依舊漲勢良好,收成與普通種子同地種植相比,優勝之。
故此,臣得論,自古以來,人,優勝略汰,糧種亦如是,臣斗膽諫言,取大明境內各地的良種,建立實驗田,培育糧種。
......
諸多大臣聽完奏章內容后,眼神緊緊的盯著郭桓。
名留千古,或許夸張,但若按此方法實行下去,增收一成糧食真有可能,若比一成多呢。
弱宋引進的占城稻就是最直觀的例子。
名留千古,真有可能!
如此簡單的道理,為何自己沒想到呢,有些臣子心中懊惱。
有人歡喜有人愁。
胡惟庸此刻雙眼微瞇,目光冗雜。
奏章除卻開頭結尾,語言太白。
朱重八想做什么!借此機會為朱楨造勢,借機推動分封進度,秦王朱樉,晉王朱棡是時候可以就藩了。
胡惟庸與許多人一般,并不反對分封,而是如何在分封過程中獲得更大的利益。
何況在朱元璋眼中,分封勢在必行沒人能夠阻攔,洪武三年朱元璋就定下分封之策。
當年誰人能攔。
唯一能做的就是拖住皇子就藩時間,謀求最大的利益。
“楚王殿下,天性純良,臣為上位賀。”不知道哪一個大臣,不要臉皮先喊了出來。
下一刻,整個奉天殿的官員都在吶喊。
當潮水般的聲音停下后,戶部侍郎馬貫站了出來:“臣戶部左侍郎馬貫奏請上位。”
“馬卿,請說。”
“實驗田該如何建立,收集到各地的良種后具體如何實驗,臣認為,該立一個章程。”
朱元璋擺了擺手:“這就是你戶部的事了,該如何立章程,由你戶部負責,咱就要的是結果。”
其余五部的官員紛紛對戶部官員投來羨慕的目光。
此事若成,哪怕增產半成,都是天大的功勞,現如今全部給戶部了。
但此事由郭桓上書,其余各部官員再艷羨也無可奈何。
馬貫微微搖頭:“臣非此意,戶部掌管天下錢糧,此事戶部自然責無旁貸,臣的意思是此策既然由楚王提出,不如請楚王入我等戶部指導一番。”
天大的功勞讓人分一杯羹,就算此策是楚王提出,可楚王并未上書,實際功勞還是戶部的,其余五部官員看著郭桓有些幸災樂禍。
馬貫你是故意惡心我,讓楚王參與豈不是分走了功勞,我看你是想借機上位.....郭桓走出一步:
“馬大人所言極是,臣附議。”
戶部官員見左右侍郎都出聲了,紛紛響應:“臣附議。”
朱元璋搖了搖頭:“不急,景濂先生的奏書中朱楨還有一策,諸位不如先聽完再說。”
第二策!
今日朝會是捅了楚王的窩了不成。
楊升當真是可憐,不少臣子心中暗道可惜。
一個七品芝麻官,急了,他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