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內議事結束,確定了馳援高陽令沮授之事后,出發日期就定在了次日。
一時間,按照商議結果,以劉備的命令,義軍內部開始了緊張準備!
其中,劉備帶著關昭、簡雍等人,親往郡府向太守溫恕告言。張飛則主動請纓,率領一部斥候,對行進路線上的敵情先行偵查。關羽、顏良、文丑,整頓好各部。樊越等人,則做好糧草后勤工作……
同日下午,從郡府離開后,知此行或將數月,乃至年許難歸,關昭同劉備等暫時告別,他專門去了一趟蔡府,向先生蔡邕、師兄阮瑀說明了情況。順帶也想和小師妹蔡琰,告別一二。
書舍內,對于弟子關昭到來,言之即將馳援之事,蔡邕并不意外。
他的弟子,從平日之行為看,就是一個志向遠大之輩。如籠中鳥,得遇明主,自有展翅向外,高飛之時!
一如初時,他不愿收關昭為弟子,正是看出其不會安心學問,比不得阮瑀。但之后,見關昭聰慧勤勉,又因其志向,才漸漸改變了主意。
在放下手中書卷后,蔡邕抬頭看向下方躬立的身影,目光如炬道:“阿昭今同玄德一道,若是解了高陽之危,可是不打算馬上返回涿縣了?且今朝廷精銳之師,為子干所率,而往魏郡鄴城集結……如你前番之言,朝廷顯然是打算集中人馬,先消滅叛軍之力,以弱其勢!若我沒猜錯,阿昭你等之后,莫不是也想參與剿滅叛軍之決戰中,以求功名?”
面前的先生,一下子就猜到了他內心的想法,關昭多少是有些驚訝的,但很快他就反應了過來。
蔡邕是誰?
他是大漢名臣,于朝中起起伏伏十多年!
且少時就便博學多聞,曾師從太傅胡廣。辭章、算術、天文、音律,書法……無所不通,實乃曠世奇才,同是與盧植齊名的當世大儒!
東漢末年,蔡邕甚至還做過權臣董卓的謀主,主政中樞。
這等人物,什么沒有見過?
其心智必然如妖,又怎會看不透他之目的?
而過去兩年時間里,他同蔡邕交流,多側重于學識,卻潛意識忽略了其中謀略和視野。
關昭沉思兩息之后,恭恭敬敬,面向上首,一揖及地,道:“弟子請先生指教!”
他此種行徑,自是承認了蔡邕之言,并謙虛的請求給予一些建議。
而于旁邊,阮瑀還在思索先生的話語,就見師弟這般行徑,頓時有所悟,旋即輕輕一嘆。
蔡邕見關昭之為,面色柔和道:“起來坐下說話吧!為師有二三問題,還要問問你!”
“諾!”
關昭起身后,跪坐于下首左側案幾處,作聆聽之狀。
上首案幾,蔡邕瞇著眼,撫須道:“阿昭你和玄德等,皆懷揣匡扶漢室之心,意圖借平叛之戰功,為此尋得一官半職,覓得上升之階?”
“如先生所言!”
關昭沉吟了一會兒,沒有否認。
順大勢而行,得其功績,只是順帶的目標之一。最重要的則是揚名,以戰而招攬人馬,囤積錢糧,增強實力,由此助力大兄劉備建立基業。
但此中事,卻不能說的太明確。
總不能現在就告訴先生蔡邕,再過幾年后,權臣當道,隨之廢立皇帝,漢天子名存實亡,群雄并起,真正的亂世才會開啟,成涿鹿中原之態……
蔡邕并不知道,自己的弟子思緒翻涌,他站起身來,看向門外的屋檐,那緩緩降落的夕陽,搖了搖頭道:“以軍功得授官職,到底非是正途耳!朝廷若是一紙文書下來,全都會作廢!”
蔡邕曾為官吏,一言就道出了事實。歷史上,年輕時的劉備,同借著黃巾起義之機,歷經多年波折,尋到了戰功,當了安喜縣縣尉,后朝廷精選淘汰。才有了鞭打督郵,棄官亡命之事。
關昭不動聲色,繼續聽下去,待聞蔡邕接著道:“若想為官,唯有察舉之。實于多日前,我與子仁言及玄德,子仁以玄德若是功勛足夠,愿親舉之為孝廉!”
關昭下意識抬眸,沒想到還有這個內情!
真是天助之!
話說他們義兄弟,另有整個團隊,都是一條船上的人。大兄劉備一旦被舉孝廉,又有功勛輔助,若朝中再有助力,自會平步青云,一改漢末蹉跎多年。
這里面,定然還有自家恩師的一些美言,才讓太守溫恕下定決心!
關昭忙又一禮道:“弟子代義兄謝過先生!”
蔡邕搖了搖頭,說道:“阿昭倒也不用謝我,玄德以其仁義,還有公平處事,另解救郡地之危,自是當得……”
隨之,蔡邕憑借他在朝中的為官經驗,又主動分析道:“以玄德前番為子仁往朝中匯報之功績,于此可得縣尉之職。子仁于今歲,若為之舉孝廉,又有軍功相輔,為一縣之令,未嘗不可!”
關昭輕輕點頭。
歷史上,劉備從光和七年,招募義軍平叛,到初平二年領平原縣縣令,足足用了七年時間!
這一次,有了前期積累和天時人和,自不需那么久!
而蔡邕一番言語,再度說中他的心理想法,且讓之思路更為通達……
上首位置,但見蔡邕轉身看來道:“今以廣陽叛軍停留薊縣一帶,當為邊軍反擊,無力南下,涿縣暫無威脅。故而,阿昭你和玄德等,若懷揣大義,為此謀事,率義軍南下河間解圍,甚至率部參與平叛決戰之內,我是認可的!”
“然以此行頗為兇險,我且為子干書寫一封信,若是到了冀州戰場,遇事你可尋機拜見!”
蔡邕知道他去意已決,其后面這些話,完全是為他這個弟子考量。
而盧植今為北中郎將,于冀州戰場還將待上數月,若是戰場相遇,有蔡邕這道關系,得以面見,對于他們義軍而言,可操作空間就大了些。借此同盧植扯上關系,至少不用擔心被貪了軍功。
關昭心中溫暖,長時間相處間,更曉得先生蔡邕乃是個刀子嘴豆腐心,師亦若父若友,復拜道:“多謝先生!弟子謹遵師命!”
蔡邕示意弟子阮瑀將關昭扶起,他欣慰的笑了笑,卻難掩復雜之色,嘆道:“能助朝廷平定叛亂,安定地方,此乃為國盡忠之為也!為師何以會相阻?可惜為師日漸年邁,又為閹人奸逆所惡,終不能提劍再上戰場!”
蔡邕緩步繞過案幾,來到了下方,劍架的位置,從中挑選了一把劍,轉身來到了關昭面前,拔出之后,但見寒光四射。
他目露懷念之色,說道:“此劍名曰‘赤心’,乃昔日我為司空橋(玄)公召為掾屬,后為之厚待所贈。橋公以剛斷稱,謙儉下士,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阿昭,今為師轉贈與你,望你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