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欺軟怕硬劉勃勃
- 視頻劇透歷史,從盤點帝王榜開始
- 無事不生緋
- 2240字
- 2024-07-23 12:00:00
李虎拒絕了帝王們繼續對話的請求,再看了一眼彈幕里的評論,整個人都麻了。
千不該萬不該,挑個如此冷門的人物。周邊一圈出現的人物,都需要逐個解釋。照這樣問下去,十萬個為什么都不禁問。
沒有那么多為什么,趕緊往下播放,播完了就知道大概什么情況了。
“破多蘭部很多人對劉勃勃既恐懼又厭惡,說他傲慢殘忍,狼子野心,后秦王朝也有很多人知道這些事,勸諫姚興疏遠劉勃勃。”
“姚興卻對劉勃勃很器重,經常跟他討論時事,說他是平定天下的好幫手。”
對話請求再次開啟,李虎有些無語,又要問姚興是誰了。
這又不是重點,盯著劉勃勃就行了,其他不是配角就是炮灰。
趕緊的,下一個。
“作為后秦君主的姚興,為何如此器重劉勃勃?”
“主要原因,或許是想讓劉勃勃鎮守朔方,充當抵擋北魏的防火墻。或者說,為了達到利用劉勃勃的目的,他需要使劉勃勃產生被器重的感覺。”
“從西晉末年占據朔方,到公元391年被拓跋珪擊潰,鐵弗在朔方盤踞了八十多年,可以說這里就是他們的故鄉。”
“此時的朔方,名義上屬于北魏,但朔方的地理位置太偏。”
“為了應對部族內部矛盾,以及后秦、后燕、南燕、西燕、柔然造成的外部威脅,拓跋珪不得不將軍事重心放在代北,對朔方的控制力很弱。”
“姚興倒是有心控制朔方,但他面臨的內外威脅也不少,派駐朔方的兵力少了沒有用,多了派不出。”
“所以,對他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這個不得人心,而且與拓跋珪有深仇大恨的劉勃勃扔到朔方,阻止北魏向西擴張。”
“姚興配給劉勃勃兩萬多戶雜胡,協助他回歸朔方。”
“可姚興怎么也想不到,此舉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與拓跋珪有深仇大恨的劉勃勃,并沒有給北魏帶去多少麻煩,反而會變成后秦的困擾。”
視頻播放不到一半,天幕下的帝王忍不住吐槽起來。
劉邦:后世匈奴人竟然變得如此強大,實在匪夷所思。
劉徹:朕才剛置朔方郡,怎的又被胡人侵占?
這是哪朝哪代子孫后代,竟然如此廢物,被胡人占據了故土。
曹操:孤聽著這個赫連勃勃的事跡,莫名有種熟悉感,像是離曹魏不遠的年代。
還有這個西晉,又是怎么回事?
劉備:孤最終還是沒能守護住漢室江山,已然覺得無盡遺憾。
如今聽著胡夏皇帝建國歷程,只怕整個北方大地都難免受到胡人屠戮。
痛心疾首,痛心疾首啊!
“公元402年,秦、魏在柴壁激戰,姚興慘敗,從此也不敢與北魏爭鋒,并且放低姿態,主動修復邦交。”
“劉勃勃欺軟怕硬,回到朔方后,根本不敢向北魏報殺父之仇,卻對實力相對比較弱的后秦虎視眈眈,只是沒有翻臉的借口。”
“而姚興與北魏修復邦交,正好給了他一個宣戰的理由。”
“柴壁之戰結束不久,劉勃勃殺死老岳父沒奕于,吞并破多蘭部,與后秦王朝決裂。”
“從此姚興的噩夢開始了。”
或許是老岳父的死刺激了網友,彈幕一水的開始謾罵。
軟飯男、渣男、鳳凰男軟飯硬吃,白眼狼,過河拆橋,背信棄義……
這一次破天荒的沒有粉絲對撕,所有評論同仇敵愾,一致討伐赫連勃勃這個毫無人性的匈奴人。
“鐵弗人有軍隊,有文武百官,但居無定所,不修建城池,也不在某個固定的地方落腳,所需要的物資基本全靠搶。”
“因為他們的襲擾,后秦被迫邊疆常年動蕩不安,許多地方大白天也不敢開城。”
“公元407年,劉勃勃正式建立大夏政權,自稱大夏天王、大單于。國號之所以叫夏,是因為他認為自己是夏朝君主的后裔。”
“本期視頻盤點到此處,想必觀眾們都會有個疑問。”
“匈奴人為何姓劉?”
“據《史記》記載,匈奴人或許是夏朝宗室的后裔。”
“劉淵當年建國,挖空心思與漢朝攀親,利用漢朝的余暉籠絡人心。”
“匈奴人在歷史上興起過一股改姓的熱潮,上層貴族以劉姓為榮,大概就是在那時候,劉勃勃的祖先隨大流,把自己的姓氏也改成了劉。”
“劉勃勃自認夏朝宗室,意在表明,作為匈奴一支的鐵弗,比劉淵那一支更高貴,血統更純粹。”
“劉淵當年高舉漢旗,是一個很有迷惑性的政治舉動,收到了實打實的效果,拉到了不少外援。”
“相比之下,劉勃勃把自己的血統吹得再高貴,從歷史記錄中,看不到有什么人主動投靠他。”
“后來他入侵關中時,關中百姓雖然一度幫助過他,但那并不是他有多好,而是東晉的北伐軍太壞。”
“沒人投靠,那就去搶。”
“建立大夏之后,劉勃勃搶江河日下的后秦,搶草原上的小部落,搶河西地區的小國,唯獨不敢搶與他有深仇大恨的北魏。”
“視頻播放已經接近尾聲,不少觀眾肯定會有個大大的疑問。”
“劉勃勃為何又叫赫連勃勃?這個人為什么會被人評價為殘忍暴虐呢?”
“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搶奪人口的事情經常發生。如果能把搶來的人口當人看,給他們提供休養生息的環境,劉勃勃或許還不是那么讓人厭惡。”
“兇殘的石虎當年偶爾還會做一做勸課農桑、與民生息的樣子。劉勃勃連樣子多懶得做。”
“在他眼里,除了鐵弗人,其他人無論胡漢,都只是會說話的牲口,最大的作用就是被鞭撻,被奴役。”
“劉勃勃究竟干了什么,讓他背負這樣的罵名?”
“因為一座城。”
“公元413年,劉勃勃認為大夏的國力已經壓過后秦。不用再像從前那樣,唯恐引來秦軍的大規模報復,只能游動作戰。”
“于是征調胡漢民工十萬多人,任命阿利興建統萬城作為國都。”
“建造統萬城的過程中,劉勃勃作惡的事跡,罄竹難書。有興趣的觀眾,可以自行研究。”
“總之,城建完了,名聲進一步臭了。”
“統萬,這個名字是劉勃勃親自取的,意思是統一天下,君臨萬邦。”
“為了顯示自己的英明神武,獨一無二,劉勃勃在興建統萬城時,還創造了赫連這個姓氏,意思是帝王威勢赫赫,與天相連。”
“統萬與赫連,在這兩個名字中,不難看到赫連勃勃有多狂妄囂張。熟知南北朝歷史的觀眾,大概能想到一個人與之相提并論,那就是宇宙大將軍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