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漢字的鉛字都是一個等長的正方形柱體,端面為正方形,標點符號的端面則是漢字的一半,即高度相等,寬度減半,此外還有鉛片,用于加大字距,遇到單行出現(xiàn)空隙的情況,就在文字之間均勻地插入鉛片,調(diào)整字間距,消除空隙。讀者讀書時,如果特別留意,就能看到字距的變化。
各種鉛字都按一定的規(guī)律放在各自的格子里,工人師傅熟悉每個鉛字的位置,能夠飛快地將需要的漢字和標點符號等揀出來,放入盤子中。一個盤子,放滿鉛字,就是圖書的一頁。
璩東才感到新鮮,就在鉛字中,找出出版社名、編輯室名以及自己的名字,回社后,用線將鉛字排列好綁在一起,寄信時蘸上印泥印在信封上和信件的署名處,著實興奮了一陣子。
印刷廠的實習,使璩東才對于處理校樣“盡量不推版倒版”的要求有了感性認識。由于每行字數(shù)是固定的,修改時如果多了一個字,就會引起下一行文字相應的錯動,少了一個字,就會引起本行文字錯動,這就是“推版倒版”,一般要到波及到一個自然段的最后一行,給排版師傅造成很大麻煩,有的年輕排版人員,遇到這種情況,就會罵編輯為“狗編”。
這種感性認識內(nèi)化為了璩東才的理性認識,其后的編輯生涯中,每逢遇到修改,無論是基于原稿的修改還是作者的修改,總是要費上一番腦筋的,盡量將修改的影響控制在本行內(nèi),增加了幾個字,就相應地刪去幾個字。例如在校樣中,將同一行的“限制浮箱在誘魚道內(nèi)始終處于設(shè)定位置”中的“限制”修改為“使”,就使本行少了一個字,勢必引起文字錯動,此時,璩東才經(jīng)過斟酌,就會在“設(shè)定”與“位置”之間,加上一個“的”字,將其修改為“使浮箱在誘魚道內(nèi)始終處于設(shè)定的位置”,以保持字數(shù)不變,不產(chǎn)生推版倒版。如果一行內(nèi)解決不了問題,就嘗試在兩行內(nèi)解決,總之影響范圍越小越好。實在不行,也要在一個自然段內(nèi)解決問題。
這一習慣一直保持到了21世紀初的計算機排版時代。計算機時代,排版與修改都進化到了在電腦中進行,只需鍵盤輸入,就可完成修改操作,電腦也會自動對文字排序,不再有推版倒版的顧慮,編輯工作由此輕松了很多。
五
此時的出版社是事業(yè)單位,編輯培養(yǎng)采取的是師傅帶徒弟的模式,每位新編輯,都由編輯室指定一位資深編輯做老師,負責指導業(yè)務工作。這種培養(yǎng)模式,是“學而時習之”的具體落實,其特點是邊學邊干,在干中學,在學中干,理論與實踐相互促進,編輯成長快,功底扎實。
室里指定孟臥云做璩東才的老師,璩東才很是高興,因為孟老師業(yè)務強,人品好,博聞強識,見多識廣,善于處理編輯的疑難雜癥,在編輯中很有聲望,新編輯都以成為他的學生為榮。孟老師前后帶了幾個徒弟,都獲得了良好口碑,也樂于桃李滿天下,加上璩東才是本室的,人也上進有禮貌,有高徒潛質(zhì),便欣然應承了下來。
孟老師的言傳身教,是璩東才堅定編輯道路的第二級助推器。
編稿的職責雖然是將作者的書稿變?yōu)槌霭娴膱D書,但要落到實處,是有很多規(guī)定的。這些規(guī)定是編輯前輩實踐的結(jié)晶,有些融入了后來不斷完善的各種出版法規(guī)、規(guī)程規(guī)范中。
當時各出版社都印有自己的編輯工作手冊,開物出版社的手冊為《作者編輯須知》,其中對各類書稿(專著、教材、科技書、圖集、手冊、辭書、翻譯書等)的編寫及層次、圖表、公式等表達形式提出具體要求,供作者和編輯使用。《須知》是作者、編輯必須遵循的基本規(guī)定,作為編輯,要熟悉掌握,既作為處理書稿的依據(jù),也據(jù)以解答作者提出來的問題。
每位編輯手頭都有一本《須知》,室里也給璩東才發(fā)了一本。
孟老師給璩東才上的第一課就是結(jié)合《須知》進行的。
孟老師對于《須知》內(nèi)容,已然內(nèi)化于心,因此,講述時翻開一本厚厚的專著《隧洞結(jié)構(gòu)設(shè)計》,給璩東才看各種實例。
璩東才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孟老師的講話內(nèi)容和認真的神情:“當編輯,語文水平要過關(guān),否則怎么改人家的書稿?我們修改后只能比原稿效果好,而不能比原稿效果差。要點石成金,而不能點金成鐵。如此,才能讓作者信服,才能當好編輯。這是做編輯的基礎(chǔ)。那么,語文水平高有標準嗎?怎么才算水平高呢?個人以為,至少要夠用。編輯后的書稿,要文字通順,邏輯嚴謹,表達流暢,沒有錯別字,標點符號用得準確,滿足出版要求。”
一番話,說得璩東才心頭小鹿亂撞:自己的語文水平行嗎?這些顧慮自然也投射到了臉上。
孟老師注意到了這些,便輕松了口吻:“當然了,語文水平不是天生的。誰也不是準備好了語文水平才來當編輯的。我們都是學工科的,是按工程要求培養(yǎng)的,都沒經(jīng)過專門的語文培養(yǎng),自然談不上有多高水平。但這并不妨礙水平提高嘛。什么工作不是從基礎(chǔ)做起的?只要肯學習,就沒有提高不了的水平。”
見璩東才恢復了信心,孟老師循循善誘道:“提高語文水平不難,只需不斷學習就是了。一是從理論上提高,認真學習社里發(fā)的那本《科技漢語語法》,二是從實踐中提高,多讀書,尤其是名著,長期熏陶下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談完了語文,孟老師接著說起了編輯技能:“編輯的最終產(chǎn)品是圖書。因此,要做好編輯工作,就要清楚圖書的結(jié)構(gòu)。”
孟老師一邊翻閱《隧洞結(jié)構(gòu)設(shè)計》,指給璩東才看實際形貌,一邊說道:“一本書,一般由封面扉頁版權(quán)頁、內(nèi)容提要、前言、正文、后記、參考文獻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內(nèi)容和格式要求,《須知》中都有詳細規(guī)定和實例。要記清楚,搞明白,才能心里有數(shù),知道怎么改稿。待滾瓜爛熟了,編輯就當?shù)貌畈欢嗔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