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時間轉(zhuǎn)眼即過。
鑒于孟青山目前也僅掌握了《長風(fēng)心法》和《先天吐納功》兩門內(nèi)功心法,且后者還需貫通任督二脈才能修煉,所以他目前能夠傳授給王小虎的只有《長風(fēng)心法》。
《長風(fēng)心法》作為一門綠色品級心法,其實對初習(xí)者來說十分友好。
這門心法練至小成境界,可激活‘神闕穴’。
貫通此穴竅,對恢復(fù)傷勢有神奇功效。
若是能練成此功,于王小虎而言,無疑是暗室逢燈,絕處逢生。
近日來,孟青山每日早晚都會耗費半個時辰,運用“兩極真氣”為王小虎調(diào)理傷勢和梳理經(jīng)絡(luò)。
王小虎自己也深知,能否掌握此功法關(guān)系到他的生死。
因此,在孟青山的悉心指導(dǎo)下,他每次修煉都異常專注和勤奮。
奈何王小虎悟性一般,與李逍遙那小子相比差距甚遠。
經(jīng)過三天的打坐內(nèi)修,王小虎也仍舊未能捕捉到氣感。
其實自那日得了《方壺指玄集》,孟青山除了每日傳授王小虎內(nèi)功外,便將大部分精力花在了此書上。
經(jīng)過這幾日研讀,雖頗有心得,但若要開爐煉丹,卻是還差些火候。
于是孟青山便打算讓蘇晴煉制幾枚金元丹,讓王小虎服下,以便能夠加速他的修煉進程。
望著正閉目修煉內(nèi)功的王小虎,孟青山心中泛起了一股難以言喻的感慨。
王小虎眼下這境況,倒是與原身頗為相似。
不同的是,原身還有表妹相伴,而這孩子如今卻只有孤零零的一個人了。
輕嘆一聲,孟青山將金元丹的配方抄錄了一份,隨后便踏出了門。
穿過數(shù)條的街道,孟青山來到了回春堂。
此時,回春堂中往來的病人不多,莫先生在堂前一眼便瞧見了孟青山。
他笑著起身朝孟青山迎了過來,“青山今日來此,莫不是那小家伙已經(jīng)窺了些門徑?”
“恐怕要讓莫先生失望了。正是因為那孩子找不到氣感,我今天才特意前來,想讓蘇姑娘幫忙煉制一些金元丹,助他找到氣感。”
孟青山輕輕搖頭,“莫先生,不知蘇晴蘇姑娘如今可還在此地?”
“孟捕頭是在找我嗎?”
一個清脆的聲音從回春堂的后院傳來,蘇晴輕盈地步出,臉上帶著一絲淡淡的微笑。
聽到這話,莫先生眉頭微皺,“老夫觀察那金元丹的配方,里面都是些藥性猛烈的藥材,只怕效力霸道,小虎那孩子承受不住……”
孟青山道:“有我在,莫先生不必太過擔(dān)心。”
見到孟青山如此自信,莫先生便不再多言。
畢竟,在武學(xué)方面,眼下孟青山無疑是這里最具權(quán)威的人。
待蘇晴走到跟前,孟青山開門見山道:“不知這丹藥,蘇姑娘能否煉制?”
蘇晴伸手接過丹方,認真地審視起來。
半響,才抬起頭笑道:“這丹藥我確實能煉制,不過這丹方上的藥材頗為珍貴,只怕煉上一爐就要五百多兩銀子,這藥材的錢,還得孟捕頭自己準(zhǔn)備。”
孟青山點頭道:“這是自然!”
由于回春堂只是一家醫(yī)館,盡管店內(nèi)已有大部分藥材,但仍有幾味特殊藥材,需要前往專營的藥鋪購買。
整理了一下藥材,發(fā)現(xiàn)還有幾味短缺,蘇晴閃著兩只大眼睛道:“孟捕頭那《方壺指玄錄》看得如何?可要我一同去挑選藥材?”
孟青山有系統(tǒng)面板,在這方面的能力幾乎可以說是獨一檔。
但一想到之前這位蘇姑娘曾上門有事相求,于是便道:“那就有勞蘇姑娘了!”
兩人立刻出了回春堂。
在前往藥鋪的路上,蘇晴突然問道:“聽剛才莫先生的話,孟捕頭,你這丹藥是為那個孩子煉制的?”
孟青山微微頷首,“在下即將遠行,會有段時日無法親自指導(dǎo)小虎修行。但此功法關(guān)乎這孩子性命,若想要這孩子盡快找到氣感,眼下也只有這個辦法了。”
蘇晴聞言,先是驚道:“孟捕頭要遠行,不知是要去哪?”
孟青山道:“云滇府,秀寧縣。”
蘇晴喜道:“若是走大路,秀寧縣剛好路過龍符城,不知孟捕頭可否捎上小女一程?”
孟青山點頭:“蘇姑娘若不嫌棄,自然可以。”
蘇晴眼中閃過一絲光彩,她上次登門拜訪,便是想讓孟青山護送她回龍符城的鍛刀堂,如今得償所愿,心中自是十分歡喜。
兩人很快便來到了城中規(guī)模最大的藥鋪。
藥鋪內(nèi)彌漫著濃郁的藥香,琳瑯滿目的藥材陳列其中。
孟青山和蘇晴直接走向掌柜,說明了來意。
一見來者是孟青山,掌柜立刻恭敬地迎上前去。
孟青山遞上了他事先準(zhǔn)備好的藥材清單,掌柜仔細查看后,立刻吩咐伙計準(zhǔn)備藥材。
不多時,伙計們便將一包包整齊排列的藥材擺放在柜臺上。
蘇晴仔細核對了藥材,確認無誤后,孟青山便向掌柜支付了銀兩。
掌柜原本還試圖婉拒,但在孟青山的堅持下,最終還是喜形于色地收下了銀兩。
這掌柜的先前還擔(dān)心孟青山將這筆不菲的費用掛在衙門,到時候不好要回來呢!
在返回的路上,蘇晴忽然道:“孟捕頭,這一爐藥材便要五百兩銀子。您與那孩子相識不過數(shù)日,便這般盡心盡力地幫他,果然如莫先生所說,生得一副俠義心腸!”
孟青山聞言,笑而不語。
回到回春堂,蘇晴便開始著手準(zhǔn)備煉丹。
受蘇晴所邀,孟青山在一旁觀看。
只見回春堂后院煉藥房,爐火熊熊,藥香四溢。
心中對蘇晴的煉丹技藝頗為贊賞。
蘇晴精心處理著那數(shù)十種藥材,或煎煮,或焚燒,或烘烤,待預(yù)制完善之后,手法嫻熟地將各種藥材一一投入石臼中,研磨成細膩的藥粉。
她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在進行一場神圣的儀式。
爐火映照在她白皙的臉上,更添了幾分堅毅與執(zhí)著。
待研磨完畢,她取下一盅恰好熬好的藥汁,將其倒入藥粉中,隨后將藥粉與藥汁重復(fù)混合,再用搓丸板制成最初的藥胚。
孟青山站在一旁,目不轉(zhuǎn)睛地觀察著蘇晴每一個細微的動作,心中不禁贊嘆她的手法之純熟。
他深知煉丹一道,不僅需要了解每一種藥材該如何預(yù)制,更需要對火候有著精準(zhǔn)掌控。
隨后,蘇晴將制成的藥丸小心翼翼地放入爐中,開始進行最后的煉制過程。
她調(diào)整著爐火,時而加大火力,時而減緩,使得藥丸在爐中均勻受熱。
孟青山不禁問道:“蘇姑娘,這煉丹之術(shù),可有什么訣竅?”
蘇晴答道:“煉丹之道,并無捷徑,關(guān)鍵在于心神合一。爐火、藥材、火候,三者缺一不可。只有經(jīng)過成年累月地練習(xí),才能感受到藥材的微妙變化,從而把握火候,煉出上等丹藥。”
經(jīng)過數(shù)個時辰的煉制,丹爐中終于飄出了一股濃郁的藥香。
蘇晴打開丹爐,取出幾枚金光閃閃的丹藥。
她將丹藥小心翼翼地裝入精致的瓷瓶中,遞給孟青山道:“孟捕頭,這便是煉制好的金元丹了,希望能對王小虎有所幫助。”
孟青山接過丹藥,“蘇姑娘,辛苦了。”
說罷,孟青山掏出一錠銀子,蘇晴見狀連忙推辭。
孟青山卻堅持道:“蘇姑娘,這丹藥煉制不易,你耗費了諸多的心力,這點銀子,只是聊表心意。”
蘇晴見孟青山態(tài)度堅決,只好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