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大軍不斷的蜂擁向北面涌入。
北門的守將也英勇陣亡。
其余的各級士兵紛紛投降。
已經起不到任何的反抗之心。
整個濟南城一戰共計明軍傷亡了接近4萬余將士。
濟南城的守軍從后來各種的抓丁勇上去守城。
到后來濟南城破。
一共傷亡了接近6萬多將士。
有三萬大軍直接投降。
朱標連忙從這些濟南的元軍當中直接抽出來5000多精銳送入到自己的麾下。
剩下的軍隊就由徐達自己去處理。
這場戰斗,他們并沒有及時的到達戰場。
說他們是后備部隊,而且還是備用部隊。
但是晚了好幾天,和主力部隊會合也是一件不小的事情。
徐達連忙整頓軍務,還有收編城防。
同時去派人打聽常遇春、馮勝以及李文忠他們的戰況如何。
當然還有最西面的湯和、鄭遇春、鄧玉那邊的戰況。
在四個人的協同配合之下,也是順利的從西邊打開了一個缺口。
順利的為大軍后續的道路掃平了很多的障礙。
不過仍然有很多的軍隊被集結擊潰。
他們變成了潰軍。
到處逢兇作惡,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對此,朱彪早在攻克濟南城之后,就派出了自己的很多支隊。
分別到處收攏潰軍,當地的沒有辦法,
由于沒有了生計,最后只能被迫起義的起義軍,以及土匪強盜之類的兵源。
要知道在明末這個時期是有很多的起義軍的,他們不是被其他起義軍消滅。
就是被元朝的軍隊擊敗。
有的不甘心,直接落草為寇,當了強盜或者土匪。
有的直接返回了鄉下,繼續做起了老農民。
還有的投靠了自己的老鄉之類的,應有盡有。
正是因為有這么多不確定的因素,所以才為朱標提供了大量的兵員。
朱標的軍隊在濟南城修整了整整三四天。
直到第五天的時候,周邊的軍隊算上之前收編的5000兵馬。
又相繼在濟南一帶以及整個山東一帶,
收攏了大量的潰軍以及殘存的義軍勢力,
土匪、強盜以及一些愿意參軍的青壯年。
又是組建了一支接近3萬人的軍隊。
你們不要覺得很夸張。
但是在正史上是真正存在過的。
管山東一帶潰軍起義軍加土匪之類之流。
據史書記載,總人數就超過了二三十萬。
而且由于明軍只顧著攻城,并沒有大量的將這些潰軍之類的直接收編或者消滅。
直接為日后大明的建國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哪怕是最貧瘠的關隴地區,以及如今的甘肅等地等等、等等。
為了生計活命的流民,以及被擊潰的蒙元殘部等等、等等。
至少都有五六萬人。
因此看起來這樣說的話感覺十分的夸張。
但這都是真真正正的最真實不過的歷史。
因此,當你真正知道了亂世的時候,你就不會感覺到任何的意外了。
因為這一切的一切都十分的真實不過分了。
幾乎沒有任何的懸念。
因此我說朱標在之前就組建了一支4.5萬人的軍隊。
現在又在山東全境又招募了3萬人的軍隊,其實太合理了。
并且留名殘存的勢力,殘存的起義軍,包括土匪之類的太多了。
這都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