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正在院子里讀書,春來忽然走過來,對他說道:“昌少爺,學究讓您過去一趟,說是有你的東西寄來了。”
“我的東西?”
榮昌心思一動,便想到了可能是家人給他寄過來的。
“學究是這樣說的。”
“嗯,我們一起過去吧。”
榮昌合上書本,和春來一起前往莊學究的院子。
莊學究的院子榮昌也不是第一次去了,輕車熟路,路上遇到一眾小廝,他也都很有禮貌的打招呼。
“這位昌少爺,真是有禮貌,不管對誰都是一副彬彬有禮的樣子,真好。”
“肯定是出身大族的孩子,尋常人家的孩子可沒有這般氣度。”
“那是,咱家私塾里的,要么是侯府的孩子,要么是國公府的孩子。昌少爺能來咱家私塾讀書,出身背景能差了去?”
“……”
春來聽了一耳朵,對榮昌說道:“昌少爺,這些低下人,每日做的活枯燥無比,喜歡嚼一些舌根,您大人大量,別和他們一般見識。”
榮昌淡淡搖頭,表示無事。
他無論是什么樣的出身,和旁的人都沒有關系,做好自己的事情,走好自己的路才是最重要的。
……
莊學究喜歡在院子里讀書。
榮昌剛入院子里,除了聽到風聲之外,便是茶壺中的水,升騰欲出的聲音。
“過來坐。”
莊學究放下手上的書本,整理了衣衫,坐的板板正正。
榮昌走過去,春來守在院子外。
“今天你在課堂上表現的不錯。”
莊學究夸贊了一句。
對于莊學究這樣古板,教學從嚴的人來說,能開口說一句夸贊的話,那可是相當難的。
榮昌給莊學究的冷茶換上熱茶后,才說道:“在京郊的時候,老師除了教我一些基礎的知識之外,偶爾也會帶我品讀與學習更加深入的知識。那句話也是老師同我說的,我給記了下來。”
“我說的不是這些。”莊學究搖頭說道:“我的意思是,你時機把握的很好。要不是師弟給我寫了一封信,確定你是出身農戶之家,我都要以為你是大族之子,受了刻意的培養,才有這樣一份眼色與口齒。”
榮昌望著莊學究滿意和贊嘆的臉色,只是微微點頭,并未居高自傲,也沒有就此話題深入探討的意思。
今日課堂上,他的表現確實不像是十二歲孩子應該有的表現。他深深的知道,他對于堂上每個人的情緒把控,開口的尺度寬松,什么時候該說什么話的把控,是要有多年世情經驗的人才能做到的。
說多錯多。
就當是天賦使然吧。
不然解釋下去,只怕是要被刨根問底。
或許莊學究也害怕過多的夸贊榮昌,會讓他滋生出驕傲的情緒出來,簡單夸贊了一句以后,便沒了后話。隨后,便見莊學究從蒲團邊上拿出一封信。
“這是你家里送過來的。”莊學究將其遞給榮昌,說道:“我已經和盛大人說了,以后再有信來,直接送給你就好了。”
“您是我的師伯,老師把我托付給您,就是讓我把你當成他,既然如此,您就是我的家人。所以在盛家,師伯既是我的老師,也是我的長輩。家中有信來,送到這里也無妨。”
榮昌心底明白,盛紘這么做,是因為不看重他,只看重莊學究。
莊學究這么說,是怕榮昌生出自輕的想法。
至于榮昌這么說,一來是為了增進與莊學究的感情,二來是他現如今在盛家,確實沒有值得被重視的理由,還沒有展現自己態度的能力。
盛紘的做法,也不是沒有莊學究當成榮昌長輩的意思。
“你能有這樣的想法是好的,但家書珍貴,幾經轉手到底是不好,下次還是直接送到你那里吧。”
“侄兒聽師伯的。”
莊學究時時刻刻為榮昌著想,榮昌也不把他當成外人,當著他的面就把書信拆開了。
只是看到紙上的內容,榮昌卻是發出一道哭笑不得的聲音。
“寫了什么?發出這般聲音?”
莊學究問道。
榮昌直接把信給了莊學究。
莊學究接過來,看了一眼信上面的內容,道:“家里給你報平安,不是挺好的。”
“師伯您有所不知。在侄兒離開的時候,我家大伯一直想把我姐姐嫁給京城中的一戶富商,可是那位富商,前后克死了三位家中,家中前后進了一二十個女人,也不見誕育子嗣。侄兒臨走之前,他才稍稍消停。但我姐姐只有嫁給富商,他家孩子才能有個好前程,想來不會輕易收手。”
榮昌將榮家現如今最大的麻煩簡單說給了莊學究聽。
“那這么說的話,你家那位大伯,若是不能把你姐姐嫁過去,就不會善罷甘休了。”
“是這個道理。”榮昌道:“就算是暫時消停,也只是那日在我家人積極反對之下的結果,私底下會不會用一些見不得人的手段達成目的,還不知道呢。”
“這樣吧,我給盛大人說說這個事情,看看能不能幫上什么。”
“暫時不用,畢竟是自己家的事情,不好讓外人來插手,而且我相信家人,應該有能力解決這個事情。”
“那……也好。只是到了最后,你沒有辦法解決了,一定要和我說。不然你姐姐真嫁給了那樣的人家,將來即使你中舉,也有可能被牽連。”
士農工商,即便是富商,在名聲上,也不如貧窮的農民被人看得起。
在這個重農抑商的時代,讀書人還是不要和商戶扯上關系的好。
“侄兒明白,謝師伯提醒。”
和莊學究聊完以后,榮昌便拿著信回到了自己的院子。
書桌前,他的眉頭緊皺。
“家里一定是有什么事情,長姐在隱瞞我什么?”
榮昌察覺出這一點,是因為他細心的在信紙上,看到了點點墨跡的痕跡。
那是提筆欲寫,但躊躇不決的表現。
若家里一切安好,欣欣向榮,便不會這般。
“我也得寫封信回去。”
榮昌做好決定便提筆,一邊寫他一邊想,也不知道長姐入宮的機緣到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