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第三年。我終于打聽到張愛玲故居的所在。
她的名字被刻在一塊牌匾上。故居,多么凄清的詞語。就那樣高高掛著。
她看過了多少個步履匆匆的行人,有多少個人曾停下來抬頭看過她。
我的身邊沒有那個曾經和我說過要一起尋找她的女孩。
我回到了我的小城,獨自一人坐在曾坐了三年的公車上,我的心底一直留有一個角落,藏著青春里最早的花蕾。
公車還是原來的公車,人依然不多。我坐在第五排的座位上。這個座位剛好在車的中部,和其它的連座不同,它只是單獨的一個,有比較大的空間,而且靠窗,適合愛看風景的我。
我在起點站坐車,在中途下車。因此,那個座位只在往程的時候屬于我。
而我發現,返程的時候,那里總是坐著同一個女孩。
猜得沒錯的話,她應該在終點站的那個女子學校上學。我不知不覺開始注意她,她和我一樣愛看熟悉的風景。漸漸的,我認為我喜歡上了她,和她一天四次的同車路程,是我枯燥的高中生活中最幸福的時光。
曾經年少愛追風。那個時候,我們都瘋狂迷戀張愛玲的小說,我們也因為手里拿著同一本書而相視一笑。
我們相識相愛,我坐在那個座位上,她坐在我的膝蓋上,一起看張愛玲的書,我們熟悉她筆下所有的愛情,還有她的愛情。我們以為我們因此懂得了愛情。
高中畢業后,她留在了這個小城,我去遠方上大學。
我們開始有很多的矛盾,最后分手。
她在最后的一封信里和我說:“愛情不在書上。我們各自去尋找自己的愛情吧。”
公車停了,是她每次上車的站點。
原來她一直在這里。五年后,我又一次看到了她。
我好像一下回到了那個時候,和她目光相碰,彼此都不自然地笑了下。我第一次起身讓座,她輕笑了一下說:“我坐那后面。”
她坐的是連座,跟在她后面的男人手里的那個孩子向她伸出了雙手:“媽媽抱。”
稍微愣了一下。突然釋然,她沒什么變化,只是,再也不是當年那個女孩了,那些記憶也變成了窗外的風,輕輕散去。
她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愛情。愛不在書上,愛是相依相靠,相敬如賓。
只是曾經年少愛追風。只是喜歡同樣的風景,喜歡同一個孤單的座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