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愛我了嗎?那么你必定是恨我了?!這種非此即彼的感受時刻折磨著我們。
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感覺,而且這種感覺還時常出現,一旦出現,就揮之不去,讓我們的心非常的痛苦。出現這種感覺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我們總是以“我”為中心。而且,這個“我”中又帶著“他”。看似是以我為中心,實際上是以他為中心,說白了,就是覺得我很重要,我時刻被別人關注,我不能讓別人失望,那個人如果對我失望的話,那甚至比天塌下來還令人恐懼。如果我沒有做好這件事,如果我讓別人失望了,那么我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還是什么呢?我們生來就是做一些重要的有意義的事情的,那些沒有意義的小事我是不去做的,而如果這件有意義的“大事”我做不成,那么這段時間的努力,我所用的所有資源,就變得都沒有意義了,我就這樣虛度年華了,我罪惡感爆棚,我活不下去了~~~。
有一種境界,叫“無我”。之所以叫境界,是因為沒有人一直能處在那個境界。因為境界是有前提的,一個是境,一個是界。一個人只有跨過那個界,進入那個境,才能在一個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徹底的無我。所謂“心隨境轉”,到了那個境界,自然心也跟著轉了。所以,沒有如來的境界,也沒有如來的無我。當這個我還是存在的時候,那么必定所有的所思所想,都是以我為中心的。必定,你不能指望一個快要餓死的人,還想著普羅大眾是否已經吃飽。
那么,我們普通人,或者說我們所有人,如何才能多多的,進入那個境界呢?
要破除非此即彼的執著。
當我們太看重一件事情,就會在一個時間段內,也就是這件事情發生發展的時間段內,將全副注意力都投射到這件事情上,注意力都在這件事上了,那么也就意味著我們將自己,將那個“我”,也投射進去了。這個時候,你就是這件事,這件事就是你,你不允許有任何的對這件事情的不敬,不允許別人輕看這件事。而當這件事情發生一點挫折的時候,就像你自己的人生發生了挫折一樣。而一旦這件事情中途夭折,你在那個時刻,會覺得天快塌下來了。主要的原因,是你此刻心里沒有其他的可供支撐的事、人或物。你對于這件事情太專注,或者說,除了這件事,你就沒有可供憑借的東西。別笑,人這輩子,能活著,還真的憑借點兒啥,否則就失去了最起碼的支撐。因此,可以這樣說,我們去做一件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全心全意的去做,但這個時候,又不能心里只有這樣一件事情去支撐。那么就要給我們的心找到多個支撐。第一個是信念,我的信念就是凡事皆有因果,不昧因果,但也不囿于因果。即每一件事情的結果都不是盡頭,它的產生自由其因緣;一件事情的結果,也會是另一件事情的起因;在因緣里面遵循規律,自然規律,社會規律,人性規律。剩下的,就都交給時間,無論出現什么結果,都也只是結果而已。第二個,是物質基礎。不用不好意思談論這個問題,這是誰也離不開的,畢竟,餓著肚子是不好談理想的。物質要豐富,而且要多渠道,暫時失去了渠道,也要有開辟新渠道的能力,而且,要想明白,總會有渠道。同時,你目前能讀到這樣的文字,而且能讀下去,說明你已經越過了一定的門檻,這個狀態下,你并不需要為物質基礎發愁。但也要注意不要落入了另外一個極端,即不要無休止、無節制的追求物質基礎。因為物質基礎太多了,會占滿你的心,會堵塞你的理智的通道。第三個,感情基礎,或者叫情感基礎。人之所以為人,是不能失去柔軟的情感的撫慰的,親情、友情、愛情皆可。看看,造物給了我們很多的選擇,只要我們還有那么一個感情基礎,我們的心就不會干澀。想一想,這些,除了你所經歷的那件事情,你還有這么多的物質和情感可支撐你的一生。又何必覺得會陷入絕望呢?
我們往往不能允許自己過的沒有意義,即所謂平淡的像白開水一樣的生活,是不能被我們容忍的。我們覺得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有意義。其實,有沒有想過,你生活在世間的真正的意義是什么?恐怕只有你自己知道,不信你觀察一下你的周圍,那些已經逝去的人,或者那些離開你生活工作環境的人,現在還有誰記得他,那請問,他在的那段時間,或者他在和不在的這一整段時間內,他之于你,之于這個他所從事的工作,之于這個你所認知的世界,他的意義是什么?答案是你壓根已經記不起多少關于他的事來了,而且可能認為他的在與不在,都是他自己的事情,與我們大家,與這件事情,與這個世界的關系都不大。是的,我們的生存在絕大多數人,在絕大多數的時間里,只是對我們自己有用的。甚至可以這么說,你的存在,之于任何人,任何事,都是沒有意義的。而且,要允許我們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里,都是沒有意義的垃圾時間,我們所從事的大部分事情,也都是垃圾事件。所以,對于身外的事,事外的人,之于你,你之于他們,都是垃圾一樣的存在。你活著的唯一的意義,就是來體驗這個世界。這是你唯一的有意義的事情,要想獲得一個很好的體驗,就要像前面說的,要有一個信念,其次,有一些物質基礎,然后,有一個或幾個心靈的潤滑劑。這就足夠了。其它的,真真是,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啦。
這個世界并不是非此即彼,相反,你所認為和認知的那個彼或此,才是少數的或者極端的存在。想一想,此時此刻,肯定有一件或那么幾件事是你正在擔心的,你擔心那件事或者那些事情,如果得不到預想的結果,那么會是很糟糕的,而且你此時此刻能清楚的預見到那最壞的結果。所有的,處于這兩個極端之間的可能性,你一點都看不到。為什么呢?是因為中間的結果,有無數種可能,而這些可能性卻極其的模糊,只有那些極端的情況才容易被人具象化。就好像,我們在上學期間所學的數學或物理學知識一樣,我們習慣舉一些極端的例子,而對于中間的過程,則會用一個函數去表示。函數啊,多么抽象的存在。那樣的學習過程,也使得我們遇到事情習慣從極端的角度去考慮,而選擇不去想那讓人頭疼的函數。這在另一個角度,其實也表現為,人對于不確定性的恐懼。人類的生存過程,是極其困難和充滿了危險的,我們習慣在太陽出山的時候和太陽落山的時候,都能有一個確定的結果,即白天有確定的食物可供維持體力,晚上有確定的居住的地方,可供我們躲避野獸的侵襲。中間的種種,都是我們所不愿意看到的。我們害怕一些事情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讓我們恐懼。那么怎么才能克服恐懼呢,毛澤東主席給我們的方法是調查研究,你把事情擺在面前,解剖它,分析它,了解它的前因后果,理解它的來龍去脈,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矛盾也可能發生變化,自然而然的,解決的辦法就有了,而且,也有可能,這個問題就不攻自解了。看,這個過程絲毫不需要有痛苦的感受,也絲毫需不要有恐懼,更產生不了你所認知的那種痛苦。所有這些,都產自于我們的對事物的認知。
總結一下,人活著的意義就是體驗,有好的體驗要有一定的支撐,其一是信念,其二是物質基礎,其三是心靈的潤滑,這三者都不難得到;彼和此都是極端的存在,其它的大多數的不確定性,才是存在的常態,要認識常態,接受常態,用毛澤東主席給我們的辦法來解決常態化存在的問題;我們這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垃圾時間,絕大部分的事情和絕大多數的人對你來講,都是沒有意義的,想同的,你之于他們,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