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師傳:巴爾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茨威格傳記作品選2)
- (奧)斯蒂芬·茨威格
- 1138字
- 2024-07-10 16:46:45
作者序
盡管這三篇論及巴爾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章是在十年之間完成的,可把它們收在一本書里卻并非偶然。這三位偉大的,在我看來是十九世紀獨特的小說家,正是通過他們的個性互為補充,并且把敘事上的世界塑造者,即小說家的概念提升到一種清晰的形式。
我把巴爾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稱為十九世紀獨特的偉大小說家,當我把他們置于首位時,絕不是對歌德、戈特弗里德·凱勒[1]、司湯達、福樓拜、托爾斯泰、維克多·雨果等人的個別作品的偉大性有所忽視,這些作家的某些作品往往遠遠超越了他們三人的作品,特別是巴爾扎克和狄更斯的該被剔除的作品。我相信,必須明確地確定一部長篇小說的寫作者和小說家的內在的和不可動搖的區別。長篇小說作家在最終和最高的意義上是百科全書式的天才,他是知識淵博的藝術家,他——這里以作品的廣度和人物的繁多為依據——建筑了一個完整的宇宙,他用自己的典型、自己的重力法則和自己的星空建立了一個與塵世并立的自己的世界。每一個人物、每一件事都浸透了他的本質,不僅僅對他是典型的,而且對我們本身也是鮮明的,有一種說服力。這種力量誘使我們經常用他們的名字來命名這些事件和這些人物。這樣,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就能這樣談論人:一個巴爾扎克式的人物,一個狄更斯式的形象,一個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性格。這些藝術家每個人都通過他的大量人物形象,如此統一地展示出了一種生活法則、一種人生觀,以至于成為世界的一種新的形式。去表現這種最內在的法則、這種隱于它們的統一中的性格構成,就是我這本書的重要的探索,它未標出的副標題應當是:小說家的心理學。
這三位小說家中的每一位都有自己的領域。巴爾扎克是社會的世界,狄更斯是家庭的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和存在的世界。把這幾個領域相比較便顯出了它們的差異,但不能用價值判斷來重新解釋這種差異,或以個人的好惡去強調一個藝術家的民族因素。每一個偉大的創造者都是一個統一體,他以自己的尺度鎖定了他的界限和重量:在一部作品的內部只有一種比重,沒有公平秤上的絕對重量。
這三篇文章都以對作品的理解為前提,它們不是入門,而是升華、沉淀和提煉。因為高度凝練,它們只能是我個人認為重要的東西,這種必要的缺欠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這篇文章里使我感到特別遺憾,他的分量像歌德一樣,就是最廣闊的形式也無法加以包容。
我很想在這幾位偉大的形象——一個法國人,一個英國人,一個俄國人——之外添加一個有代表性的德國小說家形象,一位在高度意義上的,如我認為適用于“小說家”這個詞那樣的,敘事上的世界塑造者。但是在當前和過去,我沒有找到一位那種最高等級的作家。為未來要求出現這樣一位作家,并對遙遠的他致以敬意,也許就是這本書的意義所在。
薩爾茨堡 一九一九年
注釋
[1]戈特弗里德·凱勒(1819—1890),瑞士德語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