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追殺
書名: 綜武:從李莫愁開始疊詞條作者名: 沙暴蒼螂本章字數: 2049字更新時間: 2024-07-15 23:05:46
做完這些,朱溪將銀針用布包好放進懷里。
朱七七坐在地上,雙腿蜷起,腦袋放在膝蓋上,手里拿著一根細長的柳樹枝條在地上漫無目的的勾勒著,似是在轉移注意力,又或是緩解尷尬。
她垂下眼簾,卻又不時偷瞄身旁男子,兩頰緋紅,任誰被一個相識不到三四天的男子摸了腳都會如此吧。
目光在朱溪眉眼處頓了頓,緊皺的劍眉、沉重的眼袋似乎預示著什么。
“拋開品行不談,這登徒子倒還挺好看的。”
不知為何竟想到此處,朱七七輕啐一口,雙手抓住泛紅的耳垂,將腦袋埋的更深,生怕別人注意到她的異樣。
朱溪正低頭沉思呢,眼底卻突然閃過一抹亮色,隨即一行字出現在眼底:
“容貌加1”
“嗯?”
“怎么突然給我加屬性了?我干了啥。”
朱溪很快意識到,他偏頭向朱七七的方向看去,卻正好與朱七七對視一眼。
后者驚慌失措,耳根子都紅透了,趕忙低下頭,當做什么都發生。
朱溪心中了然道:
“看來是好感提升所致。”
“但是就不能給我提升點其他方面嘛,為什么要提升容貌啊!”
“獲取什么屬性是隨機的,還是看人的特長呢?”
“算了,日后再多觀察吧。”
思量至此,朱溪打開面板:
內力:75;根骨:3;悟性:2;容貌:19;
特質:庖丁解牛,情癡
武學:三無三不手(一竅不通)
赤練神掌(初入其門)
峨眉九陽功(初入其門)
易容術(一竅不通)
現在的朱溪還真不缺容貌這一屬性,如果是根骨和悟性就更好了,這兩樣正是他的短板。
據他猜測,應是學習更強大的武學所需的根骨和悟性要求就更高吧。
“哎,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了。”
李莫愁眼神晃動,走了過來,看向二人,問道:
“休息好了嗎?”
二人各自答道:
“可以了。”
“嗯。”
“那就走吧。”
插曲結束,三人又踏上未盡的道路。
朱溪拿著木棍走在前方開路、打草驚蛇;朱七七其次,低垂著腦袋,不知在想啥;李莫愁最后,她的拂塵早已丟失,雙手隱于寬袖中,神情冷漠。
不多時,三人來到一路邊茶攤,叫了三碗茶湯并一些糕點,坐在一側角落。
茶攤人數不多,大多都是來往的行商、俠士。
茶攤主人是一笑呵呵的老伯,他將三碗茶水端在朱溪三人桌上。
“三位客官慢用。”
朱溪輕抿一口茶水,問道:
“老伯,我們遠來訪親,此地是什么地方?”
茶攤主人偏過腦袋,回道:
“此地名牛頭村,地處滁州與潤州交界處。”
“哦,那距離江南道還有多遠?”
指向一道路口,茶攤主人道:
“從這個方向再走兩日,就到江南道了。”
“哦,多謝老伯。”
朱溪掏出一枚碎銀遞給老伯。
茶攤主人接過,回到屋內,又端來一些糕點,還有三十多枚銅子。
朱溪推脫道:
“這、這不用了,給我們都換成干糧吧,我們好趕路。”
“好。”
茶攤主人應聲而去,但也沒拿走那些銅子。
朱七七破天荒的沒先拿糕點,而是拾起一枚銅子,掂量一二,仔細端詳。
見狀,朱溪疑惑道:
“怎么了?”
卻見朱七七一本正經的說道:
“這枚銅錢,可不是淮南道的形制,淮南道流行的銅錢多是北邊宋國的靖康通寶和南邊的唐國通寶,而這枚應是劍南道的銅錢,而且怎么全是劍南道的銅錢。”
“你確定?”朱溪眉頭一皺,壓低聲音問道。
“切,怎么不能確定,這天下出現過的銅錢我都識的,絕無錯漏!”朱七七氣鼓鼓的反駁道。
話音落下,朱溪和李莫愁二人對視一眼。
等茶攤主人再出來時,一側角落,只剩下三個空碗,早已人去樓空。
朱溪三人走后沒多久,一行十余人,衣著齊整、行動有素的江湖人來到茶攤。
為首一中年人雙手一展,飛身下馬,頗為瀟灑,他身著黑灰道袍,負一帶鞘八卦劍,先是環顧一圈茶攤,看向茶攤主人,問道:
“李莫愁他們人呢?”
“已經走了,約莫有小半個時辰。”
身后走來一青衣男子,容貌儒雅,他喝問道:
“他們有幾人?”
“兩年一男。”
聞言,青衣男子勃然大怒,怒道:
“為何不攔住他們!”
“那、那可是李莫愁啊!我、我怎敢......”茶攤主人囁嚅道。
“你!”
青衣男子還要說,便被中年男子打斷道:
“青書!”
中年男子輕拍青衣男子肩膀,轉頭問向茶攤主人道:
“往哪里去了?”
茶攤主人指了大致方位,中年人隨即上馬帶著眾人繼續追擊。
等眾人走后,茶攤里的過客們才敢發聲:
“剛才那位道長,看裝束好像是武當山的吧?”
“可不是嘛,我曾去武當山上過香,見過這位道長,他還是張真人的徒弟,七俠之一。”
“那到底是七俠中的哪一位?”
“不知,忘卻了。”
“連武當七俠都下山了,張真人是又要掀起一場‘甲子蕩魔’嗎?”
在一個岔路口,眾人停下,中年男子冷靜的吩咐道:
“青書,我們兵分兩路,若遇到李莫愁那妖人,莫要戀戰,放信號,糾纏住就行。”
“是。”青衣男子點頭道。
中年男子正要拍馬前行,但又怕青衣男子意氣用事,放不下心,回身又囑咐道:
“雖說李莫愁受了傷,但畢竟是先天高手,底蘊深厚,你不要逞強,明白嗎?”
“是!我記得。”
“還有李莫愁那徒弟,年紀雖小,但能被李莫愁收為徒弟,也不容小覷,你不要犯傻!”
“是。”
“我知你擔心那峨眉派弟子,但你也不要太過顧此失彼!”
青衣男子再次垂首。
再三叮囑,中年男子才心滿意足的離開。
朱溪三人自然不敢走大路,而是尋了個偏僻小道。
但是三人奔波已久,又未好好休息,所以走得很慢。
特別是朱七七,不得已,朱溪只得背上她。
跨過一個山崗,朱溪回頭看去,密林中,一行江湖人快馬趕來,雖走的小路,但卻不惜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