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若林的成長
- 網王之體育生
- StTail
- 2074字
- 2024-07-26 22:46:40
幾天后。
教練辦公室中——
“伴老!”
傷好之后的若林火急火燎的站到了伴老的面前。
“把你的檢查報告給我看看,還有醫生準許你打網球的許可?!?
伴老知道他想要什么,但想要完成那東西不說傷勢,就連疲勞都不允許有。
看見報告上清楚的寫著該學生已經100%的康復后,放下心來的伴老這才從抽屜中拿出一張密密麻麻寫滿小字的訓練表,隱約可見開頭處的標題是“絕不應該在中學時使用的訓練方法”。
“這就是你想要的東西,如果你愿意接受的話,我將會對你進行單獨的訓練,但是你要記住,機會只有一次,中途放棄之后就不存在再續上的可能了”。
“是!”
若林源三驚喜的接過了這份變強的希望,開始查看了起來。
然后第一眼,他的密恐就犯了,上面的訓練種類比之前多了不知多少,而且每個動作的組數也絲毫不減,這令本就做好覺悟的若林都感覺到心里發虛。
“伴老,這份訓練計劃.......”
“有什么問題嗎?覺得不好你可以放棄,這東西本來也不應該給中學生練,哪怕是成年運動員,要練起來也得三思而行。”
伴老平靜的看著稍顯遲疑的若林,順手遞給了他一個臺階。
那份訓練方式,伴老只給了若林關于物理訓練的這一部分,還有一部分關于精神考驗的部分則是留在伴老這里。
事實上從若林拿到物理訓練表的那一刻,這場訓練就正式開始了,只要若林說再考慮考慮或者找其他的借口,心理產生怯懦后,這場訓練就正式宣告結束。
“伴老,我只有一個問題!”
若林長呼一口氣,隨后牢牢的盯向了伴老。
“這份訓練結束后,我能變得更強嗎?”
第一關過關,伴老“失望”的看了一眼若林,并回答了他的問題。
“可以!”
“不過訓練這種東西,你也懂的,靠人監督是行不通的,只有你自己監督自己,在最疲勞的時候也要保證訓練標準不打折扣,才有生效的可能。”
“那么就開始吧,伴老。”若林露出了堅毅的眼神,嘴角含笑。
第二關通過。
“歡迎來到地獄,源三。”
伴老緩緩站起身來,即然學生要拼命,教練也不好阻止,不過該有的準備還是要有的。
......
第一階段——
“還能堅持嗎?源三?不行就算了吧!”
在網球部一個偏僻的地方,若林源三正在氣喘吁吁的背著負重,一項項完成著計劃表中的各項訓練項目,而伴老就在他的身邊估算著若林的體力臨界點,并在臨界點到來時施加精神打擊。
豆大的汗珠從若林身上滾落,衣服也早已經被汗水浸濕,此時身上的疲憊和伴老的話語都像是觸手一般,準備將他拉進放棄的美夢中,使他沉淪。
這也是第一階段的難點,此時的運動員沉沒成本不高,突然增大的訓練量也讓身體一時之間難以適應,換言之這就是最適合放棄的時機,大部分人只需要一個小小的臺階來滿足自己的自尊心,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停止訓練了。
......
第二階段——
“源三,多想想都大賽時和不二周助的比賽,要一刻不停的回想,記住那份不甘!”
從第一階段畢業的若林來到了第二階段,此時的伴老已經不再施加精神攻擊,而是轉為了鼓勵為主。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的若林也聽不見外面的聲音了,強撐過第一階段的他此時身心俱疲,腦海里只剩下了變強的和堅持完成訓練的執念,肉體也只是機械的做著動作。
這就是第二階段被稱為肉體地獄的原因,雖然和第一階段的訓練量差距不大,但訓練者的肉體并沒有從第一階段的疲憊中緩和過來,因此完成難度比第一階段不知道要高了多少,正常來說絕不可能獨自完成練習(如果能獨自完成,那就說明訓練計劃還不夠強,對該球員不適配。)
因此,教練——也就是伴老,這時候則需要去喚醒受訓練者在經歷失敗過后的那悔恨和不甘,用這一股精神力來協助完成訓練。
這也是為什么這份訓練完成之時能超越極限,因為它不僅僅是在挑戰肉體上的極限,更是對精神極限進行一個考核。
......
第三階段——
“呼~呼”
山吹的一處偏僻之地,唯有若林一個人的喘息聲在這片大地上回響。
相比于前兩項訓練,第三階段——也就是最后階段的訓練強度低了不少,但這對體力已經在前兩輪中消耗殆盡的若林來說仍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
不過這個階段的訓練計劃,難處也不在這最后的體力訓練上,而是在精神上。
因為——伴老離開了。
沒錯,此時的若林正處于一個無人看管的狀態,放眼望去空無一人,只有一抬攝像機在拍攝著他的動作細節。
不要把攝像機和現在的手機攝像混為一談,這部攝影機并不能將影視數據傳向外界,這東西錄像的唯一作用就是當若林完成一個動作時,就需要在錄像資料中檢查自己的動作是否達標,如果不達標則需要再重新再做一遍。
而且伴老的要求是,完成訓練后立刻將錄像刪掉,他絕對不會去看一眼。
自我監督的訓練,相對靈活的標準,無人檢查的結果,這為一切條件都為偷懶摸魚的行為提供了便利。
而這,就是第三階段訓練的真正難點,
受訓者在累到即將崩潰的情況下,面對這般無人監管的訓練條件,要做到的任務卻是嚴格的自我監督,在一步步完成訓練時,面對即將結束的任務,還要停下來將不符合標準的動作重做一遍,周圍也沒有教練的期盼和鼓勵,這種反人性的訓練方式,也是它被稱為精神地獄的主要原因。
......
“若林,祝你能夠成功吧。”
訓練來到了這一步,就只能純憑他自己了。
前面兩項,教練還能稍微推一把,而最后,那是自我的斗爭,也是整個訓練計劃的精華所在,勝者:浴火重生,而敗者,倒也不會萬劫不復,只是這次失敗過后,未來里就很難再超越自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