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六、證據的證明力

證據的證明力,是指證據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程度。所有證據都具有證明案件事實的作用,但證據不同,其證明作用的大小也有所不同,即證據證明力的強弱有所不同。例如,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的證明力相比,直接證據的證明力就往往大于間接證據的證明力;傳來證據的證明力就弱于原始證據的證明力。證據證明力的強弱或大小常常是通過對立或矛盾的證據之間的比較顯現的。證據的證明力不同于證據能力。證據的證明力以證據能力為前提,沒有證據能力,就無所謂證據證明力的大小。

證據證明力的有無和大小的確定,一是根據法律的規定,二是依靠法官的判斷。根據法律的規定確定或判定證據證明力的有無和大小的原則,在訴訟法理論上被稱為法定證據原則;證據證明力的有無和大小的確定依賴于法官的自由判斷,則被稱為自由心證原則或自由心證原則的基本和主要的內容。法定證據原則發端于日耳曼法,盛行于中世紀的意大利法和德國的普通法時代。例如,當時的法律規定,當三個證人的證言一致時就能夠證明某一事實存在與否;書證的證明力強于人證。根據法定證據原則,證據證明力的有無和大小必須預先在法律中加以規定,不允許法官在訴訟中根據自己的判斷加以改變。法定證據原則排除了法官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判斷證據的證明力,導致了證據運用中的教條主義和僵化,否定了法官的能動作用。19世紀,法國的民事訴訟法首先拋棄了法定證據原則,采用了自由心證原則,以后適用各大陸法系的國家和地區也相繼采用了自由心證原則。根據自由心證原則的要求,這些地區在法律修改或制定中取消了關于證據證明力的法律規定,允許法官在證據證明力方面憑自己的“良心”和“理性”自由地作出判斷。但奉行自由心證原則的地區并沒有全盤否定證據證明力由法律規定的做法,在某些場合也規定了某些證據證明力的有無或大小。例如,關于有無訴訟代理權,原則上就只能以書面委托或言詞筆錄內容加以證明,其他證據對此沒有證明力。在法律有規定時,法官仍然不得違反法律的規定自由判斷證據證明力的有無和大小。

我國沒有明確規定采用自由心證原則。我國《民事訴訟法》第67條第3款規定:“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該款規定的“審查核實證據”就包括了對證據證明力的有無和大小的認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民事證據規定》)將《民事訴訟法》這一規定細化為“審判人員應當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核證據,依據法律的規定,遵循法官職業道德,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對證據證明力的有無和大小獨立進行判斷,并公開判斷的理由和結果”。從司法實踐來看,法律直接規定證據證明力的有無和大小的情況并不多,多數情況仍然需要依靠審判人員的判斷,即要求審判人員按照良知、理性、經驗規則對證據證明力的有無和大小進行判斷。這就不能排除審判人員判斷的自由度,沒有自由度也就不能根據案件具體情況來進行判斷。另外又必須防止審判人員隨意判斷證據證明力的有無和大小,因此,《民事證據規定》又對如何具體認定證據的證明力做了某些規定。例如,規定了哪些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包括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印件、復制品,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等。還規定雙方當事人對同一事實分別舉出相反的證據,但都沒有足夠的依據否定對方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案件情況,判斷一方提供的證據的證明力是否明顯大于另一方提供的證據的證明力,并對證明力較大的證據予以確認。在同一事實存在若干矛盾的證據時,如何判斷證據的證明力是司法實踐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由于不同種類的證據在一般情況下其真實程度、可靠程度會有所不同,真實性、可靠性相對高的某類證據的證明力就要大于真實性、可靠性相對低的另一類證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施秉县| 澄城县| 南丹县| 垫江县| 沧州市| 安康市| 靖江市| 成安县| 桦川县| 湖州市| 萨迦县| 翼城县| 汉阴县| 咸丰县| 砀山县| 玛纳斯县| 广平县| 汶上县| 牡丹江市| 蒙山县| 开化县| 台北市| 昌宁县| 尼勒克县| 芦山县| 石泉县| 四会市| 高雄市| 全州县| 阿克陶县| 东阿县| 永修县| 临泉县| SHOW| 德安县| 南丹县| 西青区| 界首市| 宁化县| 峨山| 镇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