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言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馬克思主義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描繪了一個盡善盡美的共產主義社會。這對災難深重,民不聊生,到處呼喊“餓極了”的中國人來說[1],是極具吸引力的。特別是在十月革命和蘇俄對華態度的影響下,中國人看到了實現這一理想社會的現實道路和希望。五四以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開始廣泛傳播。其中,特別介紹和描繪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狀況:“在這社會里,產業的主有權是在社會上一般人的手里,由勞工來管理的”[2];“主張自由收用”,“把產物輸送到各處公共倉庫里,叫人各取所需”[3];“我們的共產主義是以勞動專政為原則的”,“沒收資本家的財產,轉付到全體勞工階級的公共管理之下”,“各人都是能各盡所能,各取所需,自由行動,而又不妨礙別人的自由”[4]。這也頗符合中國人自古以來對大同社會的追求。吳玉章回憶五四前后的“思想轉變”時提出,社會主義書籍中所描繪的“人人平等、消滅貧富的遠大理想”使他深受鼓舞,并聯想起“中國古代世界大同的學說”。[5]艾思奇后來也談道:“共產主義社會,曾是中國歷史上一切偉大思想家所共有的理想。從老子、墨子、孔子、孟子,以至于孫中山先生,都希望著世界上有‘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能夠出現。”[6]但是,幾千年來中國的仁人志士并沒有從傳統中成功開辟通往“大同社會”的道路。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宣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追求。上海早期共產黨組織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織,在擬定的《中國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提出:“共產主義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產主義的理想,創造一個新的社會。”[7]這在中共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中有更具體的描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機器、土地、廠房等生產資料,歸社會公有。[8]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為了實現理想社會的愿景[9],依據馬克思主義“改造世界”的方法,進行了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艱辛探索。

近代中國的歷史發展呈現了這樣一種邏輯:選擇先進的思想為指導建立先進的政治組織,以先進的政治力量引領受到破壞的傳統社會建立現代性的民族國家,在現代性國家的基礎上致力于理想社會的構建。中國共產黨既是這一邏輯的產物,又是這一邏輯的主要推動者和踐行者。近代以后,一種政治力量是否能提出一種具有吸引力的社會理想,并真正地去為之奮斗,成為能否發展壯大及贏得普遍支持的關鍵。在這方面,中國共產黨是無比成功的,全面、深入、具體地描述將要建立的理想社會形態,不斷地繪制藍圖,展現愿景和遠景,成為中共在各個時期吸引社會各界跟著前進、廣泛匯聚人心的最有效的社會動員方式,成為推動社會革命最強大的動力。其中,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提出和構建是中共能夠創造“革命奇跡”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則實現了長期以來中國人普遍的社會理想。

五四以后,中國思想界出現了“社會主義各派學說的流行”[10],“社會主義在今日中國,仿佛有‘雄雞一唱天下曉’的情景”[11];“社會主義的潮流,真有萬馬奔騰之勢”[12]。1923年4月,中國大學舉行了一次公民常識測驗,其中表示“贊成社會主義”的占76%。[13]同年12月,北京大學也開展一次民意測驗,其中表示“相信”社會主義的得票最多。[14]到20世紀30年代,馬克思主義則成為“一般知識界之主潮”[15];一般知識分子更是覺得“社會主義潮流”當然是將來世界發展的一個趨勢[16]。1933年,《東方雜志》以“新年的夢想”征文,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士的“夢想”是將來中國能實現社會主義。[17]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就以實現社會主義為理想并矢志為之奮斗,恰契合了20世紀中國的社會潮流。社會主義作為一種美好的社會,一種先進的制度,在中國早已深入人心,各個階層的人大都心向往之。[18]因此,向社會主義過渡之所以能夠按照毛澤東設想的“不流血的轉變”進行,就在于大多數中國人甚至包括某些資本家都是真誠地向往社會主義的。[19]

“新年的夢想”征文更多地表達的是對社會中人民生活狀態的向往:“全國的人都有飯可吃,有衣可穿,有屋可住”;“從孩提時代起,就能得到他們所需要的物品,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過著很快樂的自由平等底生活,有書讀,有游藝,有一定的休息時間”;“個人在全社會陣營中享受著合理的生活”;“沒有階級,沒有爭奪,沒有物質上的壓迫”;“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一切平等,一切自由”;等等。[20]這些愿望和夢想在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大都已實現,或者說正在實現。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中共把社會主義與人民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提出以改善“人民生活”為中心且有具體指標的“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可以說是中國創造“發展奇跡”的根本動力,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那么,在新時代、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共產黨把“共同富裕”作為理想社會建設的主要內容,勢必會更廣泛地調動社會大眾的積極性,實干下去,有望創造一個新的奇跡。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為理想社會奮斗的歷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特別是有這樣幾點早已融入了其基本理論之中:

第一,立足于中國的實際,不能超越階段。把馬克思主義運用于中國實際,根據世情、國情和面臨的問題,不斷地調整階段性理想社會目標,已成為中國共產黨描繪和實現社會理想的指導思想。在面臨困難和危機的時候,人們往往更注重或不得不注重歷史的實際,而在一連串的勝利和成功面前,則容易使沉潛的愿望和理想浮出,并為之激勵,希望飛躍式地前進。作為歷史變動中的關鍵人物和政黨,越是成功的時候越是最應警覺的時候,尤其是警惕未來理想的預支。

第二,不能急于求成,循序漸進,久久為功。在中國,實行“根本解決”之后,構建一個理想的社會,應從具體的現實問題出發。[21]每個時期黨面臨的社會主要矛盾是不一樣的,社會主要矛盾產生的社會問題是千差萬別的,為此就要“問計于民”,準確地認識矛盾,緊緊圍繞社會民眾的需要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解決。然后,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推進,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地提高。從溫飽到小康,再到全面小康,進而走向共同富裕,日益接近生活的理想狀態,逐漸構造社會的理想形態。

第三,保持使命感,目標明確,堅定不移。共產黨人之所以不斷地取得成功,原因就在于:始終清楚從哪兒來,到哪兒去;始終明白立黨執政為了什么。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根據中國國情和革命實際提出,革命成功后要首先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社會,但是“黨在領導民主革命中絲毫沒有忘掉社會主義的目標”。[22]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提出可使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是黨絲毫沒有忘掉“共同富裕”的目標。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就是“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23]共產主義社會理想首先表現為“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運動”,只有在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的持續奮斗中才能最終成為現實。堅持和追求遠大理想,就要促使現實社會不斷優化,生動展現人類社會的美好前景。

百年來,中共追求理想社會的歷程,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不斷革命精神和中國傳統積極進取精神的結合,充分體現了最高理想和現實奮斗目標的結合,充分體現了理想信念的堅定性與社會實踐的調適性的結合。有人曾說,中國共產黨“迷信將來”。[24]毛澤東得知以后,不但不認為這是缺點,反而認為這正是人類發展所需要的:“不迷信將來還得了呀?人類就是希望有個將來,希望總是寄托在將來的。”[25]這集中體現了中共對理想社會的執著追求。習近平在慶祝建黨100周年大會講話中所概括的“偉大建黨精神”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堅守理想”。[26]但是,中共對“將來”并不僅僅是“迷信”,而是腳踏實地以持續地革命來朝著既定的理想目標不斷前進。[27]


[1] 澤東:《我們餓極了》,《湘江評論》創刊號,1919年7月14日,第4版。

[2] P.生譯:《共產主義是什么意思》,《共產黨》第2號,1920年12月7日,第10頁。

[3] M.U.:《評論:答友人論集產主義和共產主義書》,《民國日報·覺悟》第12卷第1期,1920年12月1日,第1頁。

[4] 無懈:《我們為什么主張共產主義?》,《共產黨》第4號,1921年5月7日,第25—26頁。

[5] 吳玉章:《回憶“五四”前后我的思想轉變》(1959年5月),中共四川省委黨史工作委員會《吳玉章傳》編寫組編《吳玉章文集》下冊,重慶出版社1987年版,第1058—1059頁。

[6] 艾思奇:《五四文化運動在今日的意義》,《新中華報》第26號,1939年4月28日,第6版。

[7] 《中國共產黨宣言》(1920年11月),中央檔案館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檔案資料》(增訂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頁。

[8] 《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頁。

[9] 中國共產黨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指出,黨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共產主義理想”。見《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頁。

[10] 陳端志:《五四運動之史的評價》,生活書店1936年版,第368頁。

[11] 潘公展:《近代社會主義及其批評》,《東方雜志》第18卷第4號,1921年2月25日,第41頁。

[12] 馮自由:《社會主義與中國》,香港社會主義研究所1920年版,第2頁。

[13] 王惟英、何雨農:《中大十周年紀念公民常識測驗》,《晨報副刊》1923年7月17日,第2版。

[14] 朱務善:《本校二十五周年紀念日之“民意測量”》,《北京大學日刊》第1413期,1924年3月6日。

[15] 胡秋原:《一百三十年來中國思想史綱》,臺北學術出版社1983年版,第126頁。

[16] 胡適:《從〈到奴役之路〉說起》(1954年3月16日),歐陽哲生編《胡適文集》(12),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832頁。

[17] 參見《新年的夢想》,《東方雜志》第30卷第1號,1933年1月1日。

[18] 參見張太原:《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社會構想演變歷程考察——基于理想追求和歷史變動視角》,《黨的文獻》2020年第3期。

[19] “新年的夢想”征文中,就有兩個資本家分別夢想“一個社會主義的新中國”、一個“聯邦社會主義的國家”。參見畢云程、俞寰澄:《新年的夢想》,《東方雜志》第30卷第1號,1933年1月1日。

[20] 洪業、謝冰瑩、張錫昌、郁達夫、柳亞子等:《新年的夢想》,《東方雜志》第30卷第1號,1933年1月1日。

[21] 參見李大釗:《再論問題與主義》(1919年8月17日),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注《李大釗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頁。

[22] 施東向:《中國革命兩個階段的區別和銜接》,《紅旗》1961年第1期,第37頁。

[23]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第23頁。

[24] 張奚若:《批評工作中的“四大偏差”》,《張奚若文集》,清華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410頁。

[25]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3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290頁。

[26]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21年7月1日),《人民日報》2021年7月2日,第2版。

[27] 本書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課題“大歷史觀下的中國共產黨百年史”(21STA001)的階段性成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洪县| 吴江市| 公主岭市| 诏安县| 高邮市| 章丘市| 崇阳县| 凤庆县| 井研县| 保康县| 万州区| 延长县| 尼玛县| 珠海市| 庐江县| 长子县| 师宗县| 康马县| 闸北区| 福海县| 成安县| 商南县| 额济纳旗| 旺苍县| 武义县| 手游| 徐闻县| 旺苍县| 山东省| 遂昌县| 垫江县| 马山县| 多伦县| 太仆寺旗| 布尔津县| 元氏县| 泾源县| 从化市| 河北省| 晋中市| 泰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