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師徒
- 開局范閑拜我為師,我教他屠龍術
- 起浪飛鯊
- 2013字
- 2024-07-05 00:00:00
南慶,海邊。
一個頭戴斗笠的人雙手抱胸,看著面前的石碑。
他就是當代第四位大宗師,在被五竹暴打之后棄劍再練,反而突破至大宗師的葉流云。
“萬界武俠強者?不知道我葉流云能不能上榜呢!”
他有些期待,別人看石碑上的影像都是看發生了什么,而他則是看這些人戰斗的技巧,動作。
“嘶,這個世界的武者所用的內力,和我們的真氣雖然相似,卻還是有不同之處的。”
“七傷拳?謝遜學的這門武功確實有獨到之處……”
石碑上的畫面還在繼續播放。
成昆也樂得謝遜如此做,甚至還在謝遜被武林正道圍攻之時暗暗出手相助,保證他能活著。
后面謝遜遇到少林寺的空見神僧,對方被成昆所欺騙,要硬接謝遜的七傷拳。
空見神僧已經練成了金剛不壞神功,居然受了謝遜十三記重拳無事。
葉流云看的嘖嘖稱奇:
“這功法和苦荷那家伙的天一道功法十分相似,是不是光頭都這么硬啊。”
他不禁心頭一片火熱:
“可惜可惜,只能在這里干看著過眼癮,如果這些人能到這個世界來就好了,定要和他們切磋一番!”
慶國儋州港,泊名居。
楊鳴瞄了一眼范閑,畢竟他和自己是這個世界唯二知道成昆是倚天屠龍記中的角色。
范閑自然是一臉震驚,不敢想象自己前世所看的小說角色會這樣出現。
楊鳴的目光一直很淡然,無論這榜單如何排,有沒有自己,他都是沒什么所謂。
除非……
楊鳴心里升起一個猜想,他總覺得這個石碑沒那么簡單。
石碑上,成昆的生平還在繼續。
謝遜在打死空見神僧后,成了武林中最大的惡徒,正道人人得而誅之。
成昆之后又一直暗中挑撥布局,擴大明教和武林的矛盾,最終讓六大門派合力圍攻明教光明頂,又通過密道暗算楊逍,紫翼蝠王,五散人等明教高手。
各方勢力看的緊張之極:
海棠朵朵:“好險,若不是半路殺出來一個叫張無忌的少年,大展神威,這明教的一幫人就完了啊!”
慶帝:“這成昆的陰謀算計雖然還行,但自身的實力卻不足,才導致了他的計劃出現紕漏,無法處理像張無忌這樣的變數。”
苦荷:“此人為一己愛恨算計了如此多人,造成生靈涂炭,離梟雄這個詞還相差甚遠啊。”
葉流云:“這個張無忌很強啊,還有這個楊逍所練的乾坤大挪移神功,也十分的高明厲害。”
因為石碑展現的是成昆的視角,眾人并不知道這個張無忌的來歷,但范閑卻清楚的很。
“嘿嘿,這成昆就算實力再強大,算計的再巧妙,又如何能比的過集全書奇遇于一身的張無忌呢?要知道他可是金老開掛開的最狠的主角之一。”
他的適應力當真是強大無比,此刻直接盤腿坐了下來,如同看戲一般看起了石碑上的畫面。
成昆在光明頂上算計失敗,還不甘心,對各大門派出手,讓自己的徒弟陳友諒攛掇了丐幫幫主之位,對明教下手。
他的計劃雖然周密,但最終還是敗給了張無忌,最終陰謀被戳穿,成昆又撩撥各大武林將矛頭轉向知道曾拿走武林至寶的謝遜,讓少林召開“屠獅英雄會”,但在張無忌大成的武力下,雙方最終達成和平。
而謝遜則靠著成昆的一聲咳嗽找出了他,逼得成昆在少林寺的金剛伏魔圈中和成昆展開了最終對決。
謝遜先讓了成昆數招,在占盡下風的情況下將成昆引入了地牢之中,一片漆黑之下,謝遜因為眼瞎了多年,靠著此優勢廢掉了成昆雙目和武功,之后謝遜便道:
“我本該打你十三拳七傷拳,但現在你已經是個廢人了,再也不能在人間作惡,剩下的十一拳我也不用再打了。”
說罷,他就自散武功,了卻了成昆的恩怨。
謝遜此舉氣的眾人大罵:
陳萍萍:“這個謝遜做事真是婦人之仁,殊不知道殺死一個人才是最徹底的毀滅,他只要還活著,那你就不能算是成功!”
影子:“之前你為了逼出成昆,殺了這般多的人,現在最后關頭卻收手止殺,這算什么?你被殺的全家,和那些被你殺的人又算什么?”
慶帝:“我若是這成昆,縱使雙目被廢,武功盡失,也不可能就此安寧,一個為了復仇潛心謀劃數十年的家伙,怎會因此就放棄?”
果不其然,成昆在被廢后依然不死心,妄圖發動黨羽與武林中人玉石俱焚,但結局還是被眾人齊心破局,明教自此脫離了魔教稱號,和武林正道和解,而他也終身被囚禁于少林之中。
范閑點評道:
“這種歡喜大結局其實也沒什么看頭,這成昆的一切陰謀其實也只是給張無忌鋪路罷了。”
五竹“看”了范閑一眼,沒說什么。
待到這成昆的生平播放完畢,石碑上所有的光芒全都收斂了起來,最后只剩下了一行字:
“三日后,再公布梟雄榜上一人。”
楊鳴看著這行字陷入了沉思,他總覺得這天榜不是為了單純給萬界武俠梟雄排個名次。
“范閑,你怎么看?”
楊鳴扭頭問道,畢竟范閑和他一樣擁有著現代人的思維和知識,應該能提供一些思路。
范閑分析道:
“這天榜有些名不符實啊,說是排名,但是也沒給這成昆定個名次,只是闡述了一下他的生平,而且也沒說榜上有多少人。”
楊鳴注視著石碑,許久之后才道:
“自今晚起,你就是我的徒弟了,我最討厭繁文縟節,你明天給我敬一杯茶,我就正式傳你武藝。”
范閑大喜,當即跪倒給楊鳴結結實實地嗑了三個響頭。
楊鳴點了點頭,心里卻在想道:
“為了應對這個世界的變化,也是該做一些準備了。”
而在這世界的某一處,一道金光一閃而逝,顯現出了一個人影。
一個身穿袈裟,頭頂戒疤的老和尚緩步走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