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大宋就交給你了
- 大宋:項羽穿越宋高宗
- 喜歡喝豆漿
- 2054字
- 2024-07-09 09:02:32
元祐太后,宋哲宗第一任皇后。
因不得寵,又被新黨羅織罪名陷害,被廢后。
后雖再入宮闈,又因黨錮之禍被二次廢黜,遂出家為尼,于瑤華宮修行佛法,一晃就是二十年。
的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正因為她被廢后,皇家名冊除去了她的名號,在靖康之難時,金軍對照名冊緝捕皇室成員,單單走脫了她一個婦人。
使她免于隨徽欽二帝北狩的苦難。
然趙構登基,又立后名,為太皇太后,尊元祐太后,如今雖苗劉入揚,她正在行在之中安養。
宮闈生亂,元祐太后作為后宮中名義的掌權者,使人傳喚項羽,以問事故。
上一次她與這子侄相見時,還是在應天府的時候。
人生大起大落,經歷了不知多少是是非非,年過五旬的元祐太后第一眼見到趙構時,就覺得他不會是個明主。
九皇子趙構實在和他的父親太像了。
外強中干,內心儒弱,喜好享樂,心無大志。
經歷過宋朝鼎盛時期的元祐太后,甚至懷念起哲宗朝,即使她一再被不公對待,但哲宗至少是一個有成鴻業之心的皇帝。
河湟開邊,平夏之戰,也是宋朝少有的邊關捷報,只可惜哲宗英年早逝。
“他若有在天之靈,會如何看待今日的大宋?”
元祐皇后嘆息不止。
適時,由女使引領,項羽進入宮殿之中,龍驤虎步,威風凜凜。
元祐皇后精神為之一震。
她并非不知外間事,在聽聞如今官家率兵平叛亂賊,她始終持懷疑態度。
她不認為,趙構是個能提槍上馬的皇帝。
可今日一見,實是今非昔比,若不是相貌沒太大變化,元祐皇后甚至有些不敢相認。
身軀看著結實太多,眉眼中所散發的神態,也和曾經大不相同。
元祐皇后不禁默默點頭,以為他有了君天下的氣質。
待項羽走近,元祐皇后先開口道:“不必行禮了,官家坐吧。”
項羽微微頷首,坐至一側事先備好的靠椅。
女使上前斟茶,都不禁多瞥了項羽幾眼。
“先都出去吧。”
元祐皇后怕她們失態,引得項羽不喜,便將女使遣散,說起正事來。
“老身老婦人一個,早該入土為安,再入輪回。卻又被張邦昌等人迎出,即太皇太后。我本就對權位無所留念,自官家臨朝后,再不干預政事,官家也知。”
“近日宮中生亂,皇子夭折,皆為不祥。老身居于后宮又不得不言。后宮不寧,不利陛下處政治國。子嗣不出,不利朝堂安寧。今官家又遣女使百二十人出宮,宮中往來都已不見人矣。”
元祐皇后看著眼前的子侄,語氣和藹的勸說著,倒也沒見官家反駁或不悅,只是微微搖頭。
“如今外敵不除,何憂身后事。待北擊金人,還于舊都,朝政穩固后,再提不遲。”
比起官家的舉止,言談更讓元祐皇后陌生。
面前的官家,好像和從前的官家就是相貌相同,但是兩個完完全全不同心性的人。如果說,趙構經歷一番挫折能夠心智堅韌,元祐皇后是萬萬不會相信的。
再聯想近日所聽聞的大儀鎮大捷,宮墻一箭穿大纛,斬除潛邸舊臣,元祐皇后心有所悟。
輪回者三途:有福受報,有罪受報,有恩有怨者受報。
垂頭沉默良久,元祐皇后復又開口,“大宋就交給你了。”
……
“陛下,今日可還需宣大臣入宮?”
項羽一回到政事房,始終在房中等候的邵成章便迎了上來。
“自昨日夜里,陛下就沒合過眼,入房中歇息些時辰也好。”
項羽搖了搖頭。
他入世已有半月之久,一直以挽救黎民為己任,重于國事,手不離卷,以免再蹈覆轍。
這一次不比前世,他有不能輸的理由。
他心中再看不起劉季,也不得不承認劉季是定國安邦,建立了大漢。可若是金人統治中原,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只會當宋人如牲畜一般。
項羽是不忍看到這一幕的。
所以他這段時日一直在正視己身,彌補不足。
或許是壓抑天性太久了,當下,他更想出去看一看,如今的楚地究竟是什么模樣了。
“不了,朕出宮走走。”
說著,項羽就換起了便服。
邵成章如例應答道:“奴婢去吩咐禁衛,護著陛下出宮。”
項羽嘴角難忍笑意,微微一勾,道:“不必了,朕只是難以安眠,讓他們也好生歇息著吧。”
邵成章若有所悟。
陛下說不在意皇子逝世,看來情緒也是不高,需要出去散散心,解解悶。
“是。”
邵成章再不多言,內心為官家惋惜。
畢竟絕后之事,實在令人悲痛,他切有體會。
項羽倒不知他心里想得什么,整束衣冠,著一身黑色圓領袍衫,青色腰帶,徐步出了宮闈。
千百年后的世界,對于項羽來說一切都十分新鮮。
廣陵城,或者說揚州城,實在過于繁華。
在項羽的記憶中,揚州城還是一座小城,是楚懷王想以此地為都城,后才興修擴建的。
但那規模,也難以與眼前的通衢大道所重合。
官河貫穿城池,二十四座石橋,連接著四方坊市。
河中小船絡繹不絕,兩邊商鋪鱗次櫛比。沿街百姓歡聲笑語,回蕩在項羽的耳畔。
又登上一座石拱橋,往來之人又與之前有著些許不同。
書生打扮者眾多,全賴此處是城中有名的景點,橋上有著諸多文人騷客留下的墨寶。
朝霞在西邊映紅,街邊的燈籠也逐漸點亮了。
“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
項羽在翻閱經史典籍時,也發現了后世的詩詞歌賦,他同樣有著不淺的興趣。
想當年自己也是受過貴族的教育,不乏抒興之作,卻只有一首《垓下歌》流傳于世,項羽也是有些無可奈何。
心思百轉之際,項羽發覺身邊有人在作祟,往他腰間的錢袋摸著。
項羽的反應自不必說,當即將人扯了起來,卻發現只是個身型消瘦,穿著破爛的幼童。
才欲要分他幾個銅板,忽得就被人捏住了手腕。
“喂,你一個大男人,怎么還欺負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