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請叫我太子妃殿下
- 這是朕的大明
- 長安小書生
- 2134字
- 2024-08-12 18:05:10
應天府江寧縣的縣衙內,朱允炆一身官服穿戴整齊的坐在大堂之上,白八強和陳思遠站在他的面前。
朱允炆的心情明顯不錯,他微笑著看向陳思遠。
“陳員外,幸虧你和縣里那些縉紳賢達,自從那日暴雨受災,第二日縣衙門口便開設了粥廠,江寧縣有您們這樣的鄉賢,真是百姓之福啊。”
聽到朱允炆的贊賞,陳思遠的臉上卻絲毫沒有喜色,反而露出淡淡的憂慮。
“縣尊大人,如今江寧受災,我與那些同仁們雖然盡了一些微薄之力,但一想到那些鄉親們家園被毀,流離失所,心中就心痛難忍啊。”
聽到陳思遠的話,朱允炆不禁有些動容。
“你能這樣替朝廷分憂,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真是大仁大義,等到災情過去,我一定要稟明皇爺爺,像你這樣的仁人志士,朝廷棟梁,卻遁世于鄉野之中,這是朝廷的損失。”
陳思遠聽到朱允炆的話,臉上雖然仍是一副悲愴的表情,但眼神中卻露出無法掩飾的驚喜,他連忙躬身行禮。
“縣尊大人謬贊了,圣人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學生只是盡到本分,不敢在縣尊大人面前居功。”
朱允炆臉上的笑意更盛了,他抬手虛扶,“陳員外不僅急公好義,并且高風亮節,堪稱我朝所有讀書人的楷模啊,好了你也不必謙虛,我這里還有個差事要你襄助。”
陳思遠仍然保持著躬身的姿勢,謙卑的說:“學生愿為縣尊大人效犬馬之力,您若有差遣,學生必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朱允炆聽到陳思遠的決心,心中頓生感慨,若是朝廷的官員都能如他一樣,大明何愁不能海清河晏,四海升平啊。
他看到陳思遠仍然躬身不愿起來,連忙走了下去,扶著陳思遠的胳膊,“陳員外,不知你的表字是什么?”
陳思遠心中大喜,之前朱允炆一直稱他陳員外,這是還把他當外人,但今天問他的表字,這就表示已經認可了他,愿意和他親近,他連忙拱手說,“學生字憶疆。”
“好,”朱允炆贊嘆了一聲“以后江寧的事情,還望憶疆兄多多襄助。”
陳思遠連忙回答:“學生單憑縣尊大人吩咐。”
“今日凌晨,朝廷的五萬石賑災糧食已經運進了府庫,原本是五萬石,戶部又給追加了五萬石,一共是十萬石。”
陳思遠聞言,也是一副欣慰的神情,“這下江寧百姓的日子好過一些了。”
“是呀,”朱允炆有些為難的說,“但這開設粥廠,分發義粥的事,我還想請憶疆兄能夠勉為其難,辛苦繼續幫本縣操持著。”
陳思遠立刻露出惶恐的神色,“縣尊大人不可,原來開設粥廠,分發的是我們自己的糧食,如今朝廷的賑災糧到了,如果這事兒繼續讓我把持著,恐怕會落人口實啊。”
“無妨,”朱允炆目光堅定的說,“這一來呢,你已經操持了這么久的粥廠,對此已經很熟悉了,這二來呢......”
朱允炆撇了白八強一眼,“大明建國已經二十五年了,皇爺爺一直痛恨貪官污吏,可這么多年來,殺了一批又一批,那些貪官仍然前赴后繼,這風氣一時半會我看是難以扭轉的。”
朱允炆拍了拍陳思遠的肩膀,“但是憶疆兄,我唯獨相信你不會貪墨這些賑災糧,一個主動能從家中拿出糧食的人,絕不可能對災民的救命糧食動貪心!”
“縣尊大人......”
看到陳思遠還要推脫,朱允炆擺了擺手示意他不要說話。
“皇爺爺讓我和三弟擔任縣令,是本著讓我們了解民情的心思,在這里已經三月有余,在師傅們那里的功課已經差了很多,我要奏請皇爺爺讓我回去繼續跟著師傅們讀書。
我走之前,會跟皇爺爺討個恩旨,請他開恩給你擢拔個官職,我想將白縣丞擢為縣令,你來當這個縣丞,以后,就將江寧二十萬百姓交到你們手上。”
白八強和陳思遠聽到朱允炆的話,大喜過望,連忙施禮謝恩。
與此同時,紫禁城奉天殿外,剛剛散朝的文武官員們三三兩兩的向外走著。
齊泰跟在李至剛的身后,低聲說:“大宗伯,聽說三皇孫殿下在淮安病倒了,他會不會跟太子一樣.......”
李至剛停住腳步,轉過身子,眼神凌厲的看著齊泰,“你聽誰說的?”
齊泰連忙回答:“下官的有一位同年,是淮南府的同知,叫周炳文,他派人傳回來的消息。”
李至剛聞言,不再言語,轉過身子,大步流星的向午門外走去。
劉三吾正和戶部侍郎宋憲正自興奮的說著話,看到李至剛與齊泰那邊的情景,連忙招了招手,將齊泰喚過來。
齊泰過來后,劉三吾問道:“尚禮,你與大宗伯說了些什么,我怎么看他神色不對?”
“大學士,我的一個同年告訴我,那位欽差大臣,剛走到淮南就病倒了。”齊泰倆忙給他倆說著。
“真的?”宋憲臉上露出難以掩蓋的喜色,劉三吾也有些興奮的說:“此處當浮一大白。”
“哈哈哈......”三個人相視而笑,隨后一起走出午門外。
當天下午,報恩寺的一處佛堂內,呂氏閉著眼睛跪在佛像前,手中敲著木魚,嘴里念著經。
她的心腹宮女苑鸞走了進來,來到呂氏的身邊,在她耳邊竊竊私語了幾句,呂氏聞言,點了點頭,苑鸞回身走了出去。
苑鸞走出去后,呂氏站起身來,坐到了佛堂旁的一把官帽椅上,隨即,帶上了一頂紗帽,將面紗放下來,遮住了自己的面孔。
不多時,苑鸞步履匆忙的返回佛堂,她身后還跟了一個人,正是禮部尚書李至剛。
李至剛走進屋內后,苑鸞行了個禮,便轉身走出佛堂,到了門外,她反身帶上了佛堂的大門,隨后站在佛堂門口警惕的四處張望。
李至剛站在呂氏的面前,也不行禮,看著用面紗遮住面孔的呂氏,呆了半晌,這才輕聲喚了一聲:“師妹。”
聽到李至剛的這一聲稱呼,呂氏的身子一震,渾身上下微微的顫抖著,用強裝鎮定的聲音說道:“大宗伯,現在你應該稱本宮太子妃殿下。”
“太子妃殿下,”李至剛的臉色變得有些難看,但還是行了個禮:“臣今早聽聞,那位,在淮南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