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 這是朕的大明
- 長安小書生
- 2329字
- 2024-08-03 09:55:18
朱允熥帶著所有的人忙碌著。
他們把兩米高的木樁釘在田地的阡陌上,又把一匹一匹的布展開頂在上面搭成棚子。
希望能夠為這些莊稼擋風遮雨。
天空如同厚重的鉛幕,烏云密布,壓得人透不過氣來。
狂風怒號,卷起塵土,樹木在風暴中搖擺,仿佛隨時都會被連根拔起。
突然間,雷聲轟鳴,電光劃破天際,暴雨如注,傾瀉而下。
雨水砸在瓦片上,發出密集的噼里啪啦聲,迅速形成了一條條白練。
用來遮雨的布棚子下的水滴匯成串,如同斷線的珠簾,落在地面上,濺起一朵朵水花。
田野中的人們,披著蓑衣,舉著油紙傘,更加匆忙的奔跑著。
他們的腳下水花四濺,他們的腳步聲在雨中變得急促而混亂。
一個時辰過去了,不斷有布棚子被狂風吹倒,被暴雨壓垮。
“這雨勢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咱們得加快速度!”
朱允熥大聲喊道,雨水順著他的臉頰流淌。
身旁的一個老農喘著粗氣說:“殿下,這般折騰,怕是也保不住這些莊稼啊。”
朱允熥堅定地回應:“能保多少是多少,總不能眼睜睜看著顆粒無收。”
另一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著急地喊道:“快來人,這里又有一個棚子倒啦!”
朱允熥趕忙指揮幾個人跑過去:“大家快去幫忙!”
這場暴雨足足下了一整夜,直到第二天早晨清晨,雨勢才逐漸小了下來。
朱允熥坐在一顆被狂風吹倒的樹干上,望著一片狼藉的田地,滿臉疲憊與憂慮。
他身旁的老農望著被洪水沖毀的家園,眼中含淚道:“殿下,我們這可真是遭了大災啊,幸虧殿下,否則今年可真的顆粒無收了。”
就在同時,紫禁城的養心殿內,朱元璋滿面愁容的坐在御座上,馬吉祥躬身站在他的身后。
戶部尚書顧禮、應天知府袁瑞明。
五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徐輝祖、右都軍督常升。
錦衣衛指揮使毛驤以及五城兵馬司指揮司都指揮使趙思禮戰戰兢兢的站在堂下。
“都說說吧,”朱元璋沉聲說:“顧卿,你先說。”
顧禮上前一步,“啟稟萬歲,今年自四月起大旱,北方各省及江南的直隸、浙江等都受到了波及,原本情況就不容樂觀。
昨夜又遇到這一場暴雨,目前還沒收到各省的布政使司衙門的折子,不知此次又有多少地方受災,今年的年景恐怕......”
看他猶豫不決,朱元璋頷首說:“但說無妨。”
顧禮鼓起勇氣說:“今年估計很多地方要絕收。”
朱元璋點了點頭,“那你們戶部有什么章程?”
顧禮沉思了片刻,這才繼續說道:“這其一嘛,朝廷肯定是要事先準備好賑災的各項事宜,這第二,就是要減免受災地區的稅賦。”
“嗯!”朱元璋點了點頭,“那你們戶部速去詢問各布政使司,將今年受災的地區和波及的百姓做一個統計。
一定要賑濟災情,安撫好百姓,不可因此而激起民變。”
“是。”顧禮行了個禮退回原地。
“應天府,”朱元璋又開口將袁瑞明叫了出來。
“你們要多派人手,維護好京城的穩定,如有需要,可請五城兵馬司協助你們。”
“是。”袁瑞明和趙思禮行禮應諾。
“毛驤。”錦衣衛指揮使毛驤連忙上起那一步行禮應道
“錦衣衛要監察各地,防止白蓮教等居心叵測的歹徒趁機作亂,”
“是。”毛驤應了一聲行禮退下。
“五軍都督府。”徐輝祖和常升應聲向前一步行禮。
“如有民變發生,你們要盡快撲滅叛亂。”
“卑下遵旨。”徐輝祖和常升拱手行禮。
就在朱元璋在奉天殿向這些人發號施令的時候,朱允炆穿戴整齊的七品縣令袍服,坐在江寧縣的大堂上。
江寧縣的縣丞白八強,主簿、典史、六房主事、三班班頭恭立在堂下。
陳思遠等十幾位江寧縣的縉紳鄉賢站在他們身后。
朱允炆臉色有些難看的看著他們,“各位,江寧旱災持續了將近半年,昨夜又遭遇暴雨,今年的收成恐怕是保不住了啊。”
對于朱允炆的話,底下的人紛紛點頭稱是。
“那各位可有什么賑災的辦法嗎?”朱允炆問道。
白八強上前一步,拱手說道:“縣尊大人,為今之計,恐怕只能向朝廷奏明情況,請朝廷撥付糧食賑濟災民了。”
白八強的話并不能讓朱允炆滿意,他滿面愁容的搖了搖頭。
“如今朝廷處處遭災,國庫恐怕也是捉襟見肘。
要等朝廷的賑濟,還需要江寧上奏,應天府代為轉奏,戶部行文,皇爺爺批示。
等戶部的賑災錢糧到了江寧,還不知要多少時日啊。”
堂下這些屬官胥吏聽了朱允炆的話,心里不由得感慨,這位皇孫殿下果然是通曉政務。
對于朝廷的運轉了如指掌,他如果未來能夠登臨大寶,一定是天下萬民的福澤。
看到下面的屬官胥吏們面帶思索,啞口無言,朱允炆無奈的問:“除了等候朝廷的賑濟之外,我們江寧縣自己可有賑災的糧食啊?”
府庫大使連忙向前一步行禮說:“啟稟縣尊大人,目前府庫內還有往年的一些陳糧不足一萬石,就算全部拿出來,恐怕也只能支撐十日的。”
聽到府庫大使的話,朱允炆臉色一變。一萬石糧食也就是一百二十萬斤,分配給二十萬江寧百姓,每人也就堪堪五六斤糧食。
他頓時急切的問,“這該如何是好?”
這些屬官胥吏們全都默不作聲,府庫里沒有糧食,他們也無可奈何。
總不能把自己家的存糧拿出來吧?再說,就那幾千斤糧食也是杯水車薪于事無補啊。
看到朱允炆焦急的面容,陳思遠微微一笑站了出來。
“殿下,作為江寧百姓,我們有義務守望相助。
如今百姓遭災,我們這些大戶們手里還有一些余糧。
我們愿意湊出五萬石糧食,先在縣衙前開個粥廠,以解燃眉之急。”
“好!”聽了陳思遠的話,朱允炆激動的拍案而起。
“我江寧有陳員外這樣的縉紳賢達,真乃百姓之福,朝廷之幸啊,等此事了了,我必上奏朝廷,為陳員外請功。”
陳思遠連忙一臉惶恐的作揖行禮,“多謝殿下厚愛,學生自當為了殿下鞍前馬后,愿效犬馬之勞。”
一群人走出縣衙,走在陳思遠身邊一名全身綾羅綢緞的人拉住他抱怨起來。
“陳兄,咱也知道如果在二皇孫那留下好感對今后有莫大的好處。
但是今年先旱后澇,這糧食的價格,眼看就要翻著跟頭往上漲。
這個時候咱們湊出五萬石糧食出來,這代價也有點太大了吧。”
“是呀......是呀......”十幾名地主鄉紳圍在他的身邊隨聲附和著。
陳思遠拍著那人的肩膀,沖著圍在他身邊的那些人微微一笑。
“諸位不要著急,且聽在下細細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