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人跑到朱允熥面前,噗通一聲全都跪在地上。
“皇孫殿下,臣六合縣縣丞郭奇林未能遠迎殿下大駕,請殿下恕罪。”
朱允熥打量了一下眼前的郭奇林。
身材不高,微微有些胖,雖然身上官袍上沾滿了泥土,但仍然顯得文質彬彬。
“無妨,”
朱允熥也不計較,和顏悅色的說:“諸位都起來吧,我聽說這陣子郭縣丞帶著大家抗旱安民,你們辛苦了。”
桌上的飯菜也吃的差不多了,朱允熥站起身,走路回到縣衙。
郭奇林帶著一群人在他身后緊緊的跟著。
回到縣衙,朱允熥體會了一回升堂的滋味。
縣衙大堂上,朱允熥坐在桌案的后面,云奇和岳龍剛站在他身后兩側。
等到他坐好,郭奇林帶著六合縣的屬官胥吏一起參拜了他。
高坐在大堂之上,看著堂下唯唯諾諾的一群人,朱允熥在心里暗暗感慨,這就是當領導的感覺?
六合縣的這些屬官胥吏,朱允熥已經從吏部的官員知道了縣丞、主簿和典史大致的情況。
縣丞郭奇林,出身是天津衛所的軍戶,今年二十四歲。
他是洪武二十年通過鄉試中的舉。
因為六合縣原來的縣丞因空印案被發配到了儋州,
郭奇林被吏部補錄了六合縣丞。
主簿和典吏都是六合本縣人。
主簿名叫張世方,是個經年老吏,今年三十五歲。
他是六合縣月塘鎮人,家里是地道農戶,家境比較貧寒。
張世方自小讀書刻苦,是六合縣出了名的小神童。
在本地鄉紳的資助下,洪武十八年鄉試中舉后,經吏部銓選在六合縣擔任主簿。
典史名叫趙謙,二十八歲,沒有參加過科舉。
趙謙是本地的大戶趙家的公子,被舉薦到國子監太學。
三年后他的考核成績合格,被吏部銓選擔任應天教諭。
后來連續三年京察都是優等,被擢拔為六合縣的典史。
拿著六合縣屬官胥吏的名錄,朱允熥又接見了六房主事、三班班頭以及縣監的禁子等這些六合縣的核心骨干們。
三班班頭和縣監的禁子給朱允熥帶來了一點驚喜。
這四個人分別叫張辰,趙寅,王月和馬又。
看著這四個人的名字朱允熥直呼好家伙。
差一點我就集齊了張龍趙虎王朝馬漢了呀。
身邊再來個展護衛,我能湊出一個開封府的班底。
和屬官吏員們開了見面會,朱允熥讓云奇拿出一幅地圖鋪在縣衙大堂的地上。
這是他這領到朱元璋任命之后緊急繪制的六合地圖。
六合縣一共有十一個鎮。
他讓主簿、典史六房主事和三班衙役各負責一個。
朱允熥在每個鄉鎮的名字上各插了一面小旗,上面寫著負責人的名字。
當然,禁子馬又不能派出去。
要是把他派出去了朱允熥怕六合縣的縣監會上演一出中國明朝版越獄。
另外,朱允熥想要去縣學和那些讀書人聊聊。
中國的古代這些朝代很有意思。
因為交通和通訊不發達的原因,無論東西方,最高統治者的直接管理半徑都很小。
所以西方國家一直采取的是分封制。
地方諸侯對于最高元首只承擔賦稅和對外戰爭的義務。
內部的管理皇帝基本上不過問。
但中國古代這些大一統的王朝則不同。
在士大夫們的幫助下,皇帝往往能夠管轄很大的疆域。
那些最邊遠的府、縣,要去一趟首都光在路程上都要一年半載的時間。
朝廷的政令傳遞到這里至少也要幾個月。
但整個國家仍然能夠平穩的運行。
這也是朱允熥在穿越前百思不得其解的課題。
于是,朱允熥讓縣學的教諭到縣學里通知那些廩生、童生們。
皇孫殿下接下來幾天里要去和他們見面。
他也想知道這個時代的讀書人的思想和認知。
眾人散去之后,云奇安排廚房的雜役做了幾個小菜,熬了一鍋粥,熱了幾個中午剩下的牛肉鍋貼和羊肉餡餅。
朱允熥又讓人出去買了兩個燒餅,把中午剩下的豬頭肉夾在里面,吃的岳龍剛滿嘴流油。
吃完晚飯,云奇去廚房燒了一大鍋熱水,伺候著朱允熥洗了個澡。
等他把身上的衣服換下來,云奇端著木盆,嘴里哼哼著不知道哪里的小調,到院子里的水井旁邊給朱允熥洗衣服去了。
朱允熥和岳龍剛坐在院子里喝著茶納涼。
在滿天的星光下,從滁河吹來一陣陣的微風,兩個人都穿著麻布短衫,隨意的聊著天。
朱允熥在心血來潮之下,讓岳龍剛給他講講是怎么從彰德府流落到應天的。
他雖然笨嘴笨舌的,但還是磕磕絆絆的告訴了朱允熥自己的身世。
岳龍剛的家在彰德府湯陰縣湯河邊的一個村子里。
家里除了父母以外,還有一個大哥和一個小妹。
一家子五口人,守著十來畝土地,一年到頭也能打上二三十石糧食。
他父親帶著他和大哥種地,母親和小妹給大戶人家洗衣服賺錢。
平時吃飯的時候給糧食里混一些野菜,日子倒也能過得去。
可是在洪武二十二年的時候,湯河泛濫,湯陰遭了水災。
那一年的莊稼是顆粒無收。
雖然朝廷也撥了救災的糧食,但是到了災民的手里,就剩不下多少了。
每天只能在縣衙門口的粥鋪能領上一碗薄粥,那粥稀的呀,撈不起幾粒米。
他的父母年因為長期吃不飽飯,先后一病不起。
他和大哥為了給父母治病,咬著牙把妹子賣給彰德府的富戶當了丫鬟。
但是最終銀子花完了,他們的父母還是沒救回來。
實在沒有活路,他和大哥兩個人只能跑到應天當了流民。
到了應天以后,人生地不熟的,為了生計,哥倆就在長江碼頭上當苦力。
每天累死累活的也就賺上二三十個銅子。
他們哥倆離開家鄉的時候,就發誓要到應天賺大錢,賺夠了錢回去把妹子贖出來。
所以他倆每天省吃儉用的不敢花錢。
在應天連住的地方都不舍得租一個。
天氣暖和的時候,他倆就睡在大橋的底下。
天冷的時候,他們倆跟乞丐一起擠在就山神廟里。
辛辛苦苦的干了兩年,好不容易攢了幾兩銀子。
雖然這點銀子遠遠不夠給妹子贖身的,但是總算是看到了點希望。
俗話說禍不單行。
他倆因為能吃苦耐勞,要的工錢又少,這下得罪了碼頭上的地頭蛇。
有一天晚上下工以后,他倆被二三十個小混混堵在了巷子里。
大哥為了護著他拼命的擋著那些人,自己被人下黑手打斷了腿。
他倆辛辛苦苦攢了兩年的銀子還不夠給他大哥治腿的。
看到沐晟招募流民的時候發安家費,岳龍剛這才為了十兩銀子跑來給朱允熥當了家丁。
聽完岳龍剛的遭遇,朱允熥感到心中有些無奈也有些悲哀。
這就是這個時代普通百姓的寫照。
朱允熥是學歷史的,那些所謂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那都是官僚和世家們的盛世,是士大夫和皇帝的盛世。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該死的世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