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漢王朱高煦的生意!
- 大明:讓你當(dāng)贅婿,沒讓你當(dāng)硬漢
- 過節(jié)長肉肉
- 2454字
- 2024-07-14 00:01:00
樂安州,海豐縣。
海豐縣原名無棣縣。
永樂皇帝朱棣六月攻入南京,九月份便將其改名為海豐縣。
畢竟皇帝叫朱棣,一個縣的名字怎么能叫“無棣”呢?
不過在未來的民國時期,又被改回?zé)o棣縣。
此話不提也罷。
真正令人驚喜的是這無棣縣是個好地方。
在未來,無棣縣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利。
兼糧、棉、棗、牧、漁、鹽之利,具有獨特的資源優(yōu)勢。
樂安州的無棣、沾化海岸地帶盛產(chǎn)原鹽,是山東省重要的原鹽生產(chǎn)基地,地下鹵水儲量豐富,分布廣、儲量大、產(chǎn)量高。
各種礦產(chǎn)總量豐富,居山東省第六位。
當(dāng)然,這只是未來的說法。
眼下樂安州還十分貧瘠,遠不如江南富庶。
人口也不多,很多資源都得不到開發(fā)。
原本朱高煦是死也不愿意來這么個破地方。
可被逼無奈來了,朱高煦就不得不重新審視這里。
他來樂安州,問老爺子朱棣要土地。
朱棣正在因他造反的事情惱火,沒有給現(xiàn)成的地。
只用紅筆在地圖上隨意畫了幾個圈....開荒去吧你!
所以....朱高煦最終就只得到了幾個紅圈。
無奈,只能自己去看看。
作為一代名將,勘察地形自是不在話下。
來樂安州之后的第二個月。
朱高煦就在自己的幾個紅圈中,發(fā)現(xiàn)了一處未開化的寶地。
此地距離海豐縣百里的距離。
四面環(huán)山,如同盆地,山林茂密難以攀登。
這可是藏糧、藏兵的好地方!
原本這山上有一處山賊土匪窩霸占著八百里山脈。
不過被朱高煦搜尋發(fā)現(xiàn)后,帶親兵輕而易舉的剿滅。
這塊未開化的土地,自然就歸朱高煦所有。
此處雖說是藏兵、藏糧的好地方。
但缺點也不少。
樹木叢生,土地不整,沒有水源,土地還是鹽堿地。
古代貧民根本不可治理鹽堿地。
起碼要個三年五載才能完成。
想要開荒如此大的地方,還要挖通河道,需要花費很大功夫!
對于其他人,這地方是個不毛之地。
但對于朱高煦,這些缺點卻又不是缺點了!
他打算將這里開荒,私建一個屯田的衛(wèi)所。
在此地練兵、鑄兵器甲胄、屯田....造反!
他堅信,現(xiàn)在是沒有機會....
但老爺子總有死的一天吧?
那時,這天下,還有誰能攔得住自己?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
話雖這么說,
但開荒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古代,
百姓寧愿逃荒,都不愿意開荒。
逃荒還有機會活命,開荒那是要死人的。
為何?
因為開荒意味著至少三年沒有收入,需要準備三年的口糧。
但都打算開荒了,肯定是無產(chǎn)階級。
開荒的農(nóng)戶哪有這閑錢,想要開荒只能借錢買糧。
一個人不行,還得一家子齊上陣。
期間不能有任何人生病啥的,否則又得借錢。
這錢,可不是白借的,有利息,還很高。
就算花了三年五載,開出了幾畝地。
到時候借錢的利息也滾起來了,壓在頭上喘不過氣。
最終只能賣地,這開荒的地可就回到地主手里了。
因此,許多百姓寧愿做佃戶,也不愿開荒。
而且開荒這個行為,本身也是非常辛苦,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荊棘很多,很鋒利,碰一下就流血,掉進荊棘窩就是渾身傷。
石頭很大,幾十斤幾百斤,沒兩三個壯漢根本別想挪動。
樹根很多,壯勞動力要挖上一天,才能刨出來一個。
土地很硬,一鋤頭下去震的手腕兒疼。
壯勞動力吃著最精細的糧食,一天最多也就開墾一分地...
開荒是一項極其艱苦的重體力勞動,難度遠遠超出想象。
更別說,在這樣的鹽堿地上開荒,更是難上加難!
這土地,就算給大地主都玩不轉(zhuǎn),絕會不碰。
也就朱高煦盯上了這塊地方....
這也就是,朱高煦為何要挪用王府大部分錢財?shù)木壒柿?..
這需要耗費大量的錢財。
“王爺,地形已繪制完畢。”
一名穿著黑衣的青年,拿著一張地形堪輿圖遞給朱高煦。
這堪輿圖之上,完整的劃出此處地形。
有山脈包圍的盆地,水源也能人工挖渠進來。
標注的山脈還含有鐵礦、銅礦等等。
朱高煦接過,仔細觀察一番,旋即大喜:
“本王沒看錯,果真是好地方,此地若能成,到時將此地一鎖,隔絕外界,如世外桃源!”
“可藏三萬兵自給自足,閑時為農(nóng),戰(zhàn)時為兵,祖父創(chuàng)的衛(wèi)所制,簡直是藏兵的好法!”
“他定然沒想到,我也能用此法,偷養(yǎng)私兵。除此之外,還有鐵礦用于打造兵器,真是意外之喜,哈哈,意外之喜!”
這些日子,朱高煦不回府,就是忙活此事。
黑衣青年擔(dān)憂道:“王爺,是否過于冒險...”
朱高煦撇了他一眼:“你怕了?”
青年急忙搖頭:“不怕,王爺是屬下的救命恩人,這條命早就是您的了。”
青年名叫江華,原是必死之人。
只因他的父親,是方孝孺的學(xué)生。
方孝孺被誅十族,他父親也就遭了殃。
他因此才五歲的時候,就莫名被冠上了“建文余孽”的名頭。
是朱高煦將他救下,一直藏在府中,提拔成為親衛(wèi)。
朱高煦就是他的救命恩人。
朱高煦笑道:“不怕就好,本王看中的就是你這份膽魄,放心,將來跟著本王創(chuàng)下大業(yè),自會為你家族平反。”
這個江華辦事穩(wěn)妥,為人謹慎,頗為朱高煦重用。
像這樣的“建文余孽”,朱高煦手中還有不少...
江華點頭道:“王爺,您說的不錯,可要開荒這么大的地方,所需錢糧難以想象,且不說銀兩,哪里找到這么多開荒之人?”
朱高煦道:“這點無需操心,本王已暗中派人去各地,只要發(fā)生災(zāi)荒,便能偷偷收攏難民來此,本王給錢給糧,還怕沒人?以后你便留在此地,需要好好在此接管人手,進行開荒,切莫暴露!”
江華點頭:“屬下必將竭盡全力,絕不會讓王爺擔(dān)憂!”
朱高煦滿意的點點頭:“如此甚好。”
他看著地圖兩眼,正要離去,突然目光一停。
朱高煦指著堪輿圖,欣喜道:“這山標記著鹽山,可是有鹽?”
如果能產(chǎn)鹽的話,那又是一大份收入。
他正愁自己的銀子,根本養(yǎng)不活這么多人。
江華尷尬一笑:“王爺,這是鹽山不假,不過是毒鹽,根本吃不得,無法開采獲利....”
朱高煦眼咕嚕一轉(zhuǎn):“此地距離這盆地有些距離,不連為一體,但也是本王的地盤,雖然開采不得,但能賣啊!”
江華愣了愣:“王爺,毒鹽山應(yīng)該不會有人買吧?”
朱高煦道:“什么毒鹽山,這就是鹽山,你派人去打聽附近的大戶,看看哪家有錢,定能賣出個高價來!”
江華算是聽懂了,王爺強賣,誰敢不買?
“是,屬下這就去辦....”
江華拱手,隨后退了下去。
人散去,朱高煦獨自站在山峰之巔。
他俯瞰望下這塊寶地,興奮難當(dāng),豪氣叢生:
“古有始皇關(guān)中養(yǎng)兵,席卷天下!”
“今有漢王海豐屯田,劍指蒼穹!”
“這海豐縣原名無棣縣,絕不是巧合,這是命運的安排!”
“老爺子,沒想到你送了我一塊寶地啊!”
“世子多病,汝當(dāng)勉之...”
“話是你說的,地是你送的,老爺子你說話不算話,可別怪兒子不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