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再臨比博斯
- 美漫:我在一戰當祖國人
- 尾巴卷卷吖
- 2057字
- 2024-07-15 00:00:00
比博斯餐廳,大腹便便的比博斯先生正低頭記賬。
叮鈴——
迎客鈴發出清脆的聲響,比博斯先生緩慢抬起頭,神態優雅口吻平淡。
“歡迎光......”
話還未說完,視線接觸到門口矗立的身影,嗓子里的話立刻哽住,他臉上的笑容馬上變得比田野里的向日葵更要燦爛。
“噢,卡爾先生!”
“我就知道您一定會再度光臨我這家小店,您瞧瞧這才過了幾天。”
比博斯先生快步上前,接過卡爾剛脫下的外套和高禮帽。
“比博斯的牛排味道一直令我回味,奈何新接手的工作過于繁忙,一直空不開時間再來這里享受一頓美味的午餐。”
英國紳士的說話語調通常是富有特定的地域口音和社會階層特征,卡爾用的是上層社會和教育界中常見的標準英語口音,低緩的音節與恰到好處的停頓,旁人對卡爾的映像會是一名極富教養的上流紳士。
“您這樣的大忙人,還能記得這家小餐廳,真是我的榮幸。”
回應比博斯先生熱情的同時,卡爾還在觀察餐廳用餐的紳士們。
當聽到比博斯先生喊出“卡爾先生!”幾個單詞時,幾乎所有用餐或交談的紳士都停下了動作,將目光投向門口來人。
“那就是我說的,那個美國來的百萬富翁!”
“噢,真的?看起來確實是位優雅的紳士。”
“瞧他穿的,真樸素。”
“現在的有錢人都這么穿,這是頂級富人圈子的時尚。”
聽到這話,卡爾莞爾失笑。
百萬英鎊光環的影響下,即便穿著幾個先令的便宜衣服,也自有紳士為他辯經。
比博斯先生將他引到一張單獨的桌子。
“您坐這,這里清凈。”
“謝謝。”
一張靠窗的桌子,就是上次來比博斯想坐卻未坐成的那張,比博斯先生竟然還記著這件事。
點完餐,卡爾喊住正要離開的比博斯。
“比博斯先生,事實上,我想連上次的飯錢一起了結。”
“您說的哪里話,我怎么能讓您付錢。”
“只要您想來這吃飯,這張桌子永遠為您預備著,至于賬單,忘了它吧先生,您帶給比博斯的遠遠比一單飯錢要多。”
“我不明白您的意思。”卡爾神情疑惑。
吃飯不給錢能帶來什么?
“您不知道,自從您來過小店用餐,吼吼吼,小店的生意變得比往常更好,很多紳士特地來比博斯用餐,為的就是見您一面。”
比博斯先生笑得臉部肌肉像一朵盛開的菊花。
就像富人開辦的酒會,這些酒會通常聚集了社會上的精英和成功人士,參與者希望通過建立聯系和人脈來獲取商業機會、職業進展或者社會上的其他好處。
因此,會有很多落魄的紳士或假名媛混進酒會,用自己唯一值點錢的肉體,換取社會上的其他好處。
此時,餐廳里的一部分紳士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想與一名頂級富豪攀上交情。
想到這,卡爾嘴角露出笑容,他們的想法與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
“卡爾先生,我聽說您接手了喬治先生的報社以及欠下的債務。”
有過一面之緣的克萊門茨先生率先搭話。
“沒錯,我認為這是一項很有意思的挑戰,不利用我的任何人脈資源,盤活一家報社并走到英國頂流媒體的位置。”
卡爾微笑著從容回答。
“天吶,這太了不起了。”
“聽說您僅花了三天時間就讓那家破產報社的報紙大賣。”
“您真是我見過最大膽,最有謀略的企業家!”
隨著交談,卡爾與幾位頗具實力的紳士逐漸熟絡,他開始有意將聊天內容往英德戰爭上引。
“瞧,《每日郵報》的最新新聞,德國佬在伊普爾戰役中被我們狠狠揍了一頓。”
“我也知道這件事,據說是德國佬的后勤保障出現了問題,物資供應困難。”
“這很奇怪,不像德國佬作風,他們幾乎動員了全國,怎么會突然出現物資供應困難的問題。”
“先生們,關于這件事,我倒是知道點說法。”
點燃橡木煙斗淺吸一口,克萊門茨先生一臉神秘地挑逗眾人的好奇心。
“是什么說法?”
一戰的總體走向卡爾清楚,但細枝末節隱藏在戰爭背后的政治糾葛他就不清楚了。
這也是他來比博斯的原因之一。
克萊門茨先生看了眼四周,隨后壓低聲音小心翼翼地說道:“據說,跟猶太復國主義者有關。”
“這是個什么說法?”
“戰爭就是燒錢,克萊門茨先生是這個意思?”卡爾冷不丁說道。
“不愧是卡爾先生,一下就猜到了背后的緣由。”
這個時期,相當數量的猶太家庭,通過放貸販毒積累了大量財富,這使得他們普遍富有。
到了1917年,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致函英國猶太復國主義者聯盟副主席L.W.羅思柴爾德。
這封信后來被稱為《貝爾福宣言》。
《貝爾福宣言》成為英國政府表示贊同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國家的公開保證。
英國此舉,一方面是為了獲得各大猶太家族的經濟支援,另一面就是要徹底粉碎德國拉攏猶太人的計劃,并進一步疏遠盟國和猶太人的關系。
“雖然不清楚究竟是誰,但至少有一個或更多猶太家族,在伊普爾戰役上暗地里給德國佬下了絆子。”
聽完克萊門茨先生的解釋,眾位紳士才恍然大悟。
用餐結束后,克萊門茨先生正要離開,卻被卡爾攔住。
“卡爾先生,您還有什么事情嗎?”
“不得不說,克萊門茨先生,和您的聊天非常愉快,您所爆料出的某些消息,實在是太驚人了。”
“您是說這個?不過,卡爾先生,您需要知道的是,咱們只是進行了一場,呃......發散思維的天馬行空的閑談,有些東西是沒有真實性可考察的。”
卡爾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某些消息要是傳出去,會引起某些群體的攻訐。
一致對外這一塊,某些群體是格外團結的。
“我當然明白,我的目的也不是那些捕風捉影的消息。”
“您的消息渠道,我想得到些德國的消息,就像《每日郵報》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