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與農戶多維相對貧困治理
- 李司鐸
- 12字
- 2024-07-15 17:52:36
第三節 可能的創新點與不足
一、可能的創新點
與相關研究相比,本書可能的創新之處在于:
一是研究方法的創新。社會科學以人類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主要的方法論是以自然科學的實證主義方法論和人文科學的人文主義方法論為基礎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實證主義方法論主張用歸納、演繹等方法分析可量化的數據得到經驗觀察,而人文主義方法論則重視文筆信息的收集、理解和詮釋。定量研究方法通過數據的測量分析,結合實驗法、統計法等方法的量化和假設來揭示事物間的因果關系,而定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源于馬克思主義認識方法論,強調整體主義和情境主義,認為人們對社會現象的認識會受到主觀價值的影響,主要通過訪談法和案例研究法收集文本和社會信息,歸納梳理出事物之間的關系和規律。本書將定性和定量兩種方法的思想相融合,采用混合方法研究鄉村振興與農戶多維相對貧困之間的關系這一社會科學問題,既能增加研究問題的描述全面性,拓展研究范圍的廣度,又能提高研究的科學性,延展研究問題的深度,有利于突破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局限,體現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多元性與融合性。
二是研究視角的創新。本書試圖搭建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戶多維相對貧困問題分析框架,通過國際和國內的比較、2014年和2019年數據的比較、咸寧市內咸安區和通山縣不同發展階段的比較,從收入、能力、生態、文化和權利五個方面分析農戶的相對貧困問題,從鄉村振興的產業、人才、生態、文化和組織振興五個方面分析鄉村振興與農戶收入相對貧困、能力相對貧困、生態相對貧困、文化相對貧困和發展權利相對貧困問題的內在關聯,構建鄉村振興緩解農戶收入、能力、生態、文化和權利相對貧困狀況的分析框架,在研究思路和研究視角上有所創新。
三是研究內容和對象的創新。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湖北省作為農業大省、魚米之鄉,糧食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500億斤以上,淡水水產品產量連續26年位居全國第一,油菜籽、茶葉、蔬菜和生豬生產量均位居全國前六位,是國內重要農產品的生產供應基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湖北省調研,深入農村、企業和社區,考察長江經濟帶發展和經濟運行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長江流域系統性著眼,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本書選取的研究對象是農業大省湖北省的咸寧市。該市地處長江經濟帶,屬于武漢都市圈輻射范圍。同時,該市又位于幕阜山北麓,所在的幕阜山區是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是典型的庫區、山區和老區,農村地區貧困人口眾多,基礎設施薄弱,資源匱乏,自然災害頻發。作為幕阜山區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愿望十分強烈,地區發展的現實需求十分緊迫。此外,當前對鄉村振興的有關研究,多從宏觀政策分析的角度展開,圍繞一個具體地區的中觀和微觀分析較少。因此,本書的研究內容和研究對象的選取也是一個創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