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湖之國:吉爾吉斯斯坦
- 阿依古力·依明編著
- 9668字
- 2024-07-10 18:12:57
第三節 行政區劃
吉爾吉斯斯坦分為七州、兩市,分別為:巴特肯州(Batken,首府位于巴特肯)、楚河州(Chuy,首府位于巴矢凱克)、賈拉拉巴德州(Jalabad,首府位于賈拉拉巴德)、納倫州(Naryn,首府位于納倫)、奧什州(Osh,首府位于奧什)、塔拉斯州(Talas,首府位于塔拉斯)、伊塞克湖州(Ysyk-Kol,首府位于卡拉科爾);比什凱克市(首都)、奧什市。州、市下面設區,全國共有60個區,區行政公署是基層政府機構。比什凱克市與奧什市是吉爾吉斯斯坦南北兩個大城市,是吉爾吉斯斯坦主要的經濟中心。這些行政區的官員基本由中央任命,但也有位于偏遠郊區的自治縣(Aiyl-okmotu)自行選舉的市長及市議會管理的情況。
一、比什凱克市
比什凱克市是吉爾吉斯斯坦的首都,坐落于楚河河谷,南靠天山支脈吉爾吉斯山,北對外伊犁阿拉套山。比什凱克市是吉爾吉斯斯坦的政治、經濟、文教和科技中心,也是該國的主要交通樞紐(景色如圖1-7所示)。

圖1-7 比什凱克市俯瞰
比什凱克作為國家政治中心,有總統辦公廳、政府(見圖1-8)、最高會議、共和國法院和檢察院以及被視為“第四權力”的大型媒體——《吉爾吉斯斯坦言論報》《自由之山報》和《比什凱克晚報》等報刊編輯部和廣播電視編輯部。吉爾吉斯斯坦在比什凱克市設有中國、美國、俄羅斯、德國、土耳其、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和白俄羅斯等十幾個外國使館。

圖1-8 總統府
比什凱克市的城市面積為1 157平方千米,海拔為750米,屬于大陸性氣候,夏季干燥炎熱,7月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冬季平均氣溫為-7℃,全年平均氣溫不超過10℃。阿拉—阿爾恰河、阿拉米丁河和楚河大渠穿城而過。城市四周有12平方千米的森林。該市下設四個區,即五一區、列寧區、十月區和斯維爾德洛夫區,還有一個名叫“喬—阿雷克”的鎮和一個名叫“奧爾托—薩伊”的村。90多年前,在這座城市名為伏龍芝市的時候,是蘇聯吉爾吉斯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的首都,以蘇聯杰出的紅軍統帥、軍事家——米哈伊爾·瓦西利維奇·伏龍芝命名。1991年,中亞五國獨立后,為消除蘇俄歷史、文化痕跡,紛紛恢復傳統地名,在這樣的背景下,伏龍芝市又恢復了原有的名字——比什凱克市。
比什凱克,吉爾吉斯語的意思是“攪拌馬奶酒的棒子”,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名。在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所著的《歷史》中,關于游牧歐亞草原的斯基泰人(塞人)制作馬奶酒的技法是這樣記載的:“當馬奶被擠出來之后,他們便把馬乳倒到一個很深的木桶里面去,并且叫奴隸站在木桶的四周來搖動桶里的馬乳?!笨磥硭够┤酥皇峭ㄟ^搖晃木桶使馬奶發酵,還沒有使用棒子攪拌。到了公元前2世紀末,也就是中國漢朝的漢武帝時期,楚河河谷一帶是康居國的所在,往東伊塞克湖至伊犁河谷是烏孫國。漢朝和親、嫁給烏孫王的細君公主曾作有《黃鵠歌》,其中有“穹廬為室兮氈為墻,以肉為食兮酪為漿”的詩句,生動描寫了烏孫人的居住與飲食情況?!袄摇笔邱R奶制成的飲料,說明烏孫人和斯基泰人一樣飲用馬奶酒,史書上沒有記載烏孫人在制作馬奶酒時是否使用棒子。這時,吉爾吉斯人的先祖堅昆人在漢朝叛將李陵統帥下,正游牧于南西伯利亞的葉尼塞河上游地區。吉爾吉斯人喜歡飲用發酵過的馬奶,這種飲料被稱為“庫米孜”,也就是馬奶酒,中國人大多稱之為“馬奶子”。蒙古人稱為“忽迷思”。13世紀,法國人威廉·魯布魯克出使蒙古汗國,他在《魯布魯克東行紀》中詳細地記述了蒙古人制作馬奶酒的方法及過程:“當他們取得大量的奶時,奶只要新鮮,就像牛奶那樣甜,他們把奶倒進大皮囊或袋里,開始用一根特制的棍子攪拌它,棍的下端粗若人頭,并且是空心的。他們用勁拍打馬奶,奶開始像新釀酒那樣起泡沫,并且變酸發酵,然后他們繼續攪拌到他們取得奶油。這時他們品嘗它,當它微帶辣味時,他們便喝它。喝時它像葡萄酒一樣有辣味,喝完后在舌頭上有杏乳的味道,使腹內舒暢,也使人有些醉,很利尿。”跟隨成吉思汗西征中亞的耶律楚材喜歡喝馬奶酒,曾寫詩稱贊:“天馬西來釀玉漿,革囊傾處酒微香。長沙莫吝西江水,文舉休空北海觴。淺白痛思瓊液冷,微甘酷愛蔗漿涼。茂陵要灑塵心渴,愿得朝朝賜我嘗。”這是關于馬奶酒制作的最詳細的歷史記錄,吉爾吉斯人應該是和蒙古人一樣,使用一根特制的棒子攪拌馬奶酒。
關于比什凱克的得名,在吉爾吉斯人中有這樣一個傳說:由于地理位置優越,這里曾是游牧部族的必爭之地。一天,當一個強大的游牧部族襲來時,當地居民急忙逃往山上,但一位勇士的妻子卻因為要拿著攪拌酸馬奶的棒子耽誤了時間,懷有身孕的她在那時誕下一個男嬰,這個男嬰就被取名為“比什凱克”,后來成為一個功勛卓著的騎手,去世后被安葬在當地,這座城市也就因他而得名。
比什凱克市中心的阿拉套廣場是城市的主要景點之一,每年獨立日等重大國家和民族節日,這里都要舉行慶典活動(景觀如圖1-9至圖1-13所示)。廣場北側是國家歷史博物館(如圖1-14所示)。廣場西側則是議會大廈。位于楚河大街和瑪納斯大街西北側的國家音樂廳坐落在比什凱克市又一重要建筑群的中心。國家音樂廳對面矗立的宏偉的蘇聯建筑是比什凱克市政廳。音樂廳后面則是吉爾吉斯國立民族大學所在地,它是吉爾吉斯斯坦主要的高等教育學府之一。

圖1-9 市中心阿拉套廣場

圖1-10 阿拉套廣場上的游覽馬車

圖1-11 比什凱克市巴特肯事件紀念碑

圖1-12 廣場阿克塞4月時間紀念碑

圖1-13 廣場上瑪納斯雕像

圖1-14 國家歷史博物館
比什凱克市還有有名的勝利廣場(見圖1-15)。在廣場中心,三個巨大的彎拱將花環高擎于碧空,地上是燃燒著的長明火,以及三座雕像:中央是一個母親的雕塑,形象類似于中國北方的婦女,她戴著頭巾,右手托著一個碗,神態安詳,目光中隱含著勝利的信念和對親人的期待;左側的雕塑是兩個大人和兩個孩子,其中一個大人肩扛著小女孩,充滿了勝利的歡樂;右側是一對機槍手的雕塑,一個扛槍筒,一個背槍輪,提著子彈箱(見圖1-16至圖1-18)。三座雕塑反映了吉爾吉斯人參加二戰的過程。

圖1-15 勝利廣場

圖1-16 勝利廣場上母親雕像

圖1-17 勝利廣場上左側的雕像

圖1-18 勝利廣場上右側的雕像
二、奧什市
奧什市是吉爾吉斯斯坦的第二大城市,該市所在的奧什州供應著全國的電力、石油和天然氣,是吉爾吉斯斯坦唯一出產石油和天然氣的地方。另外,這里擔負著全國100%的絲綢、99%的棉布生產,是吉爾吉斯斯坦的經濟之都。中國在該城市有領事館。奧什市的面積大約為183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1月底,奧什市人口大約有28.1萬人。該城市位于吉爾吉斯斯坦南部的費爾干納盆地東南緣,常常被稱為吉爾吉斯斯坦的“南方首都”。該市也是中亞地區的一座古城,2000年10月吉爾吉斯斯坦慶祝奧什建城3 000周年時,將奧什市定為該國第二首都。
由中國政府援建的奧什醫院就位于奧什市,醫院占地面積為25 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12 500平方米,擁有150個床位,日門診量約200人次。奧什醫院是中國政府在吉爾吉斯斯坦實施的最大援助項目,為解決吉爾吉斯斯坦南部地區醫療基礎薄弱、設施落后等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對吉爾吉斯斯坦人民的友好情誼。該項目于2019年竣工,奧什醫院是吉爾吉斯斯坦南部最大的、最現代化的、最自動化的大型綜合醫院。
三、巴特肯州
巴特肯州成立于1999年10月13日,位于吉爾吉斯斯坦西南部的阿賴山山區,西北與塔吉克斯坦交界,北與烏茲別克斯坦接壤,其3/4的州界線為國界線。巴特肯州原為奧什州的一部分,由原屬奧什州的巴特肯區、卡達姆扎伊區、萊列克區和克孜勒柯雅市、休柳克丘市等組成(3個區、4個市、5個鎮和30個村)。巴特肯州面積為1.7萬平方千米,人口約為50.35萬人(2017年)。州首府為巴特肯市,原為奧什州巴特肯區的區中心。
四、楚河州
楚河州成立于1990年12月,位于吉爾吉斯斯坦北部,其西北與哈薩克斯坦接壤。面積為1.989萬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約為90.5萬人,下轄8個區、4個市、5個鎮、104個村,包括原先直屬吉爾吉斯斯坦的9個行政區以及卡拉—巴勒塔市和托克馬克市,州首府設在托克馬克市。
楚河州氣候具有多樣性的特點,楚河盆地的平原地帶屬大陸性氣候,夏季干燥炎熱,冬季不十分寒冷,春季短暫,秋季溫和,年平均降水量為270~400毫米,大約40%的降水集中在春天。高山谷地的氣溫低,晝夜溫差大。山前地帶冬季較溫和,夏季較涼爽。山區氣溫隨著山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而降水量卻相反,山增高降水量也增多。楚河州境內東部山脈中有兩處金屬礦脈。吉爾吉斯阿拉套山前地帶有巖鹽和石膏。建材種類頗多,其中有石灰石、花崗石、大理石等。
流經該州的楚河是中亞的一條大河,全長1 030千米,在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長度為221千米。吉爾吉斯阿拉套山北坡有無數小河流向楚河盆地(景色如圖1-19所示)。蘇薩爾盆地屬于納倫河流域,為利用水資源建有水渠網和水庫。礦泉和溫泉甚多,伊塞克—阿塔河口建有大型療養院。

圖1-19 一段銀裝素裹的楚河
楚河州國民經濟在吉爾吉斯斯坦占有重要地位,農業、工業都比較發達。農業提供的各種農畜產品如谷物、蔬菜、水果和蛋、奶等在吉爾吉斯斯坦占有很大比重。工業不僅利用本地區原料,而且輸入原料進行加工生產。工業企業主要分布在各城鎮,比什凱克的大型熱電廠和該地區的幾座水電站為工業生產提供電力,重要的工業部門有有色冶金、機器制造、金屬加工、建材、輕工和食品工業。大型企業有電纜廠、電機廠、商用機器廠、汽車修造廠、金屬制品廠等。阿克—秋茲、博爾敦的礦冶聯合工廠是采選多金屬礦的大型冶煉企業。托克馬克市有制造玻璃以及花崗石和大理石鑲面板的工廠。伊萬諾夫卡有建材聯合企業??蔡赜心戤a萬噸的水泥廠和水泥石板廠。輕工業主要有加工畜產品的毛呢和毛毯廠,此外還有縫紉、針織、制鞋、織襪等企業。吉爾吉斯斯坦的電纜、石棉混凝土板、窗玻璃、長短襪制品的生產全集中在這一地區。食品工業主要有砂糖廠、乳品廠、罐頭廠、磨粉廠、面包制品廠、釀酒廠等。
楚河地區種植業比較發達,是吉爾吉斯斯坦谷物、經濟作物、蔬菜、水果的主要產區,飼料作物也有大量種植。經濟作物主要是甜菜。楚河盆地是中亞主要的生產制糖用甜菜的地區,該地區還廣泛種植含揮發油的作物——鼠尾草和薄荷,在卡拉巴勒廷工廠制成香精油。在畜牧業中養羊業發展較快,主要繁育細毛羊。養牛業主要繁育高產奶牛。養禽場有多家,飼養家禽的數量占全國的半數以上。
楚河州的交通運輸有鐵路、公路、航空和管道運輸等。盧戈沃耶—比什凱克—貝斯特羅夫卡—巴雷克奇鐵路橫貫全州。公路四通八達,比什凱克到各州首府之間有公路干線,從比什凱克乘汽車可以直達阿拉木圖和塔什干。管道將天然氣從布哈拉煤氣田輸送到比什凱克。
五、賈拉拉巴德州
賈拉拉巴德州因首府得名,位于吉爾吉斯斯坦西南部,其西為烏茲別克斯坦,西部為費爾干納盆地邊緣,北邊為塔拉斯州和楚河州,東邊為納倫州。面積為3.24萬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約為116.87萬人,州首府為賈拉拉巴德。其下轄8個區、5個市、8個鎮和69個村。其屬大陸性氣候,全年干燥少雨,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全國年降雨量僅有240毫米左右。
賈拉拉巴德州的礦藏主要有煤炭、石油和建材原料。工業有電力、機電、建材、輕工、食品等部門。農業中植棉業和園藝業發達,是國家的主要產棉區和葡萄瓜果產地,經濟作物還有煙草,畜牧業在農業中所占比重較小。賈拉拉巴德州多為山地與峽谷,水源豐富。該州是吉爾吉斯斯坦西南部的輕工和食品工業中心,當地木工廠用核桃木制作的家具遠近聞名。
賈拉拉巴德州自然條件較好(景色如圖1-20和圖1-21所示),農業及旅游業發展空間較大。此外,該州有一定工業基礎,吉爾吉斯斯坦煉油廠、水晶多晶硅廠、白熾燈廠等坐落于此。此外,賈拉拉巴德州年產棉花6萬噸,是吉爾吉斯斯坦主要的棉花產區。2006年,賈拉拉巴德州工業產值達1.9億美元,較往年增長21%,農業產值達2.9億美元。賈拉拉巴德州有較多山地和峽谷,水源豐富。托克托庫水電站(吉爾吉斯斯坦最大的水電站)位于該州,裝機容量為120萬千瓦,年發電量為56億~60億千瓦時。
賈拉拉巴德州與中國的多個地方地理位置相近,習俗相通,經貿互補性較強,與中方合作態度真誠,地方合作基礎較好。雙方可考慮建立對口合作機制,發展地方友好城市關系,通過政府搭建平臺,促使雙方增進了解與合作。

圖1-20 賈拉拉巴德州的自然風光

圖1-21 賈拉拉巴德州的美麗風光
六、納倫州
納倫州位于吉爾吉斯斯坦的東南部,是該國面積最大的一個州,緊鄰中國,比什凱克—吐爾尕特—喀什公路貫穿該州南北。該州始建于1939年11月21日,原名“天山州”,1962年撤銷,1970年進行了重建,1988年與伊塞克湖州合并,1990年12月再次恢復成獨立的州。該州下轄5個區,面積為4.416萬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約為28萬人。納倫州的首府是納倫市,常住居民絕大多數為吉爾吉斯人,出生率高達31%,人口增長率較高。
納倫州地處山區,幾乎全州海拔都在1 500米以上。礦藏資源豐富,煤的儲量估計為46億噸,艾基—納倫河上游有杰梯姆鐵礦,此外還有鉛、鋅金屬礦。霞石、正長石、大理石以及砂、黏土等建材的儲量很大。區域內有多處礦泉和溫泉。
納倫州河流很多,其中納倫河是吉爾吉斯斯坦水量最大的河流,全長600千米,在該州境內有400千米。共有600多條河流的水注入納倫河。納倫河及其支流每年可提供364.77億度的電能。吉爾吉斯斯坦第二、三大高山湖泊索恩湖和恰特爾湖都在該州轄區內,此外山間還有星羅棋布的小湖泊。
納倫州氣候是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漫長,1月平均氣溫為-15℃,在阿克塞高地恰特爾湖地區記錄到的最低絕對溫度為-50℃。夏季短暫涼爽,7月氣溫一般在15℃左右。平原地區的年平均降水量為200~300毫米,山區稍多一些,晚春、初夏雨水最多,2月下半月和3月上半月常下大雪。
納倫州的工業是在蘇聯時期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主要有電力、煤炭、建材、儀表制造、木材加工、輕工和食品加工等部門。納倫州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開發水力資源,建成了一批水電站。農業有畜牧業和種植業兩大部門。畜牧業以養牛、羊、馬為主。繁育的羊有細毛羊、半細毛羊和肉用羊,繁育的牛主要有肉牛和肉奶兼用牛,一些地區飼養牦牛。養馬是傳統的畜牧業部門,馬肉和馬奶的商品生產很有發展前途。種植業以飼草飼料的種植為主。各區普遍種植各種飼料作物,如豆科作物、禾本科作物(燕麥、大麥等)、青貯飼料(玉米)、塊根作物(甜菜)等。一部分地區種植小麥、土豆和蔬菜。
納倫州的主要運輸方式是公路運輸。20世紀30年代中期前,該州區域內只有一條19世紀修筑的柯奇科爾—納倫干道。比什凱克—吐爾尕特公路的開通把納倫州同首都和其他城市聯系起來。吐爾尕特是通往中國的門戶,與中國吐爾尕特口岸相距8千米,距納倫市約190千米,距比什凱克約540千米。比什凱克—納倫—吐爾尕特—喀什公路是連接中吉的一條重要交通運輸干線,在發展中吉邊貿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納倫市同比什凱克及卡拉科爾、賈拉拉巴德等城市之間有航線相通。1991年納倫州創建了自由經濟區,占地4.25萬平方千米。
七、奧什州
奧什州位于吉爾吉斯斯坦南部(費爾干納盆地和帕米爾高原之間),南與塔吉克斯坦交界,北鄰烏茲別克斯坦,東南與中國接壤,面積為2.89萬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約為128.75萬人。
奧什州屬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春秋濕潤,冬季較冷。春季和初夏降水最多(達全年的70%),仲夏以后進入干旱期。山前地帶的氣候帶有半荒漠的特點,夏季燥熱,冬季不甚冷。大部分地區全年降水量為600毫米。奧什州水資源豐富,以高山冰雪消融為水源的河流很多,其中有些是季節性河流,卡拉達里亞河是該州最大的河流。境內有大量高山湖泊和冰川,河谷地區地下水特別豐富。
奧什州自然資源豐富,礦產以燃料、有色金屬為主。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氣,有色金屬主要是銻和汞,鉛、鋅次之。此外,非金屬礦有正長巖、地蠟和石膏等。人們在該州轄區內還發現了多處礦泉和溫泉。
奧什州的主要農業部門是種植業,播種的作物以谷物為主。就產值而言,經濟作物棉花和煙草也占有更重要的位置。播種面積最大的谷類作物是小麥,其他谷物有玉米、大麥和水稻。棉田分布在山前地帶。煙草栽培始于20世紀60年代,隨著種植面積逐漸擴大,成為主要商品經濟部門。奧什州還種蔬菜、土豆和瓜類。這里的果園很多,杏、桃、櫻桃和葡萄的種植最為普遍,其次為蘋果和梨,有少數地方栽培石榴、無花果、阿月渾子和巴旦杏。
奧什州擁有各種季節的天然草場,同時在草場建設和更新改造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在擴大飼草種植的基礎上,增加干草、維生素草粉、顆粒飼料等飼料的生產。畜牧業的主要部門是養羊業,繁育細毛羊和半細毛羊以及適應高山條件的阿拉依大尾羊。西南各區繁育山羊。養牛業也較發達,一些區有少量牦牛。養禽業也有一定發展,有一些地區養蜂或養蠶。
奧什州是吉爾吉斯斯坦唯一產石油和天然氣的地區,1937年開始開采石油,1957年開始開采天然氣。因此,電力工業發展迅速,大型火電廠和水電站為吉爾吉斯斯坦提供了充足的電力。大型機械制造工業企業有機械鑄造廠、離心泵廠、農機、汽車和筑路機械修造廠等。20世紀70年代奧什州開始建立電機工業,生產電燈泡、插銷和各種絕緣材料。在建材工業方面,奧什、克茲爾基亞等地的建材廠生產磚、瓦、耐火材料、鋼筋混凝土構件、墻體材料等產品。輕工業的主要部門有凈棉、棉紡、絲織、繅絲等。大型企業有奧什織布聯合工廠、奧什妲坦絲織合資公司以及多家縫紉廠和制鞋廠(見圖1-22)。食品工業有肉類加工、乳品和糖果點心生產和面包烤制工廠。此外,還有榨油、釀酒、煙草、紙漿和木材加工等工業企業。吉爾吉斯斯坦獨立后,在奧什州工業部門結構中,輕紡、食品和飼料工業成為基本工業部門,產值占全州工業產值的90%以上。

圖1-22 奧什妲坦絲織合資公司
奧什地區交通運輸事業發展較快。十月革命前,奧什地區交通閉塞,只有獸力車行駛的土路和崎嶇的山路。20世紀初該州開采煤礦,鋪設了窄軌鐵路和鐵路支線。在該國最初的幾個五年計劃期間,戈爾恰科沃—克茲爾基亞、卡拉蘇—奧什、烏奇科爾貫—塔什庫米爾等鐵路支線建成并交付運營?,F在公路交通已比較發達,公路總長為2 458千米,其中硬路面公路為926千米。主要干線有:比什凱克—奧什、奧什—霍羅格、奧什—克留克塔公路。航空線把奧什同吉爾吉斯斯坦內外許多城市連接了起來。奧什機場是吉爾吉斯斯坦兩大國際航空港之一(見圖1-23)。

圖1-23 奧什機場
八、塔拉斯州
塔拉斯州位于吉爾吉斯斯坦西北部,北與哈薩克斯坦交界,西與烏茲別克斯坦接壤,面積為1.34萬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大約為25.5萬人。塔拉斯州地域范圍內自古就有吉爾吉斯族游牧部落生息活動。居民分布不平衡,江布爾—塔拉斯公路沿線(景色如圖1-24)是人口密集地區。塔拉斯州最初建立于1944年6月22日,后經多次變動,1990年12月14日又恢復該州建制,其現下轄4個區。州首府塔拉斯市位于塔拉斯盆地中心,塔拉斯河左岸,距比什凱克370千米。這座城市是在1877年建立的德米特列耶夫卡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在是全州輕工和食品工業中心。塔拉斯州境內的礦藏資源有多金屬礦、銻、硫鐵礦和礦鹽等,此外有多種建筑材料。

圖1-24 江布爾—塔拉斯公路沿線上的瑪納斯雕像
塔拉斯州屬大陸性氣候,具有山間盆地的特點(景色如圖1-25所示)。平原地區夏季干熱,冬季不是很冷。降水量普遍較少,在300毫米上下,種植業需要人工灌溉。該州的河流分別屬于塔拉斯河、恰特卡勒河和納倫河水系。塔拉斯河在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有294千米,是由卡拉科爾和烏奇柯紹依兩河匯合而成的。河上建有水壩和水庫(庫容為5.5億立方米),恰特卡勒河長144千米,長度不及塔拉斯河,但水量比它充足。

圖1-25 塔拉斯的景色
在塔拉斯州國民經濟中電力工業部門處于主導地位,電力工業主要是水力發電,納倫河上有大型水電站。食品、輕工、建材工業也有一定發展,農業部門以畜牧業為主。
食品工業大都是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其中有奶品和油脂加工廠、面包廠和釀酒廠。輕工部門有縫紉廠和制鞋廠,建材部門有制磚廠等。大部分農業用地是牧場,各區都繁育細毛羊和肉奶兼用畜(包括牛、馬、羊),個別區發展養禽業和養豬業。自20世紀70年代起,該州開始發展養蜂業。種植業集中在塔拉斯盆地,播種作物以谷物和飼料為主,在經濟作物中煙草占首位,其次為水果、蔬菜和土豆。
塔拉斯州交通不發達,廣大山區地形復雜,不通鐵路,只有沿哈薩克斯坦邊界有17千米鐵路線。公路交通運輸在此地占有重要地位。江布爾—基洛夫斯卡耶—塔拉斯是主要公路干線。塔拉斯和比什凱克、賈拉拉巴德、托克托古勒等城鎮之間有定期航班來往。
塔拉斯州是傳說中英雄瑪納斯的誕生地,還誕生了吉爾吉斯斯坦國寶級作家艾特瑪托夫、中亞第一位女總統奧通巴耶娃、前總理托列別蒂夫等,被稱為吉爾吉斯斯坦“最聰明的土地”?,敿{斯是吉爾吉斯民族中一位傳奇英雄,傳說他騎一匹會飛的戰馬,帶領吉爾吉斯人民反抗異族侵略。許多吉爾吉斯人都相信瑪納斯確有其人。塔拉斯市區東邊有瑪納斯陵墓和博物館,矗立著瑪納斯和40名勇士的雕像,時刻守護著吉爾吉斯人的家園(見圖1-26)。

圖1-26 英雄瑪納斯雕像
九、伊塞克湖州
伊塞克湖州位于吉爾吉斯斯坦東部,東北和東部與哈薩克斯坦交界,東南與中國接壤。伊塞克湖(伊塞克庫里)州始建于1939年11月21日,1959年1月29日撤銷,1970年12月11日恢復。其后與納倫州合并,1990年又分開成立兩個獨立的州。該州轄區內有高山湖泊伊塞克湖,并因此而得名。州內有5個區,面積為4.37萬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約為47.68萬人,人口分布不均。
該州水資源特別充足,注入伊塞克湖大小河流有80條之多,較大的河流有吉爾加蘭河(長250千米)、季提尤普河(長120千米)、大阿克蘇河、大克茲勒蘇河等。納倫河和薩雷—賈茲河的源頭在該州區域內。其地下水資源豐富,然而用于灌溉的很少。伊塞克湖是天山山脈中最大的湖泊,海拔為1 607.8米,面積為6 236平方千米,按其深度和蓄水量在世界高山湖泊中位居第一,湖水微咸,不宜飲用(景色如圖1-27和圖1-28所示)。

圖1-27 伊塞克湖景色一

圖1-28 伊塞克湖景色二
該州地處高山盆地,氣候受伊塞克湖影響很大。由于湖水終年不結冰,對氣候起著調節作用。盆地被高山環抱,冷空氣入侵受阻。濱湖地區夏季不熱,7月平均氣溫在18℃上下;冬季不太冷,南、北兩岸1月平均氣溫為-2℃,西部為-4℃,東部為-10℃。盆地東西部降水量相差懸殊,西部的巴雷克奇年降水量為115毫米,東部的季提尤普年降水量達569毫米。高原地區是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夏季短暫涼爽。高原地區年降水量為200~300毫米,全年降雪較多,甚至夏季也飄雪花,幾乎沒有無霜凍的日子。
州首府卡拉科爾市位于盆地東南部,距伊塞克湖岸13千米,海拔為1 770米。城市建于1869年,1939年為紀念俄羅斯旅行家普爾熱瓦爾斯基而以他的名字來命名,吉爾吉斯斯坦獨立后,該市恢復歷史名稱,十月革命前經濟落后,以手工業為主。現在此地有機器制造、食品、輕工、木材加工和建材工業企業。市內有師范學院和醫學、農業、音樂等中等專業學校、普通教育學校以及圖書館、俱樂部、電影院、醫院等文教、衛生設施。市郊有溫泉療養院。主要港口有巴雷克奇市,通公路和鐵路。喬爾蓬阿塔市位于伊塞克湖濱,氣候宜人,風光旖旎,是療養、游覽勝地。1994年建立了卡拉科爾自由經濟區。
伊塞克湖州有多種礦物資源。伊塞克湖沿岸有煤、鎢、鉍、石灰石、玻璃砂等礦藏,湖濱溫泉很多,建有多所礦泉療養院。在伊塞克湖州國民經濟各個部門中,農業產值比重略高于工業。原來工業主要是農產品初級加工,現在正向多部門工業發展。十月革命前縣城只是有一些榨油、制革、磨粉、鋸木、打鐵等手工作坊?,F在伊塞克湖州已有采煤、發電、機器制造、機電等20多個部門的現代工礦企業。全州有包括各區電站在內的電網,環伊塞克湖有高壓輸電線路。機電聯合工廠制造半導體動力變能器、整流器、低壓電器等產品。巴雷克奇有船舶制造和修理工廠,木材加工和建材工業也有一定發展,有家具廠、磚廠、水泥廠等企業。輕工業有縫紉廠、制鞋廠。食品工業有肉奶制品、磨粉碾米、烤制面包、魚品加工、釀酒等企業。
在農業方面,該州播種的作物以谷物和飼料為主,冬麥占很大比重。此外還有玉米和大麥。飼料主要為玉米稈、多年生和一年生飼草、塊根類飼料。伊塞克湖沿岸地區生產的土豆約占吉爾吉斯斯坦產量的一半。這里的氣候土壤條件也適宜栽培水果,蘋果、梨、杏、李、桃、櫻桃、核桃產量都比較高。全州80%以上的農業用地為牧場割草場。養羊業在畜牧業中占主導地位,主要飼養和繁育細毛羊、半細毛羊和肉奶兼用羊。養牛業也有一定規模,除一般奶牛、肉牛外,牦牛數量也不少。豬、馬、家禽有專門的飼養場。伊塞克湖馬場給全國提供種馬,培育的競賽用馬并遠銷國外。漁業也有較大發展。